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芝玉
體驗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種學習方式中,只有實踐與反思相結合,學生才能獲得期望的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我將這種學習方式引入數(shù)學課堂,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掌握數(shù)學知識,發(fā)展深度思維,體驗數(shù)學的魅力。下面,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為例,談談我的做法。
1.在觀察中培養(yǎng)數(shù)學興趣
上課后,我先通過“變魔術”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先出示一個正方形的教具,然后通過拉伸將其變成長方形,讓學生觀察周長和面積有什么變化。然后,再將長方形變成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觀察與長方形相比,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和面積有什么變化。此時,學生的意見產生了分歧,有的說周長和面積都沒變,有的說周長沒變但面積變了。這時,我讓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跟什么有關?
看到這樣的“魔術”,學生們都很興奮,雖然對有的問題的回答不一致,但是都積極地投入到觀察思考中,為接下來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2.在思考中厘清數(shù)學關系
為了讓學生弄清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跟它的底和高的關系,我讓學生動手操作教具:將平行四邊形的底邊固定住,將左右一組對邊同時拉長、縮短,然后再固定平行四邊形的高,將上下一組對邊同時拉長、縮短。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思考:變化后的平行四邊形與之前的平行四邊形相比,有哪些不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它的底和高又有什么關系?
通過幾何框架的演示,學生明白了平行四邊形的底不變時,它的面積隨著高的變化而變化;高不變時,面積隨著底的變化而變化,從而理解了正比和反比的關系。
3.在體驗中發(fā)展深度思維
在了解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它的底和高的關系后,我讓學生分組探索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是它的底乘高。這時,我追問:“為什么底乘高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們紛紛開始思考,慢慢地,一只只小手舉了起來。一個學生結合格子圖,向同學講解計算的過程:“平行四邊形的底占( ?)格子,高占( ?)格子,我們可以通過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變成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就是底乘高?!痹谶@樣直觀的展示和深度的探索中,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發(fā)展了思維。
在體驗中學習是最基本、最自然的學習方式。通過體驗式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fā),思考能力得以提升,深度思維能力得到了發(fā)展,課堂也變得更加精彩!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