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明
摘 要:在我國的古代歷史演進過程中,遼金時期是一個十分特殊的階段,它的特殊性和重要價值需要引起學界的足夠關(guān)注,在近60年來的研究過程中,遼金時期在中國古代史上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地位。遼金政權(quán)的充分建立要歸功于北方少數(shù)民族中的契丹和女真族,所以這也切實有效的體現(xiàn)出,這兩個政權(quán)歷史中的遼金史學有著十分顯著的民族特色,在我國的史學領(lǐng)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有針對性的研究和闡述近六十年的遼金史學研究,以1949年以來的遼金時期史學的發(fā)展進行簡單的綜述,希望通過本文的簡要綜述,可以為相關(guān)人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guān)鍵詞:近六十年;遼金史學;研究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古代史學發(fā)展過程中,遼金史學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于遼金史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近60年來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相關(guān)方面都有重大進展,不管是綜合研究還是針對某一個具體部分的研究,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例如,修史制度、史書與歷史文獻、史官和史家等一系列相關(guān)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非凡的,而這些成績對于學者們在后續(xù)的研究和探索遼金史學和全面掌握遼金時期的重要地位都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1 針對遼金史學的綜合研究
1.1 在中國史學史著作方面針對遼金史學的研究
以史學史的層面針對遼金史學進行綜合性的研究所呈現(xiàn)出的卓越成果表現(xiàn)為以下幾部著作:金毓黻的《中國史學史》(1957年商務印書館修訂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重印本),其中,對遼金史學的研究內(nèi)容最主要集中在第6章和第7章,也就是在《唐宋以來設館修史之始末》和《唐宋以來之私修諸史》的相關(guān)論著中有著十分明顯的體現(xiàn)。金毓黻先生高度認可和贊揚了遼金兩朝的史學成就,其成就在《遼實錄》、《金實錄》和金朝所修的《遼史》等史書中有集中的體現(xiàn)。
劉節(jié)的《中國史學史稿》(中州書畫社1982年出版)在“遼金元明史學概觀”這個專題中有比較詳細的介紹。作者認為在表列遼金實錄的修訂情況以及簡介遼金兩朝官府所修史書方面成績斐然。另外,宋衍申主編、汪受寬副主編的《中國史學史綱要》(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出版)在其《封建史學的鼎盛》相關(guān)的章節(jié)中有效評述了宋遼金元史學,他認為:“遼、金、元三朝史學,是中國古代史學發(fā)展到鼎盛期所體現(xiàn)的多民族史學吸收融合的一部分?!边@本書在剖析兩朝修史制度的沿革的同時,進一步有效記述了《遼史》、《金史》的編修過程,并著重提出遼金與元朝史學在某種程度上繼承了唐宋史學的傳統(tǒng),使我國史學內(nèi)容的民族特色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優(yōu)化。
1.2 通過專著文章的形式,對于遼金史學進行綜合研究
通過論著或者文章的形式,針對遼代史學中的發(fā)展狀況和特點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不是十分顯著,其中的主要表現(xiàn)有以下幾篇。
湯樹森先生所撰寫的《遼代史學述略》在第三集中,有針對性的結(jié)合《遼史》中的相關(guān)資料和比較散落的文獻記載,從整體上把遼代史學的輪廓大體上勾勒出來,其中包括遼代的修史制度,以及遼代所修的當代史的門類、代表人物和相關(guān)的史學著作,并總結(jié)出遼代史學有三個主要的特征,分別是:第一,遼代史學從根本上繼承了我國古代史學中執(zhí)筆修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第二遼代史學切實有效的反映出遼宋金元時期的時代特點,第三是遼代史學更有效的反映出契丹族尊重女性的傳統(tǒng)習俗。
2 針對遼金修史制度的研究
在上世紀30年代,馮家升所著的《遼史源流考與遼史初?!芬槐揪拗芯陀嗅槍π缘膶τ凇哆|史》所涉及的形成過程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考察,著重針對遼金兩朝的官府修士的基本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梳理,在總結(jié)梳理的過程中,為后續(xù)學者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在遼金修史制度方面有了更好的客觀條件。在后期的針對遼金史學的文章中,針對遼金時期的修史制度也有很多論著,例如,前邊所提到的楊樹森先生所著的《遼代史學述略》以及黃震云先生的《論遼代史學》。
3 針對遼金時期史書與歷史文獻的研究
針對遼金時期有多少歷史文獻這個問題,曾貽芬在《略談遼、金時代的歷史文獻》(《史學史研究》1994年第3期)文章中有針對性的對于遼金皇朝境內(nèi)存在的歷史文獻進行了有效的分類,其內(nèi)容主要涉及繼承前朝的文獻,遼金時期自身所刻印的圖書以及用民族文字所翻譯出來的漢文典籍等。針對遼金兩朝文獻的類型而言,遼金時期的統(tǒng)治時期北方文化,并不是與世隔絕的,中原的傳統(tǒng)文化對于北方王朝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直接影響,在有效吸收傳統(tǒng)文化和北方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養(yǎng)分而使自身逐步成長和豐富起來,從而也造就了那個時代特有的文化特色。針對史料角度而言,進一步有效探究了遼金文人所著的文獻的史學價值和史學影響,一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論著包括張博泉、程妮娜、武玉環(huán)的《〈中州集〉與〈金史〉》,在《遼金史論集》第三輯的文章中進一步有效指出了,元好問不僅是我國歷史上特別偉大的詩人,更是卓有成就的史學家。他在當代史的研究中為后人樹立了楷模,《中州集》集中體現(xiàn)了在史學方面的卓越成就。
4 關(guān)于遼金史官、史家的研究
針對遼金史學家和史觀的研究,涉及很多的論著,例如,朱子方的《遼朝的歷史學家及其史學思想》(《遼海文物學刊》1995年第1期)這對遼金時代比較著名的著作和史學家,都進行了比較詳實深入的介紹,例如室昉、邢抱樸、馬得臣、耶律庶成、蕭韓家奴、耶律孟簡、耶律儼、王師儒、王鼎等,并針對這些遼金時代的史學家的史學思想和歷史思想都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概述和介紹,并且十分有見地和代表性。臺灣學者王明蓀的《金代士人之歷史思想》(《興大歷史學報》第11期,2000年12月)也有針對性的分析了金代詩人的史學、史學批評和詩作中的情懷,同時進一步有效指出,金代的詩人通常情況下都更加關(guān)注歷史的書寫,并強調(diào)儒家的思想和德政觀念,他們一般會認為歷史的中心是真理,而史學的精神實質(zhì)在實錄,歷史有著自身的借鑒功能,同時也具有某種意義上的天命。張博泉先生所撰《元好問與史學》(《晉陽學刊》1985年第2期)針對元好問的經(jīng)歷和基本情況進行了考察和論證,進一步有效總結(jié)了元好問在史學方面的卓越成就,同時也有效探討了元好問與《金史》的關(guān)系。
5 結(jié)語
綜上所述,有針對性的對于近六十年的遼金史學研究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探討,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能夠從大體上有效了解我國在近6 0年來對于遼金史學研究的基本成就和大致輪廓,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梳理了遼金時期的各項研究成果,為后續(xù)的對于遼金時代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也指明了有效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吳鳳霞.近60年來的遼金史學研究[J].遼金史研究,2013.6(5):85-86.
[2]關(guān)雅欣.遼金文化比較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4.6(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