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鈴茜
摘 要:隨著護理行業(yè)對護士職業(yè)道德素質以及護理人文關懷要求的增加,顯性德育教育對于高職護生而言效果并不理想,為了體現(xiàn)新時代人文護理關懷,營造良好的護理工作環(huán)境,加強高職護生隱性德育教育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職;護生;隱性德育
高職醫(yī)學院校是培養(yǎng)護理人才的主要陣地之一,護理職業(yè)的特殊性要求護士不僅要具有精湛的執(zhí)業(yè)技術,更要護士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質和身心素質,目前顯性德育已滿足不了醫(yī)療事業(yè)對護理人才的要求。在高職護理教學與實踐中加強隱性德育教育,有助于護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質,樹立良好的護理觀念。
1 隱性德育的概念及特點
1)隱性德育是指學校為了實現(xiàn)德育目標,通過或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育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一種間接的教育經驗的傳遞與滲透,使學生在無意識中受其影響從而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活動。[1]因此高職護生隱性德育則指在教育目標明確下,通過課堂滲透、實踐活動等方法,使高職護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幫助高職護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隱性德育主要有隱蔽性、滲透性、持久性三個特征。[2]護生隱性德育教育是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體現(xiàn)在各科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隱性德育使高職護生擺脫了傳統(tǒng)“灌輸”式的德育教學,使其在喜聞樂見的方式中欣然接受教育。
2 高職護生隱性德育教育困境
1)在校高職護生自身存在局限。高職護生在學習理論課程期間,沒有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對護士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以及護理人文關懷沒有明確的理解。高職護生來到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大學,由于自身約束能力不強,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課堂效率低。大部分護生文化基礎差,學習自信不足,并且有些學生產生了厭學心理,還有些學生是被迫入學,缺乏明確的奮斗目標。[3]
2)高職醫(yī)學院校老師存在的問題。護理是具有較強專業(yè)性的專業(yè),導致高職醫(yī)學院校過分重視護理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對職業(yè)道德以及良好身心素質觀念的加強。高職醫(yī)學院校的德育課教師只停留在普通的德育教材之上,并沒有延伸至課堂之外的隱性德育資源,加之德育課缺乏護理學科背景,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難以將德育課教材上的知識和醫(yī)學知識有效結合起來,不能把德育教育和醫(yī)學精神緊密融合,因此教學效果并不理想。[4]
3)高職護生家庭觀念的影響。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家庭德育教育不容樂觀,家庭教育環(huán)境封閉。[5]高職護生的家長將孩子送入學校學習知識技能,認為學習好這門技術是孩子的主要任務,而忽視了對孩子內心素質的培養(yǎng),對孩子關心不夠,只關心孩子的各項技術是否合格,畢業(yè)后是否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忽視了孩子是否具有勝任這份工作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勝任護理工作不僅僅是需要良好的護理操作技能,更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
4)德育考評體系不完善。德育考評是考察學校德育成果的主要方法。目前,學生的考核大多在學期末、學年末進行,以考試作為德育工作的終點,忽視了在教育全過程中進行全方位過程性考核,加之師資隊伍師德素養(yǎng)考核缺乏完善的保障機制。[6]整個德育考評體系缺乏理論與實踐集于一體的方式,不健全、不合理的考評體系導致隱性德育體現(xiàn)不充分。
3 加強高職護生隱性德育教育的實施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在課堂教學中應樹立學生為主導的意識,鼓勵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例如到基層志愿護理服務、教學醫(yī)院見習。在教學醫(yī)院的見習過程中,并不只是對臨床知識和技能的觀摩學習,更應該注重護患、醫(yī)護之間的交往,在護患的交往中體現(xiàn)出護士的人文關懷,注重對患者的關心與關愛,幫助患者緩解受病痛折磨產生的恐懼心理,這有助于高職護生在見習過程中意識到護理過程中人文關懷的重要性,潛移默化的幫助高職護生提高自己的工作目標,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素質,為做一名合格的護士打下良好的基礎。
2)高職護理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以身作則。高職護生入學時大多是懵懂的狀態(tài),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應在日常言行交往中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熏陶,正確的引導學生,多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心態(tài),提升思想素質。作為護理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專業(yè)知識和扎實的專業(yè)技能,更應在一言一行上體現(xiàn)出自己愛崗敬業(yè)的熱情,將自己嚴謹?shù)膽B(tài)度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素質傳遞給學生。教師除以身示范以外,還應該學習轉變教學方式,挖掘身邊的隱性德育資源,尤其是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中,首先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隱性德育資源,其次應注重德育課堂與醫(yī)學背景相結合,避免空洞的課堂導致學生產生疲乏感。鼓勵護生積極參與志愿者服務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責任感和團隊精神,在實踐活動中提升護生的人文護理理念。
3)轉變家庭觀念,建立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高職護生家長認為讀高職的學生成績差,對孩子沒有信心,送入學校只為了安頓好孩子,避免孩子步入歧途,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重視度不高。作為家長,應該正視子女的需求,提高對子女的期望感,讓子女能夠體會到存在感和價值感,在日常生活中應多與子女聯(lián)系溝通,家長可定期到學校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讓子女在假期生活中參與家庭保健與護理,在家庭成員共同參與下,提升子女的責任感。
4)完善德育考評體系。德育考評體系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建立科學完善的德育考評體系對于加強德育教育,挖掘隱性德育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的德育考評主要是通過期末測試的方式進行,造成德育考評的片面化。因此,創(chuàng)新德育方式尤其重要。可制定志愿服務活動、見習考評方案,讓護生在志愿活動或見習活動中體現(xiàn)出護理職業(yè)素養(yǎng),在與人的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鼓勵學生自我考評,在每一次志愿服務或者見習活動之后,提倡學生主動寫出總結體會,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在每次的自我反省中改善自己的心境,提升自己的素質。
5)充分利用校園內的隱性德育資源。充分利用校內的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來熏陶學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校風、學風的建設。校風、學風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氛圍,良好的校風、學風能加強學生心理素養(yǎng),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形成競爭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4 小結
立德樹人乃教育之根本。顯性德育作為傳統(tǒng)的德育途徑,是以直接的方式作用于人,這種直接的、強制式的方式會讓受教育者產生強烈的抵觸感,大大降低德育實效。隱性德育是讓受教育者在無意識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將德育課堂的方式變成喜聞樂見的方式,避免受教育者產生抵觸的心理。輔之以隱性德育教育,可增加高職護生接受德育教育的興趣,增強高職護生的道德素質修養(yǎng),促進高職護生全面發(fā)展,幫助高職護生在擁有較強專業(yè)技能的基礎之上,提升自己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樹立人文關懷的護理理念,為未來走上護理崗位奠定良好的護理技能基礎與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杜紅芳.優(yōu)化隱性德育資源的策略探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26(07):50-51.
[2]鄧向群,周圍,于斌.略論顯性德育與隱性德育區(qū)別[J].當代教育論壇,2013(03):22-24.
[3]別廣誼.石河子大學護士學校德育管理現(xiàn)狀調查[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4,33(06):16-20.
[4]鄧海龍,董進.高職護理學生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途徑與思政教育模式改革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8(08):102-103.
[5]豐帥,吳曉博.家庭教育中隱性德育因素探究[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5,7(01):114-117.
[6]陳增紅,石少婷.高職院校“立德樹人”育人路徑探析[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