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苒漪
摘要:《求愛神給我安慰》是莫扎特歌劇《費加羅婚禮》中的著名詠嘆調,作品成功塑造出了伯爵夫人這一經(jīng)典形象,直到今天還在世界舞臺上廣為傳唱。鑒于此,本文簡要介紹了這首詠嘆調,分析了其藝術特征所在,并就演唱要點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求愛神給我安慰》? ?藝術特征? ?演唱分析
中圖分類號:J617.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9-0156-02
一、詠嘆調《求愛神給我安慰》簡介
由莫扎特創(chuàng)作于1786年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是歌劇史上一部扛鼎巨作。作品改編自法國作家博馬舍的同名戲劇,是第一部以小人物為主角的平民歌劇。《求愛神給我安慰》是劇中女主角之一伯爵夫人的詠嘆調。當時自己的丈夫正對女仆蘇珊娜心存不軌,這讓伯爵夫人感到十分難過,這首詠嘆調正是自己當時的心聲。她祈求愛神給于安慰和幫助,讓丈夫回到自己身旁。既讓人心生同情,同時也揭示了當時貴族生活的真實狀況,表面上是富足奢華的,其實背后卻有著難以言說的苦衷。“在歌劇 《費加羅的婚禮中》女高音伯爵夫人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在時代背景和封建專治的雙重壓迫下莫扎特將人物塑造發(fā)揮到極致,更好地體現(xiàn)了莫扎特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思想,展現(xiàn)了莫扎特的歌劇風格?!盵1]
二、詠嘆調《求愛神給我安慰》的藝術特征
(一)形象方面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之所以大獲成功,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塑造出了包含伯爵夫人在內的多個經(jīng)典形象。具體到伯爵夫人來說,首先,伯爵夫人是不幸的。在婚前,丈夫曾苦苦追求自己,而自己也被丈夫的執(zhí)著所感動,從此嫁入了豪門,過上了貴族生活。不曾想丈夫居然對女仆心存不軌,這對于自己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無奈之下,只能祈求神明保佑自己。其次,伯爵夫人是高貴的。在愛情變故面前,她既沒有尋死覓活,也沒有惡語相向,只是默默的向愛神求助,如果不能改變這個現(xiàn)狀,自己寧愿去死,展示出了其與生俱來的高貴氣質。最后,伯爵夫人是寬容的。在與費加羅和蘇珊娜聯(lián)手懲罰了丈夫之后,伯爵夫人仍然原諒了他,并與丈夫重歸于好,可見伯爵夫人是善良而寬容的。可以看出,伯爵夫人的形象是十分真實的,其形象變化過程與觀眾的心理預期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才會被觀眾所牢記。
(二)曲式方面
古典主義音樂以理性、嚴謹和均衡而著稱,對此在這首詠嘆調中也有著鮮明的體現(xiàn)。作品采用了典型的二部曲式結構,由AB兩大部分組成,顯示通過一個17小節(jié)的引子引出全曲,讓觀眾形成了相應的期待感。18-25小節(jié)是作品的A段,有兩個平行結構的樂句組成,且兩個樂句之間帶有停頓,正是對伯爵夫人嘆息聲的精準描繪。在經(jīng)過了一個簡短的間奏后,樂曲進入了B部分,旋律也進入了高音區(qū),先是通過三次小連線表現(xiàn)伯爵夫人的忠貞,隨后又通過材料反復的手法展示出了其想要挽回愛情的渴望。最后兩個小節(jié)的長音,則預示著故事還沒有講完。伯爵夫人能夠挽回自己的愛情?還需下回分解??梢钥闯觯自亣@調的曲式是精致而凝練的,內部構成條理清晰,起承轉合分明有序,每一部分都有著各自的作用,又有機組合為一個整體,正是古典主義音樂的典范之作。
(三)旋律方面
在這首詠嘆調中,作品先是以小廣板的速度開始,這個引子帶有一定的悲傷色彩,為全曲的情緒奠定了基調。A段中的“求愛神給我安慰”一句,旋律起伏不大,而是重在突出一種吟誦感,由此表現(xiàn)出伯爵夫人萬般無助的心情。第二部分的三個樂句中,前兩個樂句主要表現(xiàn)為一種遞進的關系,多為二度和三度的小跳,也展示出了伯爵夫人此時內心的慌亂。第三個樂句“或者讓我死亡”十分有特點。按照常理來說,既然已經(jīng)聯(lián)想到了死亡,那么情緒應該是十分激烈的,對應的是大起大落的旋律,但是莫扎特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采用了平穩(wěn)進行的方式,深刻詮釋出了什么叫做“哀莫大于心死”和“于無聲處聽驚雷”。接下來的旋律則采用十六分音符緩緩上行的方式,來刻畫伯爵夫人的痛苦和掙扎,而隨后的下行則表明這種掙扎是徒勞的,最后再次用下行旋律表現(xiàn)情緒高點的手法,讓觀眾對伯爵夫人的心情感同身受,也獲得了唯美和抒情的美感體驗。
(四)和聲方面
古典主義時期,和聲的價值和作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這一點在《求愛神給我安慰》中也有著鮮明的體現(xiàn)。在樂曲的引子部分中,莫扎特特意采用了降E大調主音的大三和弦,同時配以連續(xù)的十六分音符,一方面營造出了一種哀傷的氛圍,一方面則意在給人以焦躁不安之感,正是伯爵夫人當時心情的真實寫照。A部分中,莫扎特又使用了轉調的形式,暗示著伯爵夫人的掙扎是徒勞的,一切都還是要回歸于原點。高潮部分中,則使用了七個連續(xù)的八分音符上行和 T 持續(xù)的方式,讓旋律和伴奏呈現(xiàn)出鮮明的對比色彩,再次對伯爵夫人的心境予以了精準展示,充分發(fā)揮出了和聲所特有的烘托、對比等作用,同時也展示出了莫扎特精湛的創(chuàng)作技法和開放的創(chuàng)作理念。
三、詠嘆調《求愛神給我安慰》的演唱分析
(一)飽滿靈活的氣息
雖然《求愛神給我安慰》整體演唱難度不大,但是在氣息方面卻有著飽滿和靈活的要求,方能獲得流暢、自然的演唱效果。以28-29小節(jié)為例,此處從譜面上看旋律是中斷的,但是為了獲得情感表現(xiàn)的連續(xù)性,所以不能真的停頓下來,而是利用飽滿的氣息繼續(xù)演唱。40-43小節(jié)處同樣也是如此,要求一口氣唱完,不能頻繁換氣而導致音色變化。而除了儲備充足的氣息之外,還要求對氣息進行靈活運用。如18-19小節(jié),此處的樂句較短,音域較低,所以僅使用少量的氣息即可,如果氣息過多,反而成了負擔??梢婋m然樂曲整體演唱難度不大,但是有很多細節(jié)之處對演唱者的氣息運用提出了較高要求,需要演唱者通過全面分析,予以有機把握。
(二)清晰準確的吐字
在外國作品的演唱中,語言無疑是十分關鍵的,雖然演唱者都接受過相應的語言訓練,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是由于環(huán)境、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原因,在演唱外國作品時,仍然會出現(xiàn)吐字不清的現(xiàn)象,從而使演唱質量大大折扣。具體到這首作品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難點需要靈活把握。首先是20小節(jié)的“qualche ristoro”一句,在演唱“sto”時“o”嘴型要呈圓型狀態(tài),確保聲音的暢通,而演唱“ro”時,以為的“r”是顫音,所以舌尖要充分放松,讓聲音在氣息的沖擊下自然的發(fā)出。其次是22小節(jié)的“al mio duolo,a miei sospir”一句,該句中的“miei”是一個半開口音,又有四度的跨越,所以很容易出現(xiàn)的音高偏低的情況,需要演唱者一方面注意氣息的下沉,一方面保證喉嚨的穩(wěn)定,用圓潤的口型進行演唱。只有將每一個字詞都清晰送入觀眾的耳中,才能實現(xiàn)演唱的基本價值和意義。
(三)真實自然的情感
伯爵夫人的形象之所以是深入人心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觀眾獲得了深刻的情感體驗。所以需要演唱者表現(xiàn)出真實而自然的情感。首先,演唱者要將自己想象為伯爵夫人,借助于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對伯爵夫人此情此景下的行為和情感進行剖析。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伯爵夫人表面上看去是富足和幸福的,但是卻遇到了情感上的波折,陷入了無助的境地中,而且這種痛苦也是無處傾訴的,不禁令人心生同情。而演唱者正是要表現(xiàn)出這種真實的狀態(tài)。其次,演唱者要對如何表現(xiàn)情感予以有機把握。強調情感表現(xiàn),并不是要求演唱者要使用多大的音量,或是泣不成聲,而是要做到精準而克制。特別是在該曲中,伯爵夫人雖然遇到了情感上的波折,一度萬念俱灰,但是卻仍然有著骨子里的高雅和善良,所以喊叫和泣不成聲都是不合適的,而是要表現(xiàn)出一種極度壓抑和克制,才能塑造出真實而鮮活的人物形象。
綜上所述,“莫扎特將世俗的歡樂與高雅的音樂相融合,傳達平民的心聲。”[2]《費加羅的婚禮》作為其代表作,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詠嘆調《求愛神給我安慰》,既是該劇中的重要唱段,也成功塑造出了伯爵夫人這一經(jīng)典形象,因此應得到每一個聲樂學習者和演唱者的關注和重視。體驗作品獨有的審美特征,并利用流暢的氣息、清晰的咬字吐字、連貫的呼吸和真實的情感抒發(fā),聲情并茂的演唱作品,這既是作品的價值和魅力使然,也是當代人對莫扎特這位大師最佳的緬懷。
參考文獻:
[1]陳亭伊.古典時期莫扎特歌劇中女高音人物形象分析——以伯爵夫人為例[J].當代音樂,2018,(07):135.
[2]靳冉.莫扎特歌劇作品的藝術特色——以《費加羅的婚禮》為例[J].當代音樂,2018,(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