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鐵生
燈謎與中醫(yī)藥一樣,均為中華民族古老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雖歷時上千年,仍如越王寶劍刀口鋒利而熠熠生輝。自古以來,文人喜以獨具奇趣的中藥之名制作燈謎,春節(jié)、元宵節(jié)尤盛。兩種古老的文化瑰寶珠聯(lián)璧合,意味盎然。
“文似看山不喜平”,燈謎制作亦然,其奧妙之處在于精巧地應(yīng)用曲解。比如有人以“舊的裘革”打一中藥名,猜“陳皮”,這種平淡單薄的、看圖說話的直解,讓人乏味無聊。燈謎的曲解常利用中國文字的一字多義、結(jié)構(gòu)的變化、象形的拼合、意義的引申等多種方式,化改或含蓄地吐露某種意思,而又能使謎面與謎底十分妥帖吻合。
如以“黑格”為面,猜中藥名“皂角”。黑格曾是美國軍政要員,謎面現(xiàn)成,分別以“黑”扣“皂”、以“格”曲解為格斗的格,緊扣謎底角逐的“角”,字字分扣、變化原意,簡潔干練。有“浪費錢財”猜中藥名“金銀花”,本來其花先開為銀色后轉(zhuǎn)為金色,是以顏色取名的,現(xiàn)曲解為金子銀子,花也由花朵的意思,改為花費的意思了,兩次轉(zhuǎn)換含意,頗有韻味。
又如“當(dāng)心美人計”猜射中藥名“漢防己”,謎底中的“漢”不是指原來的中藥產(chǎn)地了,而曲解為男子漢,意即男子漢要防止自己(中美人計),底與面含蓄地轉(zhuǎn)了兩個彎,既貼切又調(diào)侃。亦有以“拐杖”猜射“木防己”的,謎底的木是指其規(guī)格——木質(zhì)性強,在這里則改指樹木做的拐杖了,用拐杖者是為了防止自己跌倒。
再如“高效黏合劑”猜中成藥“強力補”,原來藥名中的補是滋補的意思,現(xiàn)在轉(zhuǎn)變?yōu)檎逞a的補了;還有“昭君出塞”猜中藥名“王不留行”,“昭君”扣“王”(王昭君也),出塞當(dāng)然是不留步走了;再有以謎面“王”猜“全須人參”,王變成全字,須要人字來參加,人參的參字由shēn變?yōu)閏ān,音變意思也變了;“偷梁換柱”猜射“木賊”,梁柱扣木,謎面成語曲解得巧妙而風(fēng)趣。
在清代文人創(chuàng)作的中藥燈謎里亦有不少佳品:“小人勿用”射“使君子”,意為卑劣的小人不可使用,故使用者當(dāng)然是謙謙君子了,此謎為會意反扣法;謎面一字“紋”射“破故紙”,這里是將“故”“紙”二字破開,去掉“故”字的古、“紙”字的氏,余下的“文”與“纟”再行組合即成“紋”,此謎應(yīng)用的是拆字損合法;又有“奇勛偉業(yè)屈指可數(shù)”,每個人手指共十個,猜中藥“十大功勞”,極為形象生動。用典故深的要屬“噬指痛心”,謎底是“知母”,出處是《二十四孝》,孔子得意弟子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遠處呼喚自己,便迅速背著柴草返回家中接待來客,不知典故是猜不出來的。
具濃厚詩情畫意的中藥謎,面句總以現(xiàn)成為最好境界。如“何人不起故園情”打“當(dāng)歸”;“千樹萬樹梨花開”打“木通、白英”(英扣花);“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打“昆布”,昆在這里指昆仲(兄弟)之昆,布者遍布的意思;“輕薄桃花逐水流”打“香附、澤瀉”,花多有香味,以香扣花;“平明尋白羽”打“石見穿”,讀過唐詩的人都知道,此后一句是“沒在石棱中”,意為白羽毛的箭將石頭射中,謎底與謎面當(dāng)然吻合了。再如具濃郁書卷氣的“山谷揮毫,筆走龍蛇”打“黃精、通草”,謎面中“山谷”并非面對雄偉山谷揮毫寫生,而是指明代書家黃山谷,他頗精通草書,由謎面引申到謎底,給人以曲徑通幽之妙。
(若子摘自《南通日報》2019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