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
很多人都喜歡掏耳朵,因為掏耳朵的過程真的很酥爽。但掏耳朵這小小的一個動作卻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如使用掏耳勺、鑰匙、發(fā)卡、指甲等尖銳物品,一個不小心就容易傷到耳朵。
其實,耳道具有自我清潔的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并不需要我們刻意的去掏!經常掏耳朵反而會破壞耳道皮膚的自然屏障,挖的過深還可能引發(fā)炎癥,損傷耳朵。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管住手」。
游泳時要是防護措施沒做好或是不注意的話,就很容易出現耳朵進水的情況,從而導致耳部感染。所以,在游泳前或游泳時,我們要注意這些:
1、選擇水質干凈的游泳池游泳
2、游泳時佩戴耳塞、鼻夾,防止耳朵進水或出現嗆水
3、游泳后及時擦拭耳朵周圍的水,可用吹風機吹干,保持耳部環(huán)境的干燥
耳朵進水了千萬不要用不干凈的東西或尖銳物品來掏,以免對耳朵造成損傷。正確的做法如下:
1、單腳跳躍
將頭偏向進水的耳朵,使得進水的耳朵朝下,并用手將耳朵向上方提拉,同時單腳跳躍,借助重力使水流出。
2、將水“吸出”
將頭偏向進水側,用手掌緊貼近進水耳朵然后快速松開,反復數次,將水“吸出”。
3、擦拭耳道
把頭偏向進水耳朵側,然后用棉簽輕輕貼著耳道壁旋轉擦拭。
1、普通異物
若是比較光滑的固體,則可將進異物的耳朵朝下,同時抖動頭部將異物抖出;若是粉末狀物質,則除了進行上述抖動外,還應用干棉簽將外耳道的粉末擦拭干凈,必要時讓醫(yī)生幫忙處理。
2、昆蟲等
用手電筒照射有昆蟲進入的耳朵,利用昆蟲的趨光性使其自行飛出,或滴一滴油在耳內將昆蟲殺死,再用棉簽等將尸體清出,并清理干凈耳內,實在不行就請求醫(yī)生幫助。
現代社會,人們坐飛機出差、旅游都是常見的事情。而在坐飛機時,人們常常會遇到飛機上升或降落時耳朵難受的事情,這是怎么回事呢?
耳朵里面有一層耳膜,耳膜外側是外耳道,而內側則有個連接耳與鼻咽的咽鼓管,咽鼓管平時處于閉合狀態(tài),當我們進行吞咽、咀嚼等動作時才會打開,空氣可以從這里進入耳內。正常情況下耳膜兩側的氣壓是相同的,但如果是坐在飛機上,飛機快速上升或下降時,氣壓會發(fā)生劇變,耳朵內外的壓力不平衡,就會出現耳鳴、耳痛等不適現象,嚴重時還可能出現頭暈、惡心等癥狀。
解決方法:
1、通過吞咽、咀嚼、打哈欠等動作緩解
2、吞咽無效時,則可采用吹張咽鼓管的方法,具體操作為吸一口氣,然后用手指捏緊鼻腔,緊閉嘴巴,用力用鼻孔向外呼氣,注意不要用力過猛,以免頭暈或擠出鼻涕。
3、對于患有鼻竇炎、鼻咽炎、中耳炎等疾病的人群,在飛機起飛前可以適當用藥以緩解癥狀,若反應過于嚴重,則最好避免乘飛機,以其他交通工具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