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亭友
在我國產生的歷史虛無主義,以各種名目貶損黨的領袖、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人物,以各種手段歪曲丑化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的輝煌歷史,詆毀否定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人民軍隊的輝煌歷史,意圖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讓中國重蹈歷史上一些社會主義國家改旗易幟、亡黨亡國悲劇的覆轍。
歷史虛無主義否定紅色文化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就是污蔑丑化黨和人民的領袖、革命先烈,抹去國家的共同歷史記憶,瓦解中國人民的理想信念,毀斷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
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是一個時代的象征,也是一個民族的標識。他們的英勇事跡和卓越貢獻廣為流傳,在民眾中具有強大號召力、凝聚力和引領力。要摧垮一個民族,一個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通過否定領袖和英雄人物,抹去這個民族的共同歷史記憶,使這個國家喪失靈魂、任人擺布。所以,一個站得穩(wěn)、行得遠、自尊自重的民族,都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擁戴自己的民族領袖和民族英雄。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是近代以來中國最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國革命取得偉大勝利,中國人民從此走上康莊大道。與此同時,在中國革命的歷程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狼牙山五壯士、董存瑞、黃繼光等等。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領袖集體、革命先烈,受到中國人民的廣泛愛戴,因此也就成為境內外敵對勢力和別有用心者瘋狂攻擊的對象。他們憑借道聽途說、主觀臆想的故事或情節(jié),甚至篡改捏造原本十分清楚的事實,肆意詆毀人民領袖、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和偉大貢獻,抹黑侵害他們的名譽,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崇尚英烈的真摯情感,產生了極其惡劣的政治影響和社會影響。對這股思潮和勢力如不及時鏟除,將會產生嚴重后果。蘇聯(lián)和東歐國家發(fā)生亡黨亡國的悲劇,就是從否定黨和國家的領袖、英雄人物開始的。
歷史虛無主義否定紅色文化還有一個突出表現(xiàn),就是拋棄馬克思主義革命史觀,美化社會改良,推崇所謂“告別革命”論,竭力貶損和否定中國革命。
革命不是少數人的密謀活動,它是歷史前進的動力,是時代的產兒,是群眾的自覺選擇。革命期間毫無疑問會有暴力、有流血、有犧牲。但革命是社會矛盾激烈化的產物,是社會生產力強行開辟發(fā)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歷史也反復證明,每一次革命的成功往往帶來社會的大發(fā)展、文明的大進步。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創(chuàng)建了資本主義制度,為現(xiàn)代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文明進步奠定了根本前提和制度基礎。同樣,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創(chuàng)建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制度,為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社會主義文明進步奠定了根本前提和制度基礎。
70年前的舊中國,山河破碎,列強橫行,民不聊生,中華民族到了亡國滅種的危急時刻。為了救亡圖存,近代以來的無數仁人志士采取各種辦法,設想了無數方案,試圖救民于水火。然而,清王朝的腐敗統(tǒng)治,中國社會的深刻矛盾,決定了任何拋棄革命的改良道路都是走不通的。革命是民族解放、國家獨立的唯一出路。實踐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然而歷史虛無主義者徹底否定馬克思主義革命史觀,把革命等同于血腥、恐怖,把階級斗爭歪曲為“仇富殺富”,宣揚暴力革命是對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破壞,只許改良,不準革命。他們先是否定近代中國歷史上的農民運動,宣揚“每次農民革命都造成社會生產大規(guī)模的破壞”,“很難得出農民運動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這個普遍的結論”。繼而,抬高洋務運動,貶低維新變法,抬高清廷的“新政”,貶抑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這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的光輝歷史就在否定革命的論調中被徹底否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合法性也被徹底顛覆了。由此,新中國之后的一切歷史也就失去了意義。這些觀點往往打著“學術研究”的幌子,以所謂“思想解放”、“理論創(chuàng)新”為噱頭,極具迷惑性、欺騙性、鼓動性,對追求批判精神、崇尚個性解放的青年人危害甚大,使他們容易喪失革命理想,失去社會責任感。
防范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弘揚革命文化,首先要運用法律的武器,對侮辱否定領袖、英烈等觸犯我國法律的人和勢力重拳出擊,形成有力震懾。其次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營造尊崇英雄、維護先烈聲譽的良好風氣。再次,在青少年中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史教育,從娃娃抓起,讓他們從小就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懂得革命先烈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獻身的,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培養(yǎng)青少年愛國愛黨愛人民的博大情懷。最后,在高校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傳播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直面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研究基地項目《近年來我國社會主要思潮評析》(15JDKDB018)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張紀 馮靜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