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蘭
【摘要】小學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體實施者,對小學生未來健康成長具有重要影響。班主任不僅要掌握高效的教育教學方法,而且在班級日常管理中學會應用語言藝術和溝通技巧,營造班級內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本文從現(xiàn)實出發(fā),首先闡述語言藝術和溝通方法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提出語言藝術和溝通方法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具體應用,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語言藝術 ?溝通方法 ?小學班主任 ?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205-01
語言藝術是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有效工具,能夠樹立班主任班級內的嚴師形象,同時促進學生的成長發(fā)育。發(fā)揮語言的魅力,幫助班主任走進學生的內心,拉近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降低班級管理難度,讓班主任更有號召力、信服力[1]。溝通方法是良好交流的前提基礎,小學生正處于心智發(fā)展不成熟階段,班主任注意語言表達,讓學生在感受教師關愛之情的同時,還增強班主任的權威,因此小學班主任管理必須學會應用語言藝術和溝通方法。
一、語言藝術和溝通方法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緩和師生之間的矛盾沖突。我國小學班級人數(shù)較多,班主任管理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日常管理中存在誤解學生行為等問題。但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心靈較為脆弱,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留給學生深刻印象,因此如果處理問題一味采取冷漠或者嚴厲的態(tài)度語言,學生會受到沉重打擊,對于其人格塑造及心理健康都會產生影響。如果班主任能夠應用藝術性語言和巧妙的溝通方法,在不激化矛盾的同時讓學生信服,這就消除了學生尖銳的抵抗心理,緩和師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其次推動學生的心理素質發(fā)展。小學時期是心理素質形成和發(fā)展的階段,小學生敏感、脆弱的心理一旦遭到嚴重打擊,將會在心理留下陰影,并且影響日后小學生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甚至出現(xiàn)自閉、抑郁心理傾向。班主任需要充分和小學生展開溝通交流,運用有效的溝通技巧,讓學生建構自己的主觀表達意愿,形成堅強的心理素質。
二、語言藝術和溝通方法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一)恰當運用語言藝術
語言的運用講究一定的場合藝術。一是語言角度要合理。班主任和小學生由于年齡差距甚遠,肯定存在思想上的代溝,班主任的時代成長背景和小學生千差萬別,因此班主任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小學生立場考慮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想法,并且對運用語言加以梳理,基于小學生的思維模式來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二是語言要有說服力。新課程改革后,素質教育成為小學階段的教育理念,因此注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班主任處理學生問題時,向學生傳達出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懂得謙讓、與人為善。三是語言要有條理性和邏輯性。班主任管理的過程實質上是教育學生的過程,因此要考慮周到、全面,注意到事情的前因后果,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教會學生辨別是非對錯,為學生樹立示范榜樣,從而規(guī)范學生的思維方法和行為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個體化差異,鍛煉其心理素質,不僅要在學習上取得優(yōu)異成績,而且還要運用積極的語言安撫學生的情緒。
(二)合理運用溝通方法
首先,良好的溝通建立在以學生為主的基礎上,教師需要積極了解全班同學的個性特點,以便更好地采取剛柔并濟的溝通方法。由于小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成長發(fā)展時期,因此班主任管理中應該堅持以鼓勵為主、以批評為輔的原則,多使用鼓勵性、贊美性的語言,在溝通中多傾聽學生的心聲,在小學生遇到挫折困難時教會其正確的處理態(tài)度,建立強大的自信心,從小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但是如果學生屢教不改,多次出現(xiàn)負面行為[2],班主任還應發(fā)揮“嚴師”的作用,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促進其健康人格和高尚品德的形成。其次運用平等尊重的溝通方法,學生是班級管理的主體,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教育主題,班主任班級管理中避免獨斷專行的做法,應該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學生、愛護學生。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語言藝術和溝通方法在小學生班主任管理中不可缺少,有效提升了班級工作質量。班主任應該在管理中不斷設計語言藝術,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合理的溝通方法,形成班級內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班級學生的和諧發(fā)展,為小學生未來生活及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池景春.小學班主任管理中語言藝術及溝通方法的運用[J]. 考試周刊, 2015(97):186.
[2]陳紅霞.小學班主任管理中語言藝術及溝通方法的應用[J]. 華夏教師, 2016(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