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泓
摘? ? 要?在生態(tài)體驗德育理論視域下,語文學科教學具有獨特的德育價值。在《傅雷家書》的親子閱讀設計中,通過“親子素讀”創(chuàng)設心靈體驗的情境,通過“讀書咖啡”展開親子互動對話,通過“主題寫作”實現(xiàn)反思性表達,促進親子之間、師生之間、家校之間的圓融互攝,實現(xiàn)有意義的生命成長。
關(guān) 鍵 詞?親子閱讀;生態(tài)體驗;青春期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2095-1183(2019)05-00-02
在生態(tài)體驗視域下,德育工作是跨群體、跨角色的,所有教師都應自覺進階到“道德教師”的境界?;诖?,筆者在初二語文名著閱讀的基礎上,設計了兼具語文學科特色和明確育人導向的《傅雷家書》親子共讀活動,力圖通過基于生態(tài)體驗的親子閱讀活動,促進師生、親子共同感受生命成長的魅力,改善師生關(guān)系和親子關(guān)系。
所謂“素讀”,是指回歸閱讀本源,尊重閱讀審美規(guī)律的“無目的”閱讀。它不做任何閱讀目標的指引和干預,不留任何閱讀作業(yè),只讓學生做自由、無目的閱讀。在“素讀”中,最本真、最原始的閱讀初感會在情境體驗中得以建立:家長從《傅雷家書》中的傅雷身上讀出自己的影子,形成強烈的角色代入感和情感共鳴。
當然,“素讀”所強調(diào)的“無目的”,不代表閱讀只需拿起《傅雷家書》來泛泛而讀,而是在初次素讀后安排若干學習任務,實現(xiàn)閱讀體驗的內(nèi)化和提升。為此,筆者設計了兩個閱讀任務。
1.學生閱讀任務:“說說讓我印象深刻的一篇家書?!边@是一項針對學生的說話訓練。計劃在一兩周的時間內(nèi),在每節(jié)語文課中利用5-10分鐘的時間,讓3-4位學生就《傅雷家書》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兩篇家書展開簡短發(fā)言。發(fā)言依照以下模式來進行訓練: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傅雷家書》第? ?頁,一九? ?年? 月? 日的家書。這篇日記的主要內(nèi)容是? ? ? ? ? ? ,在這篇家書中,我感受到了傅雷/傅聰?shù)? ? ? ? ? ? 。我在? ? ? ? ? ? 一句中做了圈點批注,原因是:? ? ? ? ? ? ? ? 。
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先不做補充,而請同學們進行補充,并按照以下發(fā)言方式進行補充發(fā)言。
我贊同/不贊同? ? ?同學的發(fā)言,原因是? ? ? ?。
讓學生完成這一閱讀任務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梳理文本,并建立自己的理解。在這樣的說話訓練中,學生一方面可以提煉自己的閱讀體驗,系統(tǒng)感知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并進行梳理,初步內(nèi)化為閱讀經(jīng)驗和收獲。同時還可以將之進行分享,在思維碰撞中通過群體的力量進一步提升閱讀效果。在學生充分發(fā)言、各抒己見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煉作品內(nèi)容,指引閱讀方向。
2.親子共讀任務:“筆談《傅雷家書》中的教子之道?!边@是一項微寫作交流作業(yè),要求在一周時間內(nèi)親子以每篇300字左右的篇幅,寫下閱讀《傅雷家書》所感悟的關(guān)于家庭教育、親子溝通的道理,并在親子之間交換閱讀。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家長第一次用筆談的形式與孩子就本書內(nèi)容進行溝通。這一溝通方式一方面使溝通更富邏輯性,另一方面也構(gòu)筑了一個親子交流的理性情境。在這一情境中,親子之間可以理性的、非情緒化地對親子關(guān)系中的一些敏感話題進行探討,勢必對學生成長產(chǎn)生有益作用。
綜上,在完成了一個學生研讀活動和一個親子主題研讀活動后,學生、家長均可以逐漸進入更深層次的閱讀情境體驗的浸潤中,為富有德育價值、生命意義的對話做好了準備。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本人借用“世界咖啡”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了親子“讀書咖啡”閱讀交流活動。具體操作方法是:
在一個舒適、溫馨的場所里,班里的學生各自邀請一位自己的家長(最好是父親)齊聚一堂,按照3位同學和其家長共6位共坐一桌(一組)的形式,人手一書,展開對于《傅雷家書》親子交流。
交流活動的主持人(教師)首先出示討論主題,并提出討論要求:
1.每組成員按照分配速讀《傅雷家書》中的一個部分,各小組閱讀的內(nèi)容各不相同;
2.每組確定一位組長,負責將本組閱讀交流要點進行記錄,同時鼓勵所有成員積極分享、交流;
3.交流研討的主題是“父親的影子、我的影子”,要求參加交流的所有成員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找到并指出傅雷與自己父親的相似之處或自己作為父親的角色與傅雷的相似之處,并進行分享;
4.20分鐘后輪換,每桌除了組長家庭以外,其他家庭去其他組輪換,交流本組之前的話題,同時聆聽新組員的分享;
5.小組輪換將進行3輪。
在這樣的閱讀交流活動中,學生以孩子的角色定位,在《傅雷家書》的閱讀中尋找傅雷身上自己父親的“影子”,在與同學、與自己父親及與其他家長的討論交流中,找到傅雷所代表的“中國式父親”的精神特質(zhì),在情感上再次認識自己的父親(家長),真正在閱讀生態(tài)體驗中實現(xiàn)富有情感溫度的親情交流,升華了情感,觸動了靈魂。最重要的是,通過“讀書咖啡”實現(xiàn)了親子之間、師生之間、家長之間等多個維度的跨界交流,實現(xiàn)了有意義的德育對話。
在完成“讀書咖啡”閱讀交流活動后,各小組均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對《傅雷家書》中的親子教育內(nèi)容有了更為細致、生動的理解,同時聯(lián)系自身,形成自省和交流。親子組員在輪換中會發(fā)現(xiàn),當代父母與傅雷、傅雷與自己的父母之間既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又有著因世界變化而形成的巨大差別。
為了將這些閱讀收獲真正深入德育參與者的心靈,實現(xiàn)更大的德育價值,筆者設計了主題寫作任務《我給傅雷/傅聰寫一封信》,希望學生和家長就自己的閱讀體會以書信的方式撰寫出來。在主題寫作中,學生、家長可以通過理性的、深入的反思深化閱讀效果,在充分交流、對話的基礎上實現(xiàn)反思性表達,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應該說,親子共讀《傅雷家書》的活動課程設計是生態(tài)體驗觀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的一次有益嘗試。據(jù)此可見,情境創(chuàng)設、互動對話和反思性表達作為生態(tài)體驗的教學機制,可以有機地運用于語文學科的整書閱讀活動之中,給語文學科教學帶來更豐富的內(nèi)涵。
責任編輯? ?余志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