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定洲
摘? 要:如今,創(chuàng)新已經成為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知識產權制度作為激勵創(chuàng)新的基本保障,其重要性日益凸顯。目前,我國正著力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全面促進專利創(chuàng)造、申請、審查、保護和運用全鏈條各環(huán)節(jié)的質量提升,加快實現(xiàn)專利創(chuàng)造由多向優(yōu)、由大到強的轉變。由于專利的價值具有其特殊性,如何科學客觀地評價專利價值,從大量的專利中篩選出高價值專利,是專利相關工作者的重要工作。文章提出一種專利價值評價模型,從技術、法律、經濟三個維度對影響專利價值的因素進行分析,建立專利價值評價指標體系,為相關專利工作者及市場主體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價值專利;專利價值評價;模型;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T-18? ?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14-0004-03
Abstract: Nowadays,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first driving force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as the basic guarantee to stimulate innovation, its importanc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t present, China is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implement the patent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patent creation, application, examination, prot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whole chain, and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tent creation from multi-to excellent, from large to strong.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value of patents, how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patents scientifically and objectively and screen out high-value patents from a large number of patents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patent-related worke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patent value evaluation model,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atent value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echnology, law and economy, and establishes the patent valu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patent workers and market subjects.
Keywords: high value patent; patent value evaluation; model; index system
序言
近年來,我國專利數量不斷增加,發(fā)明專利申請量已經連續(xù)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國內發(fā)明專利擁有量超過130萬件,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利大國,但我國還不是專利強國,“大而不強、多而不優(yōu)”的問題依然存在。在完成專利“量”的積累的基礎上,進行專利“質”的提升是由知識產權大國向知識產權強國邁進的必由之路。為此,我國適時啟動了專利質量提升工程,以“培育一批核心專利”為目標,從創(chuàng)造、申請、審查、運用等多方面著手,圍繞高價值專利多措并舉,推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
有研究表明,專利的平均價值很小,且價值分布具有很大偏差,5%-10%的專利貢獻了專利總體價值的一半;也有學者認為,專利質量遵循“二八”定律,即20%的專利貢獻了80%的專利價值。由此可見,如何從大量的專利中科學全面地篩選出高價值專利成為相關專利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
由于專利價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價值的特殊性,高價值專利的篩選存在諸多困難,如專利價值具有不確定性,影響專利價值的因素很多,任何一個條件的欠缺都有可能導致專利的價值難以實現(xiàn);專利的價值體現(xiàn)具有滯后性,專利權持有者從獲得專利授權到通過實施專利技術獲益具有較長的時間跨度;此外,專利價值體現(xiàn)還具有階段性、關聯(lián)性等特點[1]。高價值專利的篩選主要在于專利價值的評價。
同時,專利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在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活動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專利權交易、融資、投資入股等經濟活動逐漸為業(yè)內人士所熟悉和重視。開展這些活動的重要基礎是對專利價值進行客觀的評價。
就專利價值評價而言,國內外已有一定的研究,有研究者將傳統(tǒng)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用于專利價值評估,但其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往往造成價值低估[2];近年來,通過指標或指標體系評價專利價值成為熱點,從早期通過單一或少量指標評價專利價值逐漸發(fā)展為以一系列指標組成的指標體系評價專利價值[3-5],專利價值評價的科學性和客觀性逐漸提高,但由于存在前述的諸多困難,其仍然處于探索和討論階段,尚無被普遍認可的方法和標準。
筆者在現(xiàn)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種專利價值評價模型,以期為專利價值評價及高價值專利篩選提供一定的參考。
1 專利價值評價模型及指標體系
從本質上說,專利是一種經濟行為,發(fā)明創(chuàng)造者通過公開其技術以換取一定時期的商業(yè)壟斷權,通過實施專利技術、專利權轉讓或許可、獲得侵權賠償等得到經濟上的利益,實現(xiàn)專利價值。因此,專利的價值最終由經濟價值來體現(xiàn)。同時,專利又具有技術屬性、法律屬性。專利文件中記載了技術信息,專利權持有者可通過實施專利技術,將產品或服務投放市場獲得經濟利益,專利權轉讓或許可過程中,專利技術是主要考量因素,能夠獲得侵權賠償也是基于未經許可而實施專利技術的侵權行為。由此可見,專利的技術價值是實現(xiàn)經濟價值的基礎。專利權是法律意義上的私權,其壟斷性由法律予以保障,只有權利穩(wěn)定的專利權才能獲得穩(wěn)定的壟斷地位,持續(xù)為專利權持有者帶來經濟利益。因此,專利的法律價值是實現(xiàn)經濟價值的保障。
基于此,本文從專利的技術價值、法律價值和經濟價值三個維度對專利的價值進行評價,以此建立專利價值評價模型和相應的指標體系。
專利的技術價值維度共五個指標,分別如下:
(1)專利同族數量,由于專利權具有地域限制,想要在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獲得專利保護,則需要在相應的國家或地區(qū)申請專利,申請專利需要付出相應的時間、人力、財力,若一項專利技術在多個國家或地區(qū)申請了專利,則表明持有者對該專利技術的重視和對其市場情景的樂觀,因此,同族專利數量越多專利價值越高。同族數量10件以上:81-100分,5-10件:61-80分,5件以下:41-60分,無同族:0-40分。評分標準作為參考,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下同。
(2)專利被引用量,一般而言,一件專利被其它專利引用的次數越多,表明該專利很有可能是該領域的基礎專利或核心專利,其技術在該領域中具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在早期的專利價值評價中,有學者以專利被引用量來衡量專利的價值。被引用10次以上:81-100分,10次以內:51-80分,未被引用:0-50分。
(3)是否為標準專利,專利被納入標準本身就表明其具有較高的技術價值,同時,專利被納入標準后,擴大了其授權許可范圍,簡化了許可程序,可提高許可效率和收益。納入不同級別的標準,表明其技術價值不同。納入國際標準:91-100分,國家標準:81-90分,地方標準或行業(yè)標準:41-80分,企業(yè)標準:21-40,未納入標準:0-20分。
(4)專利技術可替代性,容易被其它并行技術方案或技術更新替代的專利技術難以獲得市場壟斷地位,既不能通過實施專利技術獲得可觀的收益,也難以通過轉讓、許可等方式獲益。不存在替代技術:91-100分,存在替代技術且本技術占優(yōu)勢:71-90分,存在與本技術相當的替代技術:41-70分,存在替代技術且替代技術占優(yōu)勢:0-40分。
(5)技術發(fā)展趨勢,專利權能否為持有者帶來經濟利益,不僅與專利技術本身的“高度”有關,還與該專利技術是否與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的技術發(fā)展趨勢相一致存在很大的關系,只有符合技術發(fā)展趨勢的專利技術才有可能轉化為占領市場的產品或服務。專利技術與技術發(fā)展趨勢一致:81-100分,存在一定差異:41-80,不符合技術發(fā)展趨勢:0-40分。
2.2 法律價值指標
專利的法律價值維度共五個指標,分別如下:
(1)專利權類型,我國實用新型專利為初審制,發(fā)明專利為實審制,通常而言,經過實審獲得授權的發(fā)明專利較實用新型專利具有更高的價值,發(fā)明專利:100分,實用新型專利:50分。
(2)權利穩(wěn)定性,穩(wěn)定性是直接影響專利法律狀態(tài)的重要因素,只有穩(wěn)定的專利權才有可能持續(xù)帶來經濟效益,其可以從專利文件的撰寫質量,經歷復審、無效、訴訟等情況進行判斷,撰寫質量高,經復審、無效、訴訟后仍然維持有效的專利權通常更穩(wěn)定。穩(wěn)定性很高:81-100分,穩(wěn)定性較高:61-80分,穩(wěn)定性一般:41-60分,穩(wěn)定性較差:0-40分。
(3)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保護范圍越寬的專利,其價值越大,其可以從獨立權利要求類型、技術特征數量、技術特征概括情況、功能性限定、非必要技術特征等方面進行判斷。保護范圍較寬:81-100分,保護范圍適中:51-80分,保護范圍較窄:0-50分。
(4)侵權可判定性,在發(fā)生侵權行為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和判定侵權行為以及取證的難易程度對專利權持有者行使權利的難易及成本有較大影響,通??蓮募夹g特征屬性、權利要求主題類型等進行判斷,通常外在的、顯而易見的技術特征較易判定,內在的、需要通過測試或觀察才能認定的技術特征判定的難度更大,產品或裝置類權利要求較工藝或方法類權利要求更易判定。容易判定侵權行為:81-100分,判定侵權行為難度一般:61-80分,較難判定侵權行為:21-60分。
(5)專利權剩余期限,專利權剩余期限越長,專利的潛在市場壟斷時間越長,獲得開拓市場的機會越大,可帶來收益的時間越長,其價值也就越大。剩余12年以上:81-100分,8至11年:61-80分,4至7年:41-60分,3年以內:0-40分。
2.3 經濟價值指標
專利的經濟價值維度共五個指標,分別如下:
(1)市場應用前景,專利技術轉化為產品或服務并投放市場以產生經濟效益,一項專利的市場應用前景是反映其經濟價值的重要指標,其可以從專利的已有及潛在的市場需求、市場規(guī)模、市場占有率、市場利潤、競爭優(yōu)勢等方面進行評價。市場應用情況好:81-100分,市場應用情況一般:51-80分,市場應用情況較差:0-50分。
(2)政策適應性,國家、地方、行業(yè)會根據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情況發(fā)布引導產業(yè)發(fā)展的各種政策,適應這些政策的專利技術,其市場化前景在政策的鼓勵、扶持下通常更好,可從專利技術是否符合政策導向以及政策的有效范圍來衡量,得到政策鼓勵的專利技術更易市場化,政策有效范圍越寬,市場規(guī)模越大。適應政策較好:81-100分,適應政策一般:51-80分,不適應政策:0-50分。
(3)獲益能力,獲益能力用于反映實施專利技術能夠產生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可從專利經濟壽命、專利收益、社會效益等方面進行評價,技術更新周期越短的領域,專利技術被淘汰得越快,專利經濟壽命越短;專利收益可反映專利技術研發(fā)投入與收益的比率;專利技術的實施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社會效益,積極的社會效益越大,其正面社會影響越好。獲益能力較強:81-100分,獲益能力一般:51-80分,獲益能力較差:0-50分。
(4)競爭情況,市場中存在的競爭對手、競爭產品、競爭技術、替代產品等情況會對專利技術的價值實現(xiàn)產生此消彼長的影響,具有市場壟斷地位的專利技術較其它專利技術具有更高的經濟價值。壟斷地位:81-100分,競爭情況一般:51-80分,競爭激烈:0-50分。
(5)許可實施情況,通過專利許可獲得經濟利益也是實現(xiàn)專利經濟價值的重要途徑,許可實施情況越好,專利價值越高,許可實施情況較好:81-100分,許可實施情況較差:41-80分。
3 結束語
本文提出了一種有效的專利價值評價模型及相應的指標體系,并闡釋了各指標的評價內容,可為科學、客觀、全面地評價專利價值提供參考,為高價值專利的篩選提供依據,助力知識產權強國建設。
參考文獻:
[1]馬天旗.高價值專利篩選的意義及難點[EB/OL].http://mp.weixin.qq.com/s/lIAb1L_ZFCsiZ49kSbpBMA,2018-1-26.
[2]呂曉蓉.專利價值評估的動態(tài)模擬方法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3):117-122.
[3]中國技術交易所.專利價值分析與評估體系規(guī)范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4-80.
[4]黃劍飛,等.淺議高價值核心專利的識別[J].中國發(fā)明與專利,2017(8):27-31.
[5]劉帥.面向產業(yè)的專利價值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設施農業(yè)為例[D].江蘇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