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成
(鞍山市中醫(yī)院檢驗科,遼寧 鞍山 114000)
隨著人們生活質(zhì)量不斷提升,脂肪肝患者不斷增多,對人們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威脅。脂肪肝則是肝細胞內(nèi)部存有過多的脂肪,堆積一定程度將發(fā)生脂肪肝。如果患者在發(fā)病初期,便接受治療,能夠確保痊愈。但是患者沒有及時接受治療,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臨床將無法保證進行有效治療。因此,臨床在實際檢驗過程中,可以盡早確診脂肪肝疾病,使患者在病情較輕的情況下便能接受治療。因此,本文將對肝功能與血清學指標檢驗進行研究,使其分析在診斷脂肪肝疾病的價值[1]。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107年1月至2018年3月接收的64例脂肪肝患者與同時進行健康體驗的64例健康人群作為研究對象。64例脂肪肝患者后期臨床已經(jīng)確認為脂肪肝疾病,作為此次實驗觀察組,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男42例,女22例;年齡43~76歲,平均年齡為(58.23±1.62)歲;對照組男43例,女21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為(59.73±1.26)歲。兩組檢驗人員之間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在對兩組人員開展檢驗前,要求所有人在體檢當日的清晨保證處于空腹狀態(tài),抽取體檢人員肘靜脈血,通過離心機實現(xiàn)高速離心,將時間設(shè)置為10 min,然后進行血清分離。使用自動生物分析儀檢測兩組檢驗人員的血清水平,并檢測所有人的肝功能指標。主要以要對兩組人員谷丙轉(zhuǎn)氨酶水平(ALT)、谷草轉(zhuǎn)氨酶水平(AST)、總膽固醇水平(TC)、三酰甘油水平(TG)進行檢測,比較兩組人員各項指標水平[2]。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肝功能與血清學指標情況。觀察兩組脂肪肝診斷準確率。
1.4 效果判定:判定兩組肝功能與血清學指標情況,主要包括谷丙轉(zhuǎn)氨酶水平(ALT)、谷草轉(zhuǎn)氨酶水平(AST)、總膽固醇水平(TC)、三酰甘油水平(TG)[3]。判定兩組脂肪肝診斷準確率,主要記錄觀察組診斷準確率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本實驗通過SPSS20.0專業(yè)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兩組脂肪肝診斷準確率等資料開展χ2檢驗,并以(%)表示,對兩組肝功能與血清學指標情況評分開展t值檢驗,并以(x-±s)表示,當P<0.05時,兩組之間數(shù)據(jù)存在顯著差異。
2.1 兩組肝功能與血清學指標情況:觀察組患者ALT(84.25±2.32)、AST(66.69±2.23)、TC(8.65±0.56)、TG(4.33±0.26)均高于對照組ALT(46.26±2.78)、AST(34.36±2.69)、TC(4.89±0.73)、TG(2.53±0.46),兩組之間數(shù)據(jù)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脂肪肝診斷準確率:觀察組檢驗肝功能與血清學指標,診斷準確率96.8%(62/64),對照組診斷脂肪肝率為0%,兩組之間差異較大(P>0.05),無可比性。
表1 兩組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情況(s)
表1 兩組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情況(s)
組別 例數(shù) ALT(U/L) AST(U/L) TC(mmol/L) TG(mmol/L)觀察組 64 84.25±2.32 66.69±2.23 8.65±0.56 4.33±0.26對照組 64 46.26±2.78 34.36±2.69 4.89±0.73 2.53±0.46 t-15.842 16.383 13.271 15.256 P-0.002 0.003 0.026 0.017
近年來,我國脂肪肝患者不斷增加,發(fā)病機制主要是由于人們長時間飲酒、肥胖等,在成脂肪肝疾病的發(fā)生。這一環(huán)境下,如果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具有健康的作息時間,避免自身過度肥胖,便能有效防止脂肪肝疾病的發(fā)生?;颊吒杉毎麅?nèi)部存在大量的脂肪,堆積一定程度會發(fā)生脂肪肝。脂肪肝在發(fā)病初期,并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在中期或是晚期,患者癥狀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右上腹脹痛等。如果患者未及時接受治療,會造成患者血腦血管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發(fā)生,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因此,臨床要加強對脂肪肝的診斷工作,使其能夠在早期確診脂肪肝疾病,保證患者可以盡早接受治療,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4]。
本次實驗研究中,對脂肪肝患者及健康人群進行肝功能及血清學指標進行檢測,有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觀察組患者ALT(84.25±2.32)、AST(66.69±2.23)、TC(8.65±0.56)、TG(4.33±0.26)均高于對照組ALT(46.26±2.78)、AST(34.36±2.69)、TC(4.89±0.73)、TG(2.53±0.46),(P<0.05);觀察組檢驗肝功能與血清學指標,診斷準確率96.8%(62/64),對照組診斷脂肪肝率為0%,兩組之間差異較大(P>0.05)。因此,臨床在診斷脂肪肝疾病中,檢測肝功能與血清學指標,可以有效確診脂肪肝患者病情。
臨床對患者檢測肝功能與血清學指標,可以有效確定脂肪肝疾病,對臨床治療有重要價值。在實際檢驗過程中,主要是抽取患者肘部靜脈血,并對血清進行離心分離。檢測患者血清中谷丙轉(zhuǎn)氨酶以及谷草轉(zhuǎn)氨酶水平,從而判斷患者肝功能。另外檢測患者血清中的總膽固醇以及三酰甘油水平,判斷患者的血脂指標。然后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脂肪肝癥狀,其中谷丙轉(zhuǎn)氨酶以及谷草轉(zhuǎn)氨酶堆積在干細胞內(nèi)部。如果發(fā)現(xiàn)干細胞內(nèi)部發(fā)生異?;蚴菗p壞現(xiàn)象,會在患者血液中觀察到谷丙轉(zhuǎn)氨酶以及谷草轉(zhuǎn)氨酶的進入情況,從而及時診斷脂肪肝疾病[5]。
綜上所述,臨床診斷脂肪肝疾病中,肝功能與血清學指標水平對診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保證患者能夠及時接受治療,有利于患者改善病情,減少其他疾病的發(fā)生,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