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軍
人類給植物命名的時候,總是會借用我們熟悉的物品名稱,比如文冠果就因其果實長得像古代文官的帽子而得名;馬鈴薯則因為長相像是拴在馬脖子上的鈴鐺而得名。
在各種形象里面,使用動物命名的植物那就更多了:比如說花店里的插花明星鶴望蘭,整個花序就像是鶴的腦袋;再比如說,鳶尾的名字來自它們像鳥尾巴一樣的花朵;還有金魚草,它們的花朵活脫脫的就是鼓著大眼睛的金魚。這種形象化的命名,毫無疑問可以幫助我們辨識和記憶植物,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個通用的給植物取名字的方法。
東西方在給植物命名的時候都有共通之處,比如吊蘭在英文中叫作“spider plant”,這是因為這種植物在生長的時候,莖稈像蜘蛛一樣張牙舞爪蔓延開來,因而得名“蜘蛛植物”。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種植物也有類似的名字,它就是水鬼蕉。
看到這里,大家可能會有點懵圈,明明要說一個跟動物有關的名字,為啥出現(xiàn)了水鬼蕉這個名字?其實,水鬼蕉確實有一個跟動物有關的名字,那就是蜘蛛蘭。如果我們看到水鬼蕉的花朵,自然就會明白這個名字的來源,那個張牙舞爪的花朵,可不就是蜘蛛的樣子嗎?只不過水鬼蕉的花瓣裂片的數(shù)量只有6片,與蜘蛛相比還差著兩條腿呢。正是這種6片裂片,6個雄蕊,3個心皮的基本花朵結構,讓水鬼蕉有了石蒜科植物的身份。水鬼蕉雄蕊的花絲在花朵基部,聯(lián)合形成了一個像小杯子一樣的結構,這也成為識別水鬼蕉花朵的一個重要特征。
水鬼蕉的家族并不大,隸屬于石蒜科水鬼蕉屬的植物大概有70多種,主要的原生地在美國南部到南美洲北部一帶。不過,水鬼蕉花朵奇特,并且適于在熱帶和亞熱帶區(qū)域廣泛種植,在16世紀被歐洲殖民者帶到歐洲和非洲之后,很快就擴展開來,成為重要的綠化和觀賞植物。
至于說水鬼蕉這個名字,一是因為水鬼蕉比較喜歡潮濕的環(huán)境,水邊是再合適不過了,再加上它們詭異的、白色觸須一樣的花瓣讓人不自覺地產生了鬼怪聯(lián)想,于是就有了水鬼蕉這個名字。
既不是蕉,也不是蘭
雖然水鬼蕉名中有蕉,而蜘蛛蘭名中有蘭,但是它們跟各種蕉和蘭都沒有關系。在植物的中文名世界里,蕉和蘭是使用頻率特別高的字眼。香蕉、芭蕉、美人蕉、朱蕉、赫蕉、水鬼蕉,這些植物都屬于不同的科屬,只不過在葉片的形態(tài)上與芭蕉有幾分類似,所以就得了“蕉”這個稱謂。
至于說“蘭”這個名稱的使用,更是廣泛,吊蘭、玉蘭、君子蘭、蜘蛛蘭、山菅蘭通通都不是正統(tǒng)的蘭花(蘭科植物)。因為蘭科植物的特征異常明顯—那就是合蕊柱和成塊的花粉。雖然在一些姜科植物中,也有雌蕊和雄蕊合生的情況,但是合蕊柱再加上打包成塊的花粉,那就非蘭科植物莫屬了。
大概是因為蘭花在中文世界中的名頭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在中文名命名的時候,很多植物都借用了蘭這個名字。但多數(shù)情況下,它們只是葉子與國蘭相似,甚至只是一個美好的符號而已。
水鬼蕉還有一個有趣的英文名字“spider lily”,這大概是因為西方人偏愛百合,于是搞出了一大堆跟“l(fā)ily”有關的植物,睡蓮(water lily)、射干(leopard lily)、火球花(fireball lily)莫不如此,只不過這些植物也僅僅是借用了百合的名稱而已。
傳統(tǒng)分類學中一直根據子房的位置將石蒜科和百合科劃分開來—“石蒜科植物的特征就是子房下位,也就是說子房長在花瓣的下方,并不像百合那樣,粗大的子房插在花朵中央。這也是石蒜科和百合科最大的差別所在?!比欢S著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分類學家發(fā)現(xiàn),這樣的劃分不太準確。在最新的APG4分類系統(tǒng)中,很多原來歸于百合科的植物,都劃歸到了石蒜科,之前不屬于石蒜的蒜,現(xiàn)在真的是石蒜了。
至于說水鬼蕉,那就真的是純正的石蒜科植物了。
同絕大多數(shù)石蒜科植物一樣,水鬼蕉的雄蕊都是張牙舞爪的模樣,它們會伸出花瓣很遠,并且盡可能與雌蕊的柱頭保持距離。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盡可能地減少自花授粉。原來,昆蟲沖向花朵的時候,最大可能是先觸碰到雌蕊的柱頭,為雌蕊授粉之后,才會帶著蹭在身上的花粉離去,為下一朵花提供授粉服務。
有意思的是,水鬼蕉的主要繁殖方式卻是自花授粉和用鱗莖來繁殖。這其實是植物演化過程中的另一種策略,“有總比沒有好”。因為在自然條件下,傳播花粉這種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動物的配合,而傳粉動物又是不太靠譜的伙伴,一旦缺少傳粉者,勢必對種群繁衍造成巨大影響。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很多植物并不會拒絕自花授粉,它們甚至會像豌豆那樣完全依賴于自花授粉產生后代。
但是也有些植物秉承寧缺毋濫的標準來傳播花粉,蘋果樹就是其中的典型。蘋果是需要完全異花授粉的植物。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株蘋果樹的話,它是無法結出蘋果的,必須有來自另一株蘋果樹的花粉,才能讓蘋果樹結出果實。當然,這也不難解釋,因為蘋果是溫帶植物,開花的季節(jié)又是春季,花枝招展的蘋果樹并不愁沒有昆蟲來為它們服務。再加上多年生的性質,即便有一年出問題,也還可以把希望留在未來。
而那些自花授粉的植物,要么是缺乏動物光顧,要么是生長年限實在太短,所以才有了這個折中的辦法。再加上有些植物生存環(huán)境比較穩(wěn)定,用不著面對太多的復雜挑戰(zhàn),當然也就不需要在基因層面有太多的多樣性組合,所以選擇自花授粉也就合情合理了。
雖然不同植物的名字有人類的主觀成分,但這同時也記錄了人類認識植物世界的歷程,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蜘蛛蘭,還是水鬼蕉,這些名字都值得我們去記憶和傳承。
水鬼蕉通常喜歡隱蔽一些的環(huán)境,在遮陰條件下會長得比較好。另外,相對于緊實的土壤,水鬼蕉更喜歡松散的碎石土壤。當然,這些的前提是一定要保證溫暖的條件,畢竟水鬼蕉并不耐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