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日前披露,河南省扶溝縣葛店鄉(xiāng)薛寨村在新班子上任前評定的72戶貧困戶中,有68戶是錯評,只有4戶是真正的貧困戶。低保戶146戶大多為金錢交易得來?!柏毨艨筷P系,低??抠I賣”儼然已成某些地方基層扶貧中的“潛規(guī)則”。
“扶貧腐敗”不僅嚴重扭曲黨的富民政策,將黨的扶貧政策攔截在“最后一公里”。更重要的是,它造成事實上的不公平,惡化基層的政治生態(tài),也勢必動搖黨的執(zhí)政根基。
究其原因,除了扶貧范圍點多面廣,多處于行政體系的神經末梢,監(jiān)管較難等客觀因素外,關鍵還在于扶貧領域廉政建設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運行和監(jiān)督機制上有漏洞?;鶎庸矙嗔Α懊撥墶?,為“微腐敗”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隨著脫貧步入攻堅戰(zhàn),如何讓扶貧資金真正惠及貧困群體,發(fā)揮減貧的杠桿效應,無疑是當下扶貧及廉政建設的新課題。這既要對“扶貧腐敗”打擊不手軟、“零容忍”,讓違法違規(guī)者受到法紀嚴懲,更須探討如何在機制層面“零失察”。
為此,須盡快完善扶貧資金調撥發(fā)放全過程的透明機制,嚴格責任追究,依靠制度和規(guī)則做到既精準扶貧,亦精準防貪治腐。
(《羊城晚報》201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