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若身邊有人突然倒地,除了撥打120,你還會做些什么?能否把握4至6分鐘的急救“黃金時間”,在救護車到來前正確施救?
“掐人中!”“我不會救啊?!薄皠e亂動,等醫(yī)生來吧!”……如果你的回答是這樣,那你可以去湖南省人民醫(yī)院的“急救小屋”學習一下。
2017年,由湖南省人民醫(yī)院主導成立的“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科普基地獲批為湖南省第十一批科普基地。多年來,該基地致力于向公眾普及現場急救知識,通過設立“急救小屋”、組織“五進活動”、開設高校選修課、成立聯盟等活動,至今已培訓了3萬余名“第一目擊者”。
心搏驟停4分鐘內,搶救成功率約50%;心搏驟停6分鐘內,搶救成功率約10%;超過6分鐘后,成功率僅為4%;超過10分鐘以上,搶救成功率幾乎為0。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每10秒鐘就有1人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每年約有54萬人死于猝死,每年各類傷害發(fā)生約2億人次,死亡人數逾百萬。在黃金救護時間內,急救車和專業(yè)救護人員往往無法趕到,這時,“第一目擊者”才是最有可能扭轉乾坤的人。
但令人尷尬的是,有數據表明,我國真正訓練有素的“第一目擊者”不到1%,而在長沙,每2000人中只有1人接受過急救培訓。面對意外和突發(fā)傷病,大多數人不會救、不敢救、不去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患者有效救治的“黃金時間”一點點流逝,死神一步步逼近。
提升急救意識、加強急救培訓刻不容緩!
作為湖南省公立醫(yī)院龍頭,自2014年開始,湖南省人民醫(yī)院為普及急救知識、提高公眾急救意識開始了不斷探索。
“我們希望有更多合格的第一目擊者?!眹鴥戎本柔t(yī)學專家、湖南省人民醫(yī)院院長祝益民教授真誠地說。在祝益民心中,作為一個急救醫(yī)生,他有責任傳播急救知識,讓更多的公眾掌握現場急救知識;作為一名急救專家,他更要推動急救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而作為一名省級公立醫(yī)院的院長,更是有義務彰顯公立醫(yī)院的公益性去普及大眾救護知識。
2014年,祝益民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在傷病發(fā)生的第一現場,第一目擊者在第一時間做出迅速正確反應的三個“一”理念,這成為之后“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的核心理念,并推動成立了一支由湖南省急救醫(yī)學研究所、急診醫(yī)學科牽頭,醫(yī)護志愿者為導師和工作人員的急救培訓團隊。
而他們也成為了“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科普基地(下稱“基地”)的中堅力量,在他們的積極行動下,4年來,三個“一”理念、“第一目擊者”理念就像火種一樣,在長沙乃至湖南形成燎原之勢,基地的科普之路也越走越寬。
一塵不染、整齊擺放的桌椅,用布蓋住的人體急救模型,靜立于講臺兩旁的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急救箱……一絲陽光從明亮的窗戶中溜進來,似不忍打擾這里的靜謐,又迅速地躲了出去。當記者走進位于湖南省人民醫(yī)院綜合樓11樓的“急救小屋”時,偌大的教室顯得有些空蕩?!皠e看這時候安靜,每周四下午就熱鬧了?!焙鲜∪嗣襻t(yī)院急救醫(yī)學研究所原副主任劉曉亮說,“這里是長沙市修業(yè)學校學生的特色課堂,給他們上課的老師一次有10位,都是一線醫(yī)護人員,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操作水平都非常扎實?!眲粤两榻B,對于小學生們的特色課堂,基地采取每年一授課,每次兩課時的方式,“小學6年,每個學生總共能上6次課,每次課程都有現場急救知識講解結合操作練習,我們希望通過不斷重復性的內容講授和反復練習,達到鞏固其知識體系和加深其操作熟練程度的目的,讓這些急救技能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
作為基地的重要活動場所,“急救小屋”面向全社會開放,只要提前預約,有意愿的單位、組織、個人都可以在這里接受免費的現場急救培訓?!拔覀兠吭露紩e辦4場培訓活動,培訓時間為半天,內容包括講授‘第一目擊者‘急救黃金時間理念,以及如何進行緊急呼救、心肺復蘇、氣道異物梗阻急救等現場救護知識,采取多媒體講解、現場示范、分組體驗的方式,確保每個人學會、過關。”劉曉亮介紹。
“僅僅是開展這樣的培訓還不夠?!痹谧R婷窨磥恚W絡時代下,“第一目擊者”的隊伍建設也要跟上時代步伐,形成“云急救”體系。
“‘急救小屋開設有專門的培訓課程,內容包括現場救護的基本常識和技能,如心肺復蘇、海姆立克急救法、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等,通過考核的人員可以獲得第一目擊者志愿證,有效時間為兩年?!眲粤帘硎?,“我們打算創(chuàng)立一個急救App,將AED急救箱分布情況及‘持證上崗的‘第一目擊者錄入系統(tǒng),當發(fā)現有人遇到危險時,只需打開App,點擊‘一鍵呼救,即可查看附近AED急救箱位置,以及呼叫最近的具有急救專業(yè)技能的志愿者,為挽救生命搶出寶貴時間。”
正因為見過太多的生死離別,醫(yī)護人員才愈發(fā)知道生命的可貴?!拔覀兛释懈嗟娜艿摹谝荒繐粽叱霈F在發(fā)病與受傷的現場,能夠采取有效的初步緊急救護措施,為我們多爭取一些時間,挽救病患和傷者的生命?!焙鲜∪嗣襻t(yī)院急診科護士長田馨怡的話說出了基地所有醫(yī)護志愿者的心聲。
“別慌!我來給你包扎止血!”“別動,我來給你夾板固定!”
每周二晚,湖南師范大學(下稱“師大”)至善樓某教室里,“第一目擊者現場急救”選修課如期開課。
“生命無價,選到這門課的小伙伴賺大了!”有師大學生表達了自己的羨慕之情,“總共只有100個名額,選到課的難度堪比春運搶票吧!”
自2017年上學期開課以來,“第一目擊者現場急救”選修課受到大學生的熱捧,是師大報名人數最多的選修課之一。如此受歡迎自然是其含金量十足。
該課程面向群體廣泛:師大所有1—5年級非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均可報名,已完成四期教學;作為選修課交流課程入駐湖南大學,現已開設兩期教學,兩年來共有600余名學生參加培訓。
該課程的師資團隊堪稱“豪華”:祝益民教授掛帥主講,包括急診科主任在內的40余名資深臨床專家輪流上陣。每次講課都有10名醫(yī)護人員到場,一名資深專家主講,其余醫(yī)護人員為帶教老師,在學生分組后指導其進行操作練習。
該課程講授的知識稱得上面面俱到:心肺復蘇,創(chuàng)傷現場急救的四項基本技術(止血、包扎、固定、搬運),意外傷害、常見內科急癥、氣道異物梗阻等的現場救護,災害和突發(fā)事件(如車禍、地震、火災等)的逃生指南和現場救護常識樣樣不漏。尤為突出的是,該課程特別注重學生對實際技能的掌握,教學安排共32個課時,其中18個課時用于操作練習,這甚至超過了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急診操作的課時。
“十分感謝你們開設這門課程,并且做了如此精心的準備,讓更多大學生掌握急救知識,讓更多人獲得生的希望!希望你們能堅持下去!”有參加該課程的學生給老師送上卡片,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還有學生自發(fā)當起了急救知識的傳播者。湖南大學學生張肖肖去岳陽支教時,向基地借設備借模型,“急救知識非常重要,我也有責任把救命的知識告訴更多人!”
如今,基地已經成為“第一目擊者”培養(yǎng)的“示范田”,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在危急時刻利用所學,伸出援手。
“急診科接到過很多次電話,都是市民咨詢如何參加培訓的。” 田馨怡欣慰地表示,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很欣喜地看到市民對于基礎急救知識的渴望。 “培訓時市民都很認真,尤其是一些老人,他們會把知識點記在本子上,把每個動作反復練習。”
祝益民相信:“經過有效培訓,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合格的‘第一目擊者,在緊急情況下對傷者實施有效救助。”3年來,基地積極開展科普健康教育進社區(qū)、進機關、進學校、進軍營、進家庭“五進活動”。通過多形式、多途徑共舉辦200余場急救科普講課,培訓人員達到3萬余人次。
“公眾急救普及和急救體系完善,僅靠一家醫(yī)院、一個部門的力量,推動的力度和廣度還遠遠不夠?!弊R婷裾J為,“‘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科普基地成立的目的不是為了建立一個場地、舉辦幾場活動,而是要形成一個網絡,呼吁更多人參與其中?!蹦壳?,湖南省已有10多家單位成為“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科普基地社區(qū)站,31家醫(yī)院成為公眾急救知識技能普及工作試點醫(yī)院,70多家單位加入“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聯盟。
“實際上,很多醫(yī)院之前也在傳播急救知識,但是現在更加規(guī)范、統(tǒng)一?!眲粤两榻B,成為公眾急救知識技能普及工作試點的31家醫(yī)院不僅要配備專業(yè)的師資隊伍、培訓場地、操作設備,還要有計劃、經常性地開展公眾急救知識方面的集中培訓、科普講座、社會宣傳、科研創(chuàng)新等活動,讓更多百姓受益。“急救知識的普及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但是,這條路我們會一直走下去,也希望有更多人和我們結伴同行。畢竟,現在投入的每1分錢,將來都可能創(chuàng)造巨大的價值?!眲粤翀远ǖ卣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