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張偉
摘要 目的:分析經臍單孔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臨床療效。方法:收治膽囊息肉、膽囊結石患者86例,隨機分兩組。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觀察組采用經臍單孔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對比兩組術后感染發(fā)生情況與相關手術指標情況。結果:觀察組術后感染發(fā)生率2 32%,稍低于對照組的6.9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術后VAS評分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臍單孔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推廣。關鍵詞 經臍單孔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傳統(tǒng)三孔法;對比分析
隨著時代變遷與醫(yī)生操作技術的不斷嫻熟,臨床上傳統(tǒng)腹腔鏡手術已慢慢被“超微創(chuàng)”腹腔鏡手術取代,經臍單孔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該手術方式不僅具有更高微創(chuàng)度,同時還能提高手術切口美觀度[1]。為了進一步驗證該手術方式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本研究在膽囊息肉、膽囊結石治療中分別采用傳統(tǒng)三孔法與經臍單孔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對其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膽囊息肉、膽囊結石患者86例,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近期不存在急性膽囊炎發(fā)作史;自愿參與;不存在手術禁忌證;非全身麻醉高危人群;無上腹部手術史。排除標準:依從性低下;存在手術禁忌證;存在精神障礙;存在上腹部手術史。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3例,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齡(48.59±12.56)歲;膽囊息肉、膽囊結石患者分別為10例、33例。對照組43例,男28例,女15例;平均年齡(49.02±12.19)歲;膽囊息肉、膽囊結石患者分別為9例、34例。對比兩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方法:對照組行傳統(tǒng)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即采用傳統(tǒng)三孔法治療,氣管插管后行全身麻醉,手術體位取平臥位,消毒鋪巾,保持頭高腳低,在臍部上緣做一手術切口(10 mm),建立氣腹,將10 mm Trocar常規(guī)置入,進腹腔鏡,分別將5 mm和10 mm Trocar置入右側肋緣下、劍突下,進行常規(guī)探查,將膽囊切除,逐層關閉切口。觀察組行經臍單孔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氣管插管后行全身麻醉,保持平臥分腿位,消毒鋪巾,頭高腳低,在臍部上緣做一手術切口(15 - 20 mm),建立氣腹;將單孔分離鉗、單孔抓鉗、腹腔鏡置入,對膽囊三角和膽囊進行仔細探查,膽囊頸采用鴨嘴鉗夾住,朝著前外方牽拉,膽囊三角充分顯露,將膽囊抓起,并朝右上方牽拉,將膽囊三角顯露并解剖,對膽囊動脈、膽囊管進行游離,并采用可吸收夾夾閉、切斷,電凝鉤和膽囊漿膜層緊貼,膽囊分離,從膽囊床剝離膽囊,電鉤燒灼創(chuàng)面,從臍孔處將剝離好的膽囊取出,逐層關閉切口。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術后感染發(fā)生情況與相關手術指標情況,包括VAS評分(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疼痛劇烈)、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2]。
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t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x±s);X2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率,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術后感染發(fā)生情況對比:觀察組術后感染發(fā)生率2.32%,稍低于對照組的6.9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手術指標對比: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VAS評分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臨床上,膽囊息肉與膽囊結石屬于兩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常見疾病。近年來,隨著臨床醫(yī)學技術水平提高與手術器械更新,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在該疾病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3,4]。與傳統(tǒng)開放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方式具有微創(chuàng)特點,給患者帶來的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但是隨著手術器械不斷更新,單孔腹腔鏡手術最近逐漸代替了傳統(tǒng)腹腔鏡手術。本研究中,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對比,差異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傳統(tǒng)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與經臍單孔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膽囊動脈、膽囊管結扎,膽囊三角解剖等操作完全相同,所以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相差無幾。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術后VAS評分更低,這可能是因為經臍單孔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僅有1個手術切口,不存在右側肋緣切口與劍突下切口,能避免腹壁神經與表皮神經受到損傷,并且在膽囊取出時,避免手術切口機械性擴張,手術切口受到的刺激較小,故疼痛度低。觀察組術后感染發(fā)生率2.32%,稍低于對照組的6.98%,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是受到本研究樣本量小的影響,今后將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對其進行探究。
綜上所述,經臍單孔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臨床療效顯著,推廣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馬君,王元宇,牟一平.經臍單孔腹腔鏡與普通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臍部感染的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6,18(10):1841-1842.
[2]李成林.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和炎癥因子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6,22(7):673-676.
[3] 吳攀,李瑞斌,萬智恒.Minilap輔助經臍單孔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7,26(2):166-171.
[4]李琦,吳海濱.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傳統(tǒng)三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療效比較[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7,33(9):1758-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