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登科
周鵬程來自川東北的大巴山,是我的老鄉(xiāng)。對于很多人來說,巴中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地方,但在我看來,它也是一片充滿詩意的土地。巴中并不富裕,山高路遠,好多地方還處于一種原始的狀態(tài),但巴中人無論是離開了的還是堅守著的,都對那片土地充滿深情。
鵬程的家鄉(xiāng)是大巴山中的通江縣。通江是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的核心地區(qū),關(guān)于通江的“紅色”歷史,很多詩人、作家都寫過,在詩歌方面,梁上泉先生的作品可能影響最大。梁上泉的長詩《紅云崖》是當代敘事詩創(chuàng)作的重要收獲。這部長詩在1957年6月寫出初稿,到1979年5月定稿,歷時20多年六易其稿才最終完成,以廣為人知的“赤化全川”的標語為主線,“描寫了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發(fā)生在川陜邊根據(jù)地的一件悲壯感人的故事”。該詩后來還被改編為歌劇。出生于1931年梁先生已經(jīng)80多歲了,但令我高興的是,生長在那片土地上的后來者并沒有忘記悲壯的過往,仍然記得住自己的來路,仍然關(guān)注這片土地上發(fā)生的故事,關(guān)注它的未來。周鵬程是這樣說的:“我自豪,我來自通江/一個與紅色有關(guān)的地名/山靈水秀養(yǎng)育我數(shù)輩祖先、親人和留守的鄉(xiāng)親”(《通江,我依然愛你》)。作為一個大巴山人,我和周鵬程一樣,對“紅色”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
周鵬程寫故鄉(xiāng),角度獨特。他既不是以一個單純的參與者身份在抒寫,也不是以一個旁觀者或者過客的身份在打量,而是將參與者、旁觀者的身份合在一起,既歷時又共時地抒寫著記憶與現(xiàn)實中的故鄉(xiāng)。在詩人心目中,故鄉(xiāng)的名字高過一切:
我孤寂無助,在撕掉第40頁老黃歷后
這個地名在記憶里疊加,疊加
它高過春天的第一場風,高過愛情
高過思想最高的那根銀發(fā)
——《一個地名的高度》
詩人是遠離故鄉(xiāng)之后看故鄉(xiāng)的,故鄉(xiāng)在他的人生旅途和心路歷程之中產(chǎn)生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影響。他對自己遠離故土的感受不是得意或者欣慰,而是滿懷歉疚。在詩人那里,故鄉(xiāng)的一切都是他所關(guān)切的,都是美好的。故鄉(xiāng)總是像磁鐵一般吸引著他,而當他回到故鄉(xiāng),站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他甚至將那些沒有回家的人稱為“幽靈”,“我悲哀地遙望山岡/一些散落的松子,在年關(guān)紛紛回家/那些沒有被磁鐵吸回的可憐的幽靈/是否也在準備起程”(《年關(guān)》)。在詩人心中,那些沒有故鄉(xiāng)、遠離故鄉(xiāng)的人,就如無根的樹木,如四處游蕩的“幽靈”。詩人為了后代不忘記自己的故鄉(xiāng),不要“模糊了我的出生地”,他甚至把孩子“逐回了故鄉(xiāng)”,“讓他們認祖歸宗/得到了兩個孩子的贊許/是變?nèi)醯脑铝?是飄舞的雪花/增升了一個地名的海拔高度”(《一周后》),“月亮”和“雪花”是故鄉(xiāng)的特色,他們帶給孩子們不同的體驗和記憶。由此,他也理解母親離開城市的選擇:“母親厭倦城市的短暫休憩/只有她 在六月的夜雨里堅持回村/村莊在漆黑的夜里歸位/記憶變得更加泥濘”(《六月返鄉(xiāng)》),故鄉(xiāng)的脈搏伴隨著母親心靈和情感的跳動,二者當然不能剝離。
鵬程對于故鄉(xiāng)的愛不是盲目,詩人太了解故鄉(xiāng)的過去了,他同樣關(guān)注故鄉(xiāng)的現(xiàn)在,憂思故鄉(xiāng)的未來。在過去,故鄉(xiāng)帶給詩人的并不是自豪,而是一種“黑色”的感受,
那一年我無家可歸
天空是黑色,玉米是黑色
高粱是黑色,糧倉是黑色
黑夜裝點了我的世界
寒夜給了我一雙寒冷的眼睛
我卻無法用它去尋找光明
——《在寒夜離開》
這首詩顯然化用了詩人顧城的名篇《一代人》的意蘊,但采用了反用的方式。在記憶中,詩人的故鄉(xiāng)不能帶給他希望和“光明”。即使在后來,當詩人重新回到家鄉(xiāng)的時候,他依然發(fā)現(xiàn):“村子是巨大的磁鐵,只生長老人的希望/我是沖向村子的伏兵,在村子完全荒涼之前/我不能退守陣地,不進不退/我要聽到村子最后一個聲音”(《村子是巨大的磁鐵》);即使是“故鄉(xiāng)的石頭”,也遠離了家鄉(xiāng),在都市或者他鄉(xiāng)呻吟:“石頭在呻吟,在建筑物下回憶/石頭在忍耐,在疾馳的車輪下一忍再忍/這些負重的生命,斷裂了歷史/石頭忘記了來自何方/自己又將走向何處/石頭很迷?!保ā豆枢l(xiāng)的石頭》)。留守或者遠離,延續(xù)或者斷裂,成為當下故鄉(xiāng)人最為糾結(jié)的心態(tài)。這其實也是詩人的心態(tài)。愛與怨,一直糾纏在鵬程的作品中。為此,詩人只能無奈地表態(tài):“巴中,我離你漸行漸遠/卻在心中越來越近/注定這一生回不了你的身旁/那就在遠方游歷/帶著根的恩情”(《說給巴中》),他以投入情感的方式懷念故鄉(xiāng),祝福故鄉(xiāng),于是就有了詩。
家鄉(xiāng)如斯,他鄉(xiāng)又如何?事實上,在很多詩人那里,家鄉(xiāng)始終占據(jù)著遠勝于他鄉(xiāng)的位置,因此在他們的作品中,無論他鄉(xiāng)如何富庶,如何繁華,詩人的情感往往都將其與家鄉(xiāng)對比,不是對比外在的元素,而是對比它帶給詩人的內(nèi)在體驗。童年印記一般都會在詩人的生命中刻下深深的印記,在他鄉(xiāng),詩人在很多時候獲得的不一定是更加符合期待、更加完美的感受,他們反而會以更加挑剔的眼光來打量自己的當下。在他鄉(xiāng),詩人的身份無非這樣幾種:不是流落,就是寄居或者創(chuàng)造,而流落、寄居所包含的失意感自不待言,創(chuàng)造也不一定都能夠帶來成功和舒心。身居他鄉(xiāng)的周鵬程更多地感受到鋼筋水泥的壓抑,自我放逐的孤獨,彷徨無路的迷茫。
詩人抗爭過,但他的抗爭有時是無效的、虛無的、夢幻的。我們也許可以把《一個夢》中的“粗魯人”看成詩人抗爭的對象。事實上,不是詩人去抗戰(zhàn)爭他,而是他在追趕著詩人,并且在其追趕的時候,詩人只有奔跑、逃離,同時從潛意識里發(fā)出一聲缺乏力量的吼叫:“我要他們一起向我屈服,向我道歉!”這些都只是夢中的體驗。在他的吼叫還沒有成功的時候,“房間里的燈亮了,我醒了”,他的抗爭也因此失敗了。“粗魯人”的意象有如左右我們命運的某些東西,我們往往知道它們的存在,但很多時候又不知道它們究竟在哪里。因此,在現(xiàn)實中,我們的抗爭也可能盲目的,無效的。
在詩人那里,對人生與現(xiàn)實充滿迷茫的不只是他自己。很多人都如此。他的不少作品用場景或細節(jié)剪切的方式,勾勒了都市人的生存狀態(tài)。比如那個“老公跑了”的女人:“過往的人有人醒著,有人遺失了耳朵/這個追尋的女人不知道黑夜無邊無際/背著希望在雨中游蕩,與絕望對抗/傍晚的廣場,帶著幾分彷徨”(《《雨落在九龍廣場》》;比如“發(fā)廊的小妹”:“發(fā)廊的小妹/來自郊區(qū)的農(nóng)村/大街小巷閃爍的霓虹燈/吞噬了如詩如歌的花季”(《發(fā)廊的小妹》)。這樣的人、那樣的人,合在一起就是世界,就是“我們”??梢哉f,鵬程的《我們》抒寫的就是他所理解的人生,我愿意把它引用在這里:
活著是一群人,穿梭于是與非的塵世/死去是一具具尸體,浪費別人的眼淚/歸宿是一把灰土,還要占據(jù)一方土地
這樣的一個過程,是頭發(fā)的生命在檢驗/是一張紙在記錄,是一個人在思念/是一串思想在作鬼
在荒唐中延續(xù)榮耀,在榮耀中更加荒唐/在思量中絕望,在絕望中思量/在滿足里活著,在活著里滿足,一些欲望 ,一些表象/一些實質(zhì),把愚蠢的人變聰明/把聰明的人變愚蠢
為某些事情放不下,為某些人放不下/為某些物放不下,在放不下的情況下放下/在放得下的情況下放不下
注定,我們是絕望無知的人/我們是絕望無知的尸體/我們是絕望無知的灰土
這是一種充滿荒誕的體驗,調(diào)子有些低沉,格調(diào)有些灰暗,甚至帶著一絲絕望的哀怨,但誰又能說這不是“我們”的真實狀態(tài),或者“我們”在某個時段的真實狀態(tài)呢?詩人的敏銳有時可以把我們忽視的那些東西提示給我們。
周鵬程不是一個心懷絕望的詩人。他其實是充滿夢想和幻想的,只要遇到合適的機緣,他的心靈將向陽光敞開,向春天敞開,向夢一般的美好敞開。而這種敞開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參照與指引,那就是在他的生命中積淀了特殊力量的故鄉(xiāng)。
周鵬程的詩是駁雜的,我們很難從中理出一種單一的情感線索。他回憶,他向往;他關(guān)注自己,也關(guān)注他人;他困惑迷茫,同時又充滿向往。從向下的角度講,他的詩試圖挖掘現(xiàn)實與生命的迷茫、困頓,但其間又蘊含著一種超越的期待。這樣的詩,可以帶給我們沉思,反省,使我們深度體驗駁雜的現(xiàn)實與復雜的內(nèi)心,也為我們敞開了一扇扇可以接受陽光照射的窗口。言為心聲,鵬程的詩在語言、結(jié)構(gòu)、語氣、格調(diào)等方面也就因此顯得比較復雜和多樣:有的細膩,娓娓道來;有的粗獷,大刀闊斧;有的充滿怨恨,有的卻滿含摯愛;有的如行云流水般傾瀉,有的又如唯美的藝術(shù)品一樣精雕細琢……他甚至化用了北島、顧城、海子等詩人的經(jīng)典名句,將他所認同的詩歌傳統(tǒng)消融在自己的藝術(shù)探索之中。
附:周鵬程的詩(二首)
大碼頭的歌聲
我想起十年前我乘風而來的場景,霧排成長龍
許多番茄掛在江面之上,我誤以為那是燈火
記憶中的朝天門第一次為一只顛沛流離的小鳥洞開
在兩江之匯,在清與濁的互融點,我流放了十年時光
那些改變了形狀的木頭游在長江之上,嘉陵之水沉寂
靜得幾乎讓那些從紅光里紫光里飄出的歌聲難以透氣
今天,我的夢準備撤離,就從這個大碼頭開始
悄悄地,悄悄地,讓心登上8號碼頭……
賣報紙的、烤羊肉串的、擦皮鞋的、發(fā)傳單的,統(tǒng)統(tǒng)不理
朝天門的小鳥心灰意冷,懷念閃爍的水波
聲聲汽笛在一個世紀里延伸,生長
長出悲傷,長出憂愁,長出漸漸模糊的大碼頭
故鄉(xiāng)的石頭
那些石頭在消失,帶著族人的哭
各型的墳?zāi)箷鴮懯^最后的歸宿
悲哀的石頭,放棄了情感
逃離故鄉(xiāng)
青蛙失去了愛巢,小草付出了童年
石頭被粉碎,夢被粉碎
漸行漸遠的故鄉(xiāng)被粉碎
石頭走了,住進了五彩繽紛的城市
螞蟻留下來了
與他談著愛情的是孤獨的蚯蚓
在麥穗的腰間夜夜唱歌
這唯一的村莊
這唯一的螞蟻
這唯一的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