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
何為傾慕?自太古,至永劫,無物及你??煞窬唧w?塞納河,鐵塔畔,萬物是你。
何為嘆息?彩云散,琉璃脆,香消玉殞??煞窬唧w?飛扶壁,玫瑰窗,遍體鱗傷。
可否再具體?萬物皆永恒,卿不在。
《巴黎圣母院》中,渣男弗比斯向前女友小百合求婚時,指著巴黎圣母院發(fā)誓:“圣母院堅固完好,就像我對你的愛一樣?!爆F(xiàn)在,他再也不能這么說了。誰會想到,那些宛若永恒之物,就在一個尋常得不能再尋常的傍晚,轟然倒塌。
一座圣母院,半部法國史。目睹過大革命的浪漫激情,見證了拿破侖的加冕大典,這個集歷史、情感、尊嚴(yán)、精神于一體,集開放、浪漫、優(yōu)雅、藝術(shù)于一身的法蘭西的象征、作為人類集體記憶中代表美與奇跡的一部分,巴黎圣母院不僅僅是一棟建筑,她代表了美、奇跡和歷史遺產(chǎn),是全人類的集體記憶和身份認(rèn)同。她挨過了戰(zhàn)爭的硝煙,卻沒能躲過和平年代的烈火,這一人類歷史上無法復(fù)刻的精神和文明的損毀,使我們的真實世界與認(rèn)知世界的一角也隨之失落。
從8世紀(jì)哥特到16世紀(jì)巴洛克、18世紀(jì)洛可可、羅馬帝國后的拜占庭,建筑一直是人類文明的加冕儀式,巴黎圣母院不僅是歷史的一頁,也是科學(xué)史和藝術(shù)史的一頁。任何一座偉大建筑的隕落,都使我們窮極一生也將不能欣賞她的美。我們失去的不只是尖頂,連同傍晚時刻塞納河邊的柔美與浪漫也一并無蹤。不管你是否曾抵達(dá)過巴黎,這個遺憾,無法彌補。
“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電影《愛在黃昏日落時》一語成讖。正如雨果從未見過圓明園的華美,我也從未見過巴黎圣母院的瑰麗,更未見過巴西博物館被焚毀的2000萬件文物珍寶、敘利亞阿勒頗古堡、戰(zhàn)爭中支離破碎的大馬士革古城和4.5倍故宮大的大明宮……在它們面前,我們才是百代光陰里的匆匆過客,古老建筑承載著人類千年文明的輝煌成就,承載著全世界的共同記憶。
但我曾親眼看到尼泊爾巨震后的加德滿都谷地,遍布廢墟的帕坦和巴德崗杜巴廣場,建筑的“露天博物館”講述輝煌的紐瓦麗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們被修建、被擴大、被毀壞、被修復(fù),變得更加恢弘深邃。它們是美的具象,無言地看著朝代更迭、人世變遷,見證過去的榮光和苦難。朝圣的人們置身平靜的鴿群中,眾神的國度城市的靈魂得以延續(xù)。只需一眼或一刻,它便照耀你一生。
文明是脆弱又堅韌的。大火之后的巴黎圣母院有種說不出的美,像依舊高貴純潔的浴火燒不死的靈魂。歷史的長河波瀾壯闊,文明或許可能復(fù)歸虛幻,但歲月會將他們再次打撈,那些美好的過往記憶會暈染出新的水墨丹青,徐徐展開。當(dāng)時譴責(zé)火燒圓明園的那個雨果,也正是熱愛著巴黎圣母院的那個雨果,早就給出了答案:“時間就是建筑師。只有音樂、文學(xué)和曾在巴黎圣母院發(fā)生的千百個故事,會永遠(yuǎn)、永遠(yuǎn)留存在記憶里?!?p>
巴黎市徽上有這么一句話:“隨波起伏,但永不沉沒。”不是第一次渡劫,也絕不會是告別。巴黎圣母院三維模型早已存檔,一場意外也沒能燒毀主體結(jié)構(gòu)。重生,只是需要時間。莫忘梁思成先生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還曾為保護(hù)日本文物做貢獻(xiàn)。倒是中國的一些古建筑正在成批被損毀,而且是在我們還未曾耳聞時就已湮滅無形。
法國有句諺語“C'est La Vie(這就是生活)”,看似平淡,卻不知飽含多少心酸和無奈。
萬物皆永恒,而卿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