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東琴 岳樹錦 柳琪 劉玉芬
自我效能指個體對有成功執(zhí)行某特定行為能力的自信心,也就是個體對自身能完成某件事情能力的肯定,是對自我行為能力的認知和評價[1]。隨著慢性病人群的日益龐大,國內(nèi)外研究越來越關注慢性病人群健康管理的自我效能[2-5]。而鍛煉行為作為一種健康促進行為,其自我效能也日益得到關注。Mcauley于1993年在自我效能概念的基礎上,提出鍛煉自我效能的概念:個體對成功參與特定體育鍛煉的自信心,也就是個體對自身參與規(guī)律鍛煉能力的肯定[6]。當前國內(nèi)外鍛煉自我效能的相關研究主要聚焦在一般人群和慢性病人群[7-11],而對大腸癌等腫瘤人群關注較少。近年來,相關研究表明:大腸癌患者進行適度的運動鍛煉,不僅能夠改善其身體狀況,也可改善其心理狀況[12-15]。因此,本研究擬探究大腸癌患者鍛煉自我效能現(xiàn)況,以期為大腸癌患者鍛煉行為的干預提供一定的參考。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樣,選取2017年4月至9月在北京某三級甲等醫(yī)院就診的大腸癌患者進行問卷調(diào)查。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jīng)影像學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結(jié)腸癌或直腸癌的患者;②年齡≥18歲;③腫瘤切除術后時間≥3個月;④病情穩(wěn)定2周以上,無急性感染、急性左心衰竭、嚴重腦血管后遺癥等急、危、重癥;⑤意識清醒、自愿參與本研究;⑥能理解調(diào)查問卷所述內(nèi)容,可以填寫或回答問卷者。排除標準:已經(jīng)發(fā)生遠處轉(zhuǎn)移,復發(fā)或者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晚期大腸癌患者。
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140份,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34份,有效回收率為95.71%。其中男性90例(67.16%),女性44例(32.84%);年齡31~85歲,平均(60.88±10.53)歲;有配偶者123例(91.79%);小學及其以下18例(13.43%),初中40例(29.85%),高中38例(28.36%),大學及其以上38例(28.36%);家庭人均月收入<1 600元12例(8.96%),1 600~3 500元39例(29.10%),3 500~5 000元46例(34.33%),5 000元及以上37例(27.61%);在職32例(23.88%),不在職102例(76.12%);結(jié)腸癌49例(36.57%),直腸癌85例(63.43%);有造口的65例(48.51%);手術時間1年內(nèi)120例(89.55%),1~3年內(nèi)14例(10.45%);有合并癥的65例(48.51%)。
(一)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
大腸癌患者的社會人口學資料和疾病資料采用自行設計的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收集,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工作狀況、經(jīng)濟狀況、手術時間、有無造口、合并癥等。
(二)鍛煉自我效能量表
采用Bandura開發(fā)的鍛煉自我效能量表(the Exercise Self-Efficacy Scale)[16]來測量大腸癌患者的鍛煉自我效能水平。鍛煉自我效能量表共18個條目,評價個體在應對各種情境如環(huán)境、他人的影響、競爭性需求及內(nèi)在感受時規(guī)律鍛煉的自信心。量表采用10間隔百分制,0分表示對自己非常沒有信心,完全不能夠做到;50分表示對自己信心一般,中等能夠做到;100分表示非常有信心,肯定能做。研究對象結(jié)合自身實際給每個條目打分來表明自己在不同狀態(tài)下規(guī)律鍛煉的自信程度,取18個條目的均分作為其鍛煉自我效能得分,得分范圍是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研究對象的鍛煉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數(shù)據(jù)錄入Excel表格,導入SAS 8.2進行分析。描述性統(tǒng)計采用頻數(shù)、均值、標準差等;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方差分析或非參數(sh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大腸癌患者鍛煉自我效能總分及18個條目得分見表1。其中得分最高的條目為條目16“在假期中”,得分最低的條目為條目9“當我鍛煉覺得身體不舒服時”。
由于鍛煉自我效能常受一些生理病理的因素影響,因此本研究將134例患者按性別、年齡、工作狀況、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經(jīng)濟狀況、腫瘤類型、手術時間、有無造口和合并癥進行分組,對不同組間鍛煉自我效能得分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或非參數(shù)檢驗(見表2)。結(jié)果顯示,不同經(jīng)濟狀況組的鍛煉自我效能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93,P=0.0363),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鍛煉自我效能得分越高;不同性別、年齡、工作狀況、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腫瘤類型、手術時間以及有無造口和合并癥的患者,鍛煉自我效能得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大腸癌患者鍛煉自我效能總分及各條目得分
Shin等[17]將該量表應用于韓國慢性病患者,并對量表進行信效度評價,測得Cronbach′s a系數(shù)為0.94,2周重測信度為0.77,因子分析顯示該量表具有較好的結(jié)構效度。Tung等[18]將該量表翻譯成中文并進行信、效度檢驗,表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表面效度,Cronbach′s a系數(shù)為0.96。陳燁等[19]將其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劉茜[20]將其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均證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本研究顯示,大腸癌患者鍛煉自我效能得分為(51.86±14.71)分,處于中等水平。本研究大腸癌人群的鍛煉自我效能得分要明顯高于Shin等[17]采用同一量表報道的(38.22±20.23)分。但與國內(nèi)采用同一量表測定的慢性病患者鍛煉自我效能得分結(jié)果較為一致。例如,陳燁等[19]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鍛煉自我效能得分為(52.42±18.30)分。陳赟等[21]研究顯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鍛煉自我效能得分為(56.68±13.77)分。提示目前大腸癌患者鍛煉自我效能尚存在提升空間,醫(yī)護人員應及時評估大腸癌患者體力活動水平,并對大腸癌患者及家屬進行個體化的體力活動健康宣教,以進一步提高大腸癌患者鍛煉自我效能,促使其進行自主鍛煉。
表2 大腸癌患者不同人口社會學資料鍛煉自我效能得分比較(分,)
表2 大腸癌患者不同人口社會學資料鍛煉自我效能得分比較(分,)
注:*P<0.05
一般資料 例數(shù) 得分 檢驗值 P值性別 Z=-0.640 0.522男90 52.31±14.76女44 50.93±13.04年齡(歲) χ2=4.771 0.092<45 10 47.06±10.78 45~60 49 50.20±14.95>60 75 53.58±14.89工作狀況 t=0.190 0.849在職 32 49.65±14.43不在職 102 48.78±12.50有無配偶 t=-0.060 0.951有123 51.88±15.08無11 51.59±10.11文化程度 χ2=4.757 0.191小學及以下 18 49.17±15.93初中 40 50.71±15.15高中 38 50.20±15.15大學及以上 38 55.99±12.82經(jīng)濟狀況(元) F=2.930 0.036*<1600 12 47.97±14.01 1600-3500 39 49.40±15.11 3500-5000 46 52.14±16.40 5000及以上 37 57.18±12.23腫瘤類型 t=-0.370 0.713結(jié)腸癌 49 51.24±13.63直腸癌 85 52.21±15.37手術時間 t=-1.800 0.074 1年內(nèi) 120 48.36±15.04 1~3年 14 53.02±9.47造口t=1.850 0.066有65 54.12±14.51無69 49.45±14.64合并癥 Z=-1.094 0.274有65 51.27±14.89無69 52.43±14.62
本研究18個條目中得分最高條目為“在假期中”,考慮假期閑暇時間比較充裕,尤其是對于在職的大腸癌患者,有利于其進行自主鍛煉。以往研究也表明,時間受限是鍛煉自我效能的障礙因素[22],鍛煉時間越長的患者,其鍛煉自我效能越高[23]。由此提示,大腸癌患者的家庭和工作單位需要盡可能為大腸癌患者提供充裕的閑暇時間,以提高其鍛煉自我效能,改善其身體狀況。
本研究18個條目中得分最低條目為“當我鍛煉覺得身體不舒服時”,可見身體不適會降低大腸癌患者的鍛煉自我效能。過往研究也顯示身體狀況不佳是鍛煉自我效能的障礙因素之一[24-25]。韓國一項調(diào)查顯示,大腸癌患者進行體力活動的阻礙因素從高到低依次是疲勞、低水平體力及身體狀況不佳[26]。由此提示,醫(yī)護人員應該對身體不適的患者給予重點關注,及時處理病情,提高患者舒適度,從而改善其鍛煉自我效能。
本研究顯示,經(jīng)濟狀況越差的大腸癌患者,其鍛煉自我效能越低。胡蘊綺等[27]研究也顯示經(jīng)濟狀況會影響社區(qū)老年人健康行為的自我效能??赡苁怯捎诮?jīng)濟狀況差的患者在獲取醫(yī)療資源方面較局限,對于治療與運動康復等方面知識缺乏,從而影響患者對運動鍛煉的正確認知,對自身鍛煉能力產(chǎn)生極大懷疑,使其鍛煉自我效能降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醫(yī)護人員一方面應盡量幫助這類患者考慮醫(yī)療開支,另一方面可嘗試尋求社會慈善組織給予患者物質(zhì)支持。此外,在住院和隨診期間,醫(yī)護人員可對患者進行運動鍛煉方面的健康教育和指導,增加患者運動鍛煉方面的知識,改善其對運動的認知,進而提高患者鍛煉自我效能水平。
本研究顯示大腸癌患者的鍛煉自我效能處于中等水平,尚待進一步改善。充裕的閑暇時間或可提高大腸癌患者的鍛煉自我效能。身體不適會降低大腸癌患者的鍛煉自我效能。經(jīng)濟狀況影響大腸癌患者的鍛煉自我效能,經(jīng)濟狀況越差的患者,其鍛煉自我效能越低。提示醫(yī)護人員應加強運動鍛煉方面的健康宣教,重點關注身體狀況欠佳和經(jīng)濟狀況差的大腸癌患者。由于本研究屬于單中心的橫斷面調(diào)查,因而研究結(jié)果在推廣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僅探討了性別、年齡等社會人口學資料與術后時間、有無造口等疾病資料與患者鍛煉自我效能的關系,后續(xù)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患者的社會心理因素對大腸癌患者鍛煉自我效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