子秋
操著怯怯的鄉(xiāng)音,以陌生人的身份近身于你,眼神里的慌亂和羞澀,怎能遮掩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家鄉(xiāng)人的無知和淺薄。
一
古樸、自然、素雅,甚至有些破敗,寫在你的門面。清一色的木板,清一色的石頭,清一色的檐角翻飛。走過幾百年的光陰,你將自己坐成靜默和寧馨。
三毛說:“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一半在塵土里安詳,一半在風(fēng)里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莫非你浸染過文學(xué)的芳香,懂得在歲月中安身立命。
我總是擔心我們的分貝,擔心我們的足音,是否會驚動你,破壞你。如果可以,我愿意我們一行人,皆靜靜悄悄地慢行淺吟,抑或不出聲只對視,用心聆聽便好。對于這個世界,心靈感應(yīng),往往比眼睛所視更真。誠如我固執(zhí)地堅持:帶著眼睛觀色行旅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始終讓一顆心與自然親密接觸。
支街東部有一座陳元生南貨店為清代建筑,坐東朝西,三開間店面,穿斗式梁架,兩邊墻體上有淺灰雕構(gòu)件。街北路廊名為“沚江亭”,三個字墨色中透著的青色就是歷史的見證,民國時期的字體有著異于現(xiàn)世的孤傲,而那拱形的通道似一垛城墻,又似一條時空隧道,隔開了古今。隨著歷史的變遷,地理環(huán)境的改變,你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后來僅作為符號獨守一隅。
二
你該是穿著對襟長褂的衣衫,我在年長的阿公阿婆衣著上,似乎看到你當年的影子,尤其是一位老阿婆的斜襟,素色的白月蘭,讓我的目光停留了好一會兒,不覺眼眶濕潤,因為她讓我想起我已逝多年的外婆,親切、慈祥、溫馨。
兩位阿婆搖著當年的蒲扇,在竹椅上把心事隨微風(fēng)緩緩流淌出來。眼眸里的深情,些許幽怨,些許欣慰。我試圖解讀她們的心,但我發(fā)現(xiàn)我終究不能如解讀教材一般讀懂她們,我只能在有限的歷史知識中覓得你的芳蹤。
黃巖溪、小坑溪、柔極溪的匯合滋養(yǎng),使你成為九省通衢之埠,商賈往來之地。沿街一溜兒擺開各種店鋪:藥鋪、米店、飯店、布店、銀行、算卦攤……大有清明上河圖之風(fēng)。昔日的熱鬧和繁華可想而知,穿梭的人流,青石板小街的足音,陣陣回蕩在歲月的上空。潮濟,在唐宋時期稱“潮際鋪”。我似乎依稀能看見成批的土特產(chǎn)正通過竹筏或小船,從山區(qū)運往城市,又將城市的一袋袋貨物駝到山區(qū)。城里人吃著泥土氣息的食糧,特有味兒;山里人用著城里的稀有物品,特新鮮。于是,交互往來,成了彼此的迫切需要,各自心里頭的渴念,總在一條條船上,通過潮濟碼頭迎來送往。
尤其當集市之時,這里更是熱鬧非凡。趕集的趕集,即便沒事兒的也趕著空兒到小街上湊熱鬧。小販的叫賣聲,店家的吆喝聲,人群的嬉鬧聲,男女老少,川流不息,生動成一幀幀遠年里的風(fēng)景。這樣的趕集,我小時候常被媽媽帶著滿足興奮,以致后來長大了,我還是愿意趕集去購物。走在這樣的小街上,讓我不由地想起我曾經(jīng)生活過的鄉(xiāng)下小街,也是如此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也是一樣斑駁的木板門面,但沿街上會擺著琳瑯滿目的貨物,生活用品一應(yīng)俱全。我們小孩的目光多半落在心心所念的糖果身上,有時候大人高興了會買上幾顆甜住我們的嘴巴,而有時候我們也會在失望中把糖果的物象寄存在腦海中。然而無論怎樣,作為回憶的因子,這些美好的畫面,又一次次生動了我的人生。而現(xiàn)在我們所居住的城市,基本沒有“趕集”二字。我在擔心,再過百年,“趕集”會從字典里抹掉,“小街”會從記憶中消失。
三
陽光很好,將縷縷薄金灑進你的胸懷,一如你的鄉(xiāng)人,真摯、熱誠,邊為我們帶路,邊講述你的故事。在這條老街,我一個家鄉(xiāng)人的客人,踩著高低不平的石板路,心兒被一波一波攪動,溫情、感動、羞澀,最后歸結(jié)為小小的歡喜,款款的安然,長長的期待。
一位一身白衣的老公公,我且私下認他為潮濟古村落的志愿者好了,他帶著我們自由出入老街。那些廊坊上的牛腿雕刻,盡管有些斑駁陳舊,但依然可以看清模樣,或麒麟或貔貅,均有一個娃娃在其身上,擺出各種姿態(tài),一臉的怡然快慰,不知寄托著當年戶主的何樣祈福。
老人說他有七十六歲了,我有些不信,因為他的容顏,因為他的精神面貌和筆直的腰板,以及爽朗的聲音和熱情的勁頭,儼然一位資深導(dǎo)游。
老人告訴我,這個不大不小的古村落里,現(xiàn)在居住的多半是老人,好些老人是九十歲,乃至一百歲,而他只能算老人中的中年人。是誰給了這些老人年輕與活力?生命的資本,到底屬于什么?貨幣,利益?這些似乎都與老街上的老人無關(guān),他們更多的時間在靜默中度過,吃著自己栽種的綠色果蔬,而且多半是素齋,但他們依然活得有滋有味。
我忽然明白,正是這一片長長久久的靜默,讓他們拾得人生的黃金。靜生慧,守住生命的根,還有什么比精神力量對一個人,乃至一處地方、一種文化的影響更深遠呢?
四
得知你被列為“浙江首批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我既為你高興,又為你擔憂,高興深閨中的你終于被人所識,擔憂你步入周莊、烏鎮(zhèn)、西塘等充滿商業(yè)氣息的重圍。
步行至老街盡頭,正要轉(zhuǎn)身之際,我們瞥見一座古廟宇。近身觀看,刻有“三官壇”三字。廟宇之下便是一條不深不淺的河,河兩岸樓房林立,綠色的藤蔓爬滿墻壁,岸邊無數(shù)野花綠樹倒映水中,不時有蜻蜓和蝴蝶翩然翻飛。靜謐、安詳,靈動、生趣,在這個午后的河岸充盈著。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詩,誰說不是呢?據(jù)說,不管每年臺風(fēng)如何威猛,這條河水以及河岸上的房子,房子里的人們,總是安然無恙。于是,我又明白,一切都是大禹的功績。
“一半在塵土里安詳,一半在風(fēng)里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睂砟骋惶?,你可能被開發(fā)商開發(fā),我希望他們記得這句話,并把這句話傳承下去。
我還是喜歡你的淳樸、寧馨、素雅。把美從深閨中挖掘出來,然后好生呵護,細心愛著養(yǎng)著,將“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換成“深閨妙景人人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