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葵 倪方六
,今年5月6日,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夏”?!抖Y記·月令》 云:“立,建始也。”“夏”,除了指夏季,還有“大”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p>
所以“立夏”有兩重含義:一是時令上的概念,表示從即日起進(jìn)入夏天,夏季從這天正式開始。二是物候概念,表示萬物經(jīng)過春季的萌生階段后,進(jìn)入下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
對于現(xiàn)代人來講,立夏只是一個“小節(jié)”,不像立春、清明、冬至等那么重要,甚至可以忽略過去。但對于古人來講,立夏是“四時八節(jié)”中的重大節(jié)日。在這一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而且三公九卿等重要臣僚不得缺席,因?yàn)橹骷勒呤翘熳印?/p>
什么祭祀那么重要?祭天嗎?不是。祭地嗎?不是。祭祖嗎?也不是。在古代,王者所祭,必須是有功德于民的神圣之人。夏天屬火,因而立夏祭祀的對象,也是與火有關(guān)的人物。
傳說中與火有關(guān)的三位祖先
傳說中與火有關(guān)的“大神”有三個。遠(yuǎn)古時期的燧人氏,最早發(fā)明鉆木取火,使人們告別了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在中國素有“火祖”之名。后來神農(nóng)氏“作火”,進(jìn)一步更新了火種的保留和使用方法,史稱“以火德王天下”,被奉為“炎帝”。黃帝時,設(shè)“六相”分管天、地、春、夏、秋、冬之事,其中夏官即“火正”,為掌火之官。帝嚳高辛氏時,重黎為火正,因重黎掌火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又命其名為“祝融”。這三個大神中的炎帝和祝融,就是立夏日要祭祀的“火神”。
古人為什么要選擇立夏這天祭祀炎帝和祝融?原來,在古代有“迎時氣”的習(xí)俗,每年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日,都要在郊外舉行隆重的“迎時氣”儀式,稱之為“迎春”“迎夏”“迎秋”“迎冬”,并祭祀與春、夏、秋、冬有關(guān)的歷史人物,以示感恩和紀(jì)念。炎帝和祝融在火的運(yùn)用方面居功至偉,祝融又是夏官,故在“迎夏”時一并祭祀他們。
“迎夏”和祭祀“火神”的活動,先秦時期已有。據(jù)《禮記·月令》記載,在立夏前三天,太史官要向天子報(bào)告立夏節(jié)氣的到來,因?yàn)樘熳右崆叭爝M(jìn)行齋戒。到了立夏這一天,“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在漢代,“迎夏”儀式更為隆重:“立夏之日,(皇帝)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鼻野才糯笮偷母栉璞硌荩幂d歌載舞的方式迎接夏天的到來和告祭“火神”。這場“迎夏”歌舞表演,連同其他“迎春”“迎秋”“迎冬”三場表演,正是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文化的精華所在。
如火如荼的歌舞
綜合各方面的資料,古代迎夏“歌舞告祭”的形式和內(nèi)容大致如下。
主色調(diào):車騎服飾皆赤?!秴问洗呵铩っ舷募o(jì)》云:“(天子)乘朱輅,駕赤騮,載赤旃,衣赤衣,服赤玉。”群臣及表演者皆衣赤,整個場面是一片火紅色。之所以用紅色,是因“夏色赤”,即夏天的代表色為紅色。選擇紅色為主色,是順應(yīng)時色。
歌名:《朱明》。《史記·樂書》云:“春歌《青陽》,夏歌《朱明》,秋歌《西嗥》,冬歌《玄冥》?!薄爸烀鳌奔却怼盎鹕瘛保窒笳飨奶?。
歌詞:“朱明盛長,敷與萬物。桐生茂豫,靡有所詘。敷華就實(shí),既阜既昌。登成甫田,百鬼迪嘗。廣大建祀,肅雍不忘。神若宥之,傳世無疆。”
作詞:一說司馬相如,一說鄒子樂,后者的可能性大。
作曲:李延年?!妒酚洝窌贩Q:“至今上(漢武帝)即位,作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聲,拜為協(xié)律都尉?!薄笆耪隆敝笜犯枨督检敫琛罚吨烀鳌肥恰督检敫琛菲渲幸徽?。
歌唱者:70童男童女。
舞蹈名:《云翹》。
舞蹈者:32男,32女,共64人,列隊(duì)而舞,縱橫都是8人,名為“八佾舞”。“八佾舞”是我國古代最高規(guī)格的祭祀舞蹈,只有天子可用??鬃釉鴮臼稀鞍速栌谕ァ北硎緫嵖骸笆强扇桃?,孰不可忍也!”
此外,有關(guān)史籍還記載了歌舞表演所用的音律、樂器、道具等。倘若音樂歌舞界人士能將其整理還原,將是一件恢復(fù)古代歌舞文化的盛事。
古代的“福利節(jié)”
此外,立夏還是古代的“福利節(jié)”。據(jù)《禮記·月令》,帝王南郊迎夏活動結(jié)束,“還反,行賞,封諸侯。”意思是,返回宮里后,帝王會進(jìn)行賞賜,分封諸侯。
這種立夏“行賞”在先秦時一般以賜賞清涼降溫飲食和用品為主。據(jù)《周禮·天官》“凌人,條,凌人專門負(fù)責(zé)冬季“斬冰”儲藏,到了夏天,負(fù)責(zé)分發(fā)冰塊給周王的臣僚,即所謂“夏,頒冰掌事”。
“頒冰”從立夏這天開始,分多次進(jìn)行。到明清時賜冰福利仍未廢除。據(jù)明劉侗《帝京景物略·春場》,明朝時,朝廷“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從立夏這天開始,街頭還會出現(xiàn)賣“冷飲”、吃“冰棒”的:“編氓得賣買,手二銅盞疊之,其聲磕磕,日冰盞?!痹谇宄?,賜冰從立夏移到了陰歷六月“入伏”那天,且改成了發(fā)“冰票”,自行領(lǐng)取。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賜冰”條稱:“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lǐng)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p>
現(xiàn)代夏季發(fā)放“防暑降溫費(fèi)”等福利,或許正是沿襲了古代立夏“頒冰”的習(xí)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