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新 令倩
“一帶一路”是中國六年來內政外交的核心話語、是國內合作與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耙粠б宦贰睂χ袊?、對世界的重要性必將在未來很長一個時期更深更廣地顯現(xiàn)出來。在2019年全國兩會上,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發(fā)言人張業(yè)遂在3月4日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2018年是“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新的重要進展的一年,67個國家同中國簽署了合作文件。截至目前,同中國簽署合作文件的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總數(shù)已經達到152個。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于2019年4月在北京舉行。
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對“中國國際新聞交流中心”旗下“中非新聞交流中心(CAPC)”“中國-南亞東南亞新聞交流中心”(CSASEAPC)(以下簡稱兩中心)2017年項目參與記者(39國42名非洲、亞洲記者)的問卷調查和對其中26名記者的深度訪談、與參加“巴基斯坦青年記者訪學項目”在2014—2017年間來中國人民大學學習的14名記者的經常性交流,以及2018年以來與回到本國繼續(xù)從事新聞報道的部分亞洲非洲記者的經常性溝通與合作研究,提出中國講好“一帶一路”故事的三個關鍵詞:表達愿景、回應關切、管理期待。
一、表達愿景:講好“一帶一路”倡議共商共建共享的初心與成功案例
六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從概念、內涵、設想到共建成果,借助國家領導人出訪、主場外交、媒體報道、學者講學和著述、各種自媒體平臺、各領域人文交流機會,借助“一帶一路”共建項目得以廣泛傳播。前述2017年問卷調查顯示,非洲、亞洲記者共同認為當前最重要的中國話語是“反腐敗”“精準扶貧”“一帶一路”。在2019年2月27日舉辦的兩中心2019年項目開班儀式上,兩中心記者代表的發(fā)言體現(xiàn)出了對“一帶一路”較為充分的了解。兩中心相關負責人也認為,自2014年“中非新聞交流中心”創(chuàng)立并迎來首批記者的六年以來,非洲、亞太各國記者對“一帶一路”越來越熟悉了。
但是,“一帶一路”倡議所承載的中國呼吁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商共建共享”的美好愿景要被世界各國各階層深刻理解、接受和踐行合作還需要較長時間。2017年12月6日接受問卷調查的37名非洲亞洲記者100%認為讓他們國家的受眾了解“一帶一路”是“非常重要”和“比較重要”的,但只有13名記者認為“一帶一路”在他們國家“非常流行”,10名記者認為“比較流行”。在接受深度訪談的記者中,部分記者聽說過或在工作中接觸過“一帶一路”,但大多數(shù)記者表示是來華參加該項目后通過聽教授講解、訪問相關部門、實地調研等才真正對“一帶一路”倡議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入的理解,并且產生對“一帶一路”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西方媒體或一些“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媒體關于“債務陷阱”等懷疑、質疑“一帶一路”的話語在世界范圍廣為流傳,在共建國家引起巨大爭議,這些都說明“一帶一路”要成為世界各國各階層了解、理解、信任、支持并具有品牌意義的世界話語,還需要經歷更多風雨、更長時間的洗禮。
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共同發(fā)展是中國發(fā)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初心。“一帶一路”倡議所描繪的合作共贏愿景在倡議發(fā)出之時需要講,在倡議實施的不同階段需要結合不同階段的情形講;在實施順利的時候需要講,在遇到推進障礙的時候更要講;在雙方沒有具體合作項目的時候需要講,在雙方有具體合作項目的時候更要講;不僅要在重要的外交場合講、在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講,也需要在線上線下的穩(wěn)定傳播平臺上細水長流長期地講;不僅要遠距離通過國際媒體講,更需要走近目標人群面對面地講;不僅要用語言表達“一帶一路”倡議的友好善意,更要用行動、用合作成功案例證明中國堅持公平正義、平等互利的價值觀。表達好“一帶一路”倡議愿景不僅是為了促進沿線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了解,更是為了沿線國家對中國的信任,因為信任是合作的前提,而在合作中才能更深度培養(yǎng)信任。
二、回應關切:講好“一帶一路”合作項目中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基于美好愿景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必然會面臨各種合作中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當?shù)毓姷闹匾P切。傾聽關切、梳理關切清單、回應關切、探索并傳播解決方案,為利益相關方以及廣大公眾解惑釋疑,應當是講好“一帶一路”故事的關鍵和重點。
據(jù)多項相關調查以及筆者與媒體、政府、企業(yè)、學者相關人士的長期交流,共建國家乃至整個世界對中國發(fā)出“一帶一路”倡議的關切表現(xiàn)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諸多方面。
政治方面的關切主要包括:中國發(fā)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政治目標是什么?“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對本國、對世界意味著什么政治后果?“一帶一路”是不是歷史上“馬歇爾計劃”的重演,是不是“新殖民主義”?
經濟方面的關切主要包括:中國投資的項目是否會使中國“賺取”了較大利益而本國“吃虧”了?本國與中國合作以資源換投資的模式是否意味著礦產、農業(yè)等天然資源被廉價拿走了,是否意味著環(huán)境會被破壞?
社會文化方面的關切主要包括:中國投資項目是否為本國提供了足夠的就業(yè)機會?中國投資項目帶入本國的中國部分商業(yè)文化(例如拉關系文化、商業(yè)賄賂)是否會對當?shù)厣虡I(yè)文化產生負面影響?
例如,關于中巴經濟走廊(CPEC)的主要質疑觀點包括:中巴經濟走廊會導致債務陷阱,增加經濟上的貸款負擔;巴基斯坦將成為中國的殖民地,損害巴基斯坦的商業(yè)貿易;這僅僅是中國的外交戰(zhàn)略,其將在瓜達爾建立自己的防御等等??傊?,負面報道將中巴經濟走廊看作戰(zhàn)略舉措,而不是經濟措施。同時,也有聲音認為,即將卸任的政府在中巴經濟走廊上做出的決定更多的是為了個人或政治利益,而不是一項對整個國家有益的政策,而這些爭議的開端,是即將離任的政府對中巴經濟走廊的許多主要細節(jié)不公開透明,導致了猜測和質疑。在對巴基斯坦《黎明報》關于中巴經濟走廊報道的研究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其負面報道基本圍繞“債務陷阱”和“項目透明度”問題展開。
以上諸多關切需要在愿景表達中涵蓋,更需要在我國政府以及共建國家政府制定的“一帶一路”項目相關政策、法規(guī)中涵蓋,需要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企業(yè)與外方企業(yè)的合同中體現(xiàn),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體現(xiàn),需要在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得到有關方面及時回應,而共建國家的諸多關切以及中國政府和企業(yè)的回應需要得到中國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共建國家在不斷增加,業(yè)內已經基本形成共識的“精準傳播”“一國一策”有助于引導政府、企業(yè)、媒體、學者等相關行為主體用心、系統(tǒng)地通過監(jiān)測當?shù)孛襟w報道、分析社交媒體平臺上的聲音、邀請代表性人物座談等方式重點傾聽“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關切及其在不同階段的變化,并秉持平等互利、公平正義的原則致力解決合作項目中的問題,分辨對合作項目的質疑之聲、叫停之聲是源于項目本身不夠完善還是源于傳播不夠充分有效,并制定相應的回應策略。
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中,巴基斯坦因為瓜達爾港、中巴經濟走廊等被一些西方媒體稱為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最大、最雄心勃勃的國際合作項目而成為重點國家之重點。中巴傳統(tǒng)友誼培育的“巴鐵”兄弟為中巴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奠定了珍貴的社會基礎,但是,巴基斯坦國內近兩年對瓜達爾港中巴利益分配的爭議,尤其是2018年9月以來,巴基斯坦媒體報道巴基斯坦新政府組建多人構成的委員會擬重審關于中巴經濟走廊合同所引發(fā)的關于中巴經濟走廊等中巴合作項目合同公平性、巴基斯坦可能從中受損的巨大爭議,再次檢驗了“親兄弟也要明算賬”的中國俗語??梢姡v好“一帶一路”故事不僅是維護中國形象,更是維護中國海外利益,維護中國與共建國家的共同利益。
巴基斯坦主流媒體記者扎米爾(Zamir)曾經參加“中國-南亞東南亞新聞交流中心”2017年項目。他說:“我們有很多媒體、智庫、專家、學者積極正面地描述中巴經濟走廊。但是,也有很多與中巴經濟走廊有關的負面報道常見于巴基斯坦媒體,有時候,這些負面報道吸引了巨大的注意力,真的很有殺傷力?!?/p>
在此種情形下,中國政府(外交部和中國駐巴使館等)的及時回應可再次表達中國“一帶一路”的美好愿景、中巴合作項目談判的基本原則,也可以表達中國政府、企業(yè)等將以開放的態(tài)度和極大的誠意與巴國一道重新審視兩國相關協(xié)議,并繼續(xù)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下維持或修改協(xié)議。中國媒體尤其是對巴傳播媒體應當積極關注西方媒體和當?shù)孛襟w的相關報道,并以客觀報道提供來自巴國和中國的中巴經濟走廊故事的另一面,也可以邀請兩國有關官員、企業(yè)和專家在電視上同臺討論相關議題,體現(xiàn)中國的開放態(tài)度、合作精神以及平等互利的價值觀。政府、企業(yè)、媒體、專家多元主體共同努力,積極回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重要關切。
三、管理期待:講好利益相關方對“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期盼故事并管控期待
國際國內對“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的期待是中國面臨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的重要部分。期待管理是“一帶一路”公共外交的重要內容之一,既要包括國外的期待,也應包括國內的期待;既包括“一帶一路”沿線發(fā)展中國家的期待,也包括發(fā)達國家的期待。這些期待可能包括對“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速度、效益的期待,也包括“一帶一路”對當?shù)販p貧、經濟發(fā)展的期待。中國需要與共建國家一道評估“一帶一路”建設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情況并調整各利益相關方的期待。
很多亞洲非洲記者在接受深度訪談被問及希望他的國家與中國在哪些領域開展合作時,重點強調基礎設施是他們國家最急需改善的領域。在問卷調查中,研究者問及“了解以下話語及相關政策對你國家的受眾而言重要程度如何?”并要求受調查記者評價十個較為集中體現(xiàn)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詞匯(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精準扶貧、供給側結構改革、反腐敗、新型國際關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夢、建設美麗中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的重要性。這十個話語均獲得了亞洲記者12人(80%)以上“非常重要”和“比較重要”的評價。其中,“一帶一路”“精準扶貧”“反腐”被認為是最重要的三個中國話語,顯示亞洲、非洲記者希望他們國家學習中國的精準扶貧經驗、反腐經驗,在“一帶一路”倡議提供的國際合作平臺上推動本國的發(fā)展。
例如,菲律賓記者杰利·穆西科(Jelly Musico)說:“我希望中菲兩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能夠惠及貧困人口。我了解到,中國將在‘一帶一路國家投資2000億做基礎設施建設。如果菲律賓參與這個倡議,將獲益巨大,因為我們的基礎設施還很薄弱,但對我而言,我希望‘一帶一路倡議可以惠及我們國家的貧困人口,因為我們國家很多人飽受貧困之苦,渴望更好的生活。我希望‘一帶一路可以大幅度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尤其是貧困人口?!?/p>
在逐一逐句傾聽接受深度訪談的26名記者在采訪錄像中表達的心聲后,研究者獲得兩個重要訊息:“一帶一路”國家記者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高度肯定,例如認為“一帶一路”是非洲、亞洲發(fā)展中國家獲得發(fā)展的重大機遇,這值得高興,值得把沿線國家對“一帶一路”的期盼故事講給世界聽;與此同時,研究者略有擔心沿線國家對“一帶一路”合作平臺的期待是否會過高,是否期待“一帶一路”可以快速實現(xiàn)其全部基礎設施改善目標、可以快速幫助貧困人口走出貧困,如果期待不切實際可能會變?yōu)閱栴}或沖突。因此,研究者認為,講好“一帶一路”故事也應當包括講好沿線國家對“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期盼的故事,更要以恰當?shù)牟呗怨芸睾闷诖?/p>
在管控期待的策略方面,需要政府、企業(yè)、媒體、學者在合適的場合、合適的時機講好“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短期、中期、長期目標以及實現(xiàn)目標的影響因素,尤其是雙方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意愿與行動對于實現(xiàn)目標的重要性,講好合作“做生意”、共同發(fā)展與援助性扶貧、履行社會責任的關系。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習近平總書記的大國傳播與公共外交思想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15AXW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