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明明(黑河學院體育學院 黑龍江 黑河 164300)
在教育部于2002年8月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教體藝[2002]13號)中明確指出: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將課余體育活動與校外體育活動納入到學校體育課程當中,構建起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有機鏈接、相互融合的課程結構,是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基礎保障。長期以來,課程資源的匱乏或資源利用的效率低下是影響與制約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建設與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實現對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fā)與高效利用,具有必要性。基于此,本研究以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為例,通過對其網球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現狀的調查分析,來總結其現存的問題,并針對問題的實質對展兼具適應性與實效性的開發(fā)與利用的途徑進行探討,以期實現對普通高校網球課程資源的優(yōu)化與整合,提高其使用效率,推動新形勢下普通高校網球課程建設的適應性發(fā)展提供保障。
表1 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網球教學課時設置調查統計(N=10)
本研究選取黑龍江省10所開設網球教學的普通高校作為調研對象,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以及實地調研法等研究方法,對其網球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及利用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旨在于揭示其現存的問題,探索適應性與實效性并存的開發(fā)及利用的途徑,進一步貫徹落實《指導綱要》的指示精神,推動普通高校網球課程建設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必要的依據,為實現普通高校網球課程資源開發(fā)及利用的最優(yōu)化,提供相應的借鑒與參考。
(1)教學課時設置過少。
通過對黑龍江省10所普通高校的調查發(fā)現,這10所高校共有網球場地174片,其中,優(yōu)質的室內塑膠場地為67片,室外水泥場地為107片,場地資源較為豐富,能夠滿足教學的需要。但是,在網球教學課時數量的設置上,卻存在著明顯的缺失。具體的調查統計情況,見表1。
從表1的結果顯示得知,在被調查的10所高校中,網球教學課時的設置主要為每學期18學時或24學時,如此少的教學課時,是難以滿足學生網球學習的需要。這無論是對于學生綜合性網球運動技能的培養(yǎng),還是對于普通高校網球課程的建設與發(fā)展,都會產生嚴重的制約性影響。而在調查中還發(fā)現,室內網球場地除去在教學是利用以外,在課余時間基本處于閑置狀態(tài),存在著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
(2)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脫節(jié)。
通過調查發(fā)現,目前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網球教學與課外活動的開展現狀也存在著明顯的脫節(jié)現象,具體體現為:以達標測試為核心的課堂教學,致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上只能夠進行機械式的模仿練習,其學習行為具有明顯的“復印式”特征。導致學生的自主性網球學習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因而在課外活動中往往會對一些在課堂教學上無法學到的技戰(zhàn)術進行嘗試性練習,但因缺乏必要而系統的學習,其活動效果無法得到保障。據調查數據顯示,有接近80%的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喜歡與同學進行網球比賽,用以體驗網球運動的快樂。而對于課堂上所學習的但一而枯燥的內容則鮮有涉及。這種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之間的嚴重脫節(jié),導致了普通高校網球課程資源的利用極其效率低下,資源流失會浪費的現象嚴重。
(3)校內與校外網球活動缺乏互動。
相對于普通高校學生而言,由于其未來網球活動的參與將以社會大眾網球運動為主,因此,在其在校學習期間接觸與體驗大眾網球運動,會對其未來的網球實踐活動參與及理想效果取得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通過調查發(fā)現,在黑龍江省10所普通高校中,與大眾網球運動有過接觸與交流的學生人數少之又少,“閉門造車”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此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校園網球運動未能與大眾網球運動形成彼此間的良性互動與交流,使得學生接觸與了解大眾網球運動的機會缺失嚴重。另外,在調查中還發(fā)現,由于受場地資源及經濟條件的限制,普通高校學生在寒暑假期間鮮有人參與大眾網球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校內網球運動與校外網球運動之間的互動。進而導致學生網球學習存在著明顯的間斷性,會對其網球運動能力跌發(fā)展產生嚴重影響。
《指導綱要》的頒布與實施,標志著課外體育活動地位以及被重視程度的提升,為構建普通高校網球的“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實現普通高校網球課程建設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理論導向。眾所周知,課程資源是課程建設的基礎與保障,是實現課程建設與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因此,積極探求普通高校網球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結合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網球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的現狀,依據《指導綱要》的指示精神,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網球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基本思路為:以內部挖潛為手段,以組建區(qū)域聯盟為依托,以促進校內外網球資源的共享為補充,實現對普通高校網球課程資源全方位、多層面的開發(fā)與利用。
(1)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普通高校網球教學的實用效果。
教學內容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意義上講,教學內容的設置會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產生重要的影響。有關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網球教學內容設置的情況的調查統計,見表2。
表2 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網球教學內容設置情況的調查統計(N=10)
通過表2的結果顯示可以看出,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網球教學內容的設置以基本技術教學為主,其設置率為100.00%;而網球基本理論與基本戰(zhàn)術等教學內容的設置率僅為20.00%;實戰(zhàn)內容的設置為0。由此說明了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網球教學內容的設置具有明顯的局限性,會對學生綜合性網球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產生嚴重的阻礙作用。這種教學內容設置的單一性與局限性,導致了普通高校網球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存在明顯的缺失。鑒于此,加強對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注重理論、技術與戰(zhàn)術鄧教學內容的充分融合,強調對學生實戰(zhàn)性網球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就成為實現網球課程資源充分開發(fā)與高校利用的重要保障。
(2)組建校園網球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網球活動。
組建校園體育社團是實現課外體育活動組織化、規(guī)范化與常態(tài)化開展的的必要條件,是實現對課外體育教學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重要手段。網球作為普通高校學生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組建高校學生網球社團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這不僅有助于實現課外網球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同時,還能夠針對課堂教學內容來組織開展相關的課外活動,進而實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機外延,促進了普通高校網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通過調查發(fā)現,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在學生網球社團的組建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缺失。具體的情況,見表3。
表3 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網球社團組建情況的調查統計(N=10)
從表3的結果顯示得知,有30.00%的學校以及組建了學生網球社團;有50.00%的學校正在籌備當中;有20.00%的學校尚未組建網球社團。由此可見,正是由于在網球社團組建放面所存在的缺失性問題,導致了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網球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長期脫節(jié),致使網球課程資源的利用效率極其低下。因此,各高校應以滿足學生自主性網球運動技能的發(fā)展需求為第一要旨,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組建校園網球社團。組織開展既能夠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聯,又能夠滿足學生自我發(fā)需求的課外網球活動,形成課堂教學資源與課外活動資源的有效對接,提高網球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效率。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應注重對網球教學“微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建立社團微信群或社團公眾號,通過上傳微視頻、發(fā)布相關通知、布置相關任務、開展網球知識普及等手段,促進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相互銜接。
(3)加強與校外網球活動的互動,實現彼此間的資源共享。
在全民健身運動深入普及、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實現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社會化發(fā)展已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形勢、提高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發(fā)展精準性的必要條件。網球作為近年來我國較為熱門的體育運動項目,不僅在職業(yè)網球運動層面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同時,在大眾網球運動方面,也呈現出蓬勃發(fā)展的良好態(tài)勢。尤其是在李娜、鄭潔等著名職業(yè)運動員的影響與感召下,我國網球運動的人口數量逐年增加,尤其是廣大青少年學生參與網球運動的熱情更為高漲,這就為普通高校網球教學與大眾網球活動的互動與交流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因此,各高校應在組建學生網球社團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社團的組織作用,積極拓展對外交流活動。在交流形式上既可以采取單獨交流,也可以通過組建校際間的區(qū)域聯盟來開展群體交流。在活動內容上既可以開展聯誼活動,也可以組織網球賽事,實現全方位的接觸與互動。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大眾網球運動的了解程度,同時,還能夠實現與大眾網球運動的資源共享,促進普通高校網球課程資源的最優(yōu)化開發(fā)與利用。
(1)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網球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現存問題主要包括:課時設置過少;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之間脫節(jié)嚴重;校內網球活動與校外網球活動之間缺乏互動與交流;
(2)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網球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有效途徑包括: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組建校園網球社團;加強與大眾網球運動的互動;
(3)加強對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網球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是貫徹落實《指導綱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