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怡 劉啟云
【摘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文化、與時俱進的文化,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微媒體時代要發(fā)揮紅色文化教育對廣大青少年的積極影響,要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使紅色文化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更加“微型化”,并以教師為主導打造紅色教育主體的“微陣地”,以學校為主力搭建紅色文化教育的“微平臺”。
【關鍵詞】微媒體時代 紅色文化教育 青少年群體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文化內涵豐富,不僅包含民族意志和革命精神,還包含深厚的民族文化和革命情懷。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媒體時代正式到來,各種自媒體平臺不斷涌現,由于其低門檻性、互動性和碎片化特點,成為大眾進行信息傳播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因此,如何利用微媒體進行紅色文化教育、開展紅色文化傳播成為新時代一項重要課題。
微媒體時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人們的溝通交流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不僅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同時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當前,隨著社會矛盾的深刻變化,紅色文化在傳播過程中也應該與時俱進,特別是要借助媒體平臺優(yōu)勢,以“互聯網 +紅色文化”的“微傳播”方式弘揚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在傳播過程中要重視紅色文化傳播的重要意義,對紅色文化傳播內容加以篩選和甄別,警惕和防范歷史虛無主義在紅色文化傳播過程中帶來的負面影響,正確看待紅色文化傳播對于主流意識形態(tài)構建的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在微媒體時代,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傳播路徑,擴大紅色文化傳播范圍,讓紅色文化積極占領“微傳播”這一陣地,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
當前,部分群眾對于紅色文化認知還存在偏差,特別是在多元化社會思潮的影響下,青少年群體容易受到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認為紅色文化對當前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沒有作用,部分青少年認為紅色文化已經過時。在微媒體時代背景下,很多青少年對于紅色文化認同感不強,在多元社會價值觀的沖突下,青少年更愿意吸收西方文化和灰色文化,這對青少年信仰意識產生嚴重沖擊,甚至會造成青少年文化認知錯誤,導致紅色信仰危機,同時也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產生影響。
微媒體與青少年學習生活緊密融合在一起,當前微信、QQ已經成為青少年群體進行信息傳遞和知識交流的重要平臺和工具。對于青少年而言,紅色文化教育主要通過學校來完成,學校主要采取課堂教學、理論宣講、革命基地遺址走訪等教育活動,這些教育活動很難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也沒有從學生身心特點出發(fā),很難真正參與到紅色文化學習之中,這些紅色教育只能入耳、入眼,很難讓學生入腦、入心。特別是當前紅色教育與微媒體結合不夠緊密,在教育過程中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原有的傳播方式和傳播內容很難獲得青少年認同。因此,有必要在微媒體時代,進一步提升紅色文化教育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和方式,提升紅色文化教育效果。
紅色文化內容要“微”化。紅色文化內涵豐富,傳統(tǒng)的紅色文化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很難在碎片化的時間加以吸收和學習。因此,有必要結合微媒體時代特征,對紅色文化進行“微化”。具體而言,一方面,從紅色文化內容中選取典型內容進行系統(tǒng)加工,用典型內容來體現紅色文化的獨特性;另一方面,將典型紅色文化加以升華和提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制成短小精悍的紅色文化作品,方便人們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
紅色文化教育形式要“微”化。紅色文化教育作為與時俱進的教育方式,應與微媒體緊密融合。特別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對紅色文化教育內容和形式進行加工和創(chuàng)新。對于廣大青少年群體而言,移動學習已經成為他們重要的學習方式,紅色文化教育形式應該緊跟學生學習行為習慣變化,在對紅色文化內容加工提煉的基礎上,利用微博、微信、微視頻、微動漫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營造網絡空間的紅色文化精神氣息,青少年可以隨時隨地接觸紅色文化學習內容。
在多元化社會思潮背景下,應該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特別是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微媒體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并將網絡化教學理念融入到教書育人過程之中。一線思想政治教師應該主動融入到微媒體時代之中,借助微媒體時代的諸多優(yōu)勢創(chuàng)新自身教育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方式在課堂之外開展相應的紅色文化教育,通過身邊典型事例和網絡熱點文章對其進行評論,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紅色文化教育之中。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微課堂”教學手段進一步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更形象具體的教學內容來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從而幫助青少年群體樹立更加堅定的紅色文化精神。
傳統(tǒng)文化教育更加依賴于政府部門、學校和紅色教育基地,這些機構宣傳教育效果相對單一。為進一步提升紅色文化教育效果,應該豐富紅色文化教育宣傳主體,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宣傳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微媒體技術優(yōu)勢,制定紅色文化微視頻,通過朋友圈、微信群將這些正能量廣泛傳播出去,讓更多人了解紅色文化,讓人民群眾成為紅色文化傳播的核心力量。要進一步發(fā)揮微媒體紅色文化傳播優(yōu)勢,通過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不斷提升紅色文化傳播效果,讓廣大人民群眾對紅色文化教育產生好感,從內心深處認同紅色文化。
微媒體平臺具有互動性、及時性、便捷性等特點,多數青少年對微媒體平臺運用得非常熟練。學校在開展紅色文化教育過程中,為進一步提升紅色文化教育效果,應該主動搭建屬于學校自身的紅色文化教育平臺,在平臺上對紅色文化教育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結合當前廣大青年群體的需要,將紅色文化以更貼近學生實際需求的形式傳遞出去,更好地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
一方面,學校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從高校宣傳教育陣地的角度出發(fā),構建多層次的紅色文化教育“平臺”,將學校黨委、團組織和學生社團納入進來,不同層次的組織都應該設立相應的微信平臺,作為紅色文化宣傳的主陣地。同時,還應該結合學校自身文化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將紅色文化與校園文化進行緊密結合,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特色活動,讓青少年群體在紅色文化教育活動過程中感受到校園文化的特殊魅力。另一方面,各個平臺都應該選拔優(yōu)秀人才充實進管理隊伍之中,及時掌握學校熱門話題和學校動態(tài),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內容進行討論和分析。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fā),組織諸如微文化沙龍、微詩歌朗誦、微演講、微歌唱比賽、微戲劇演出、微電影照片拍攝、微系列講座等精彩紛呈的活動,為學生學習紅色文化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總之,隨著網絡信息技術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微媒體時代的到來,為紅色文化教育既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和挑戰(zhàn)。因此,為進一步提升紅色文化教育效果,應將紅色文化教育與媒體緊密融合,進一步拓展紅色文化宣傳教育渠道,推進紅色文化教育內容變革創(chuàng)新,以青少年群體喜愛的方式宣傳紅色文化,讓青少年群體了解和熱愛紅色文化。
(作者分別為呼倫貝爾學院組織部講師;呼倫貝爾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田軼、陳婕:《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的傳播策略》,《人民論壇》,2018年第11期。
②孟燕、張?。骸段⒚襟w傳播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理論導刊》,201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