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暄宇
摘要:古風音樂作為當下頗受歡迎的網絡流行音樂類型,其成功離不開現代社會傳承傳統音樂文化的迫切需求和十幾年來古風音樂人的不懈努力,本文基于分析古風音樂的定義范圍,總結當前古風音樂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優(yōu)勢,并提出其創(chuàng)作及推廣現狀中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古風音樂? ?流行音樂? ?發(fā)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10-0056-02
在中國傳統文化被格外重視的今天,當代青年人開始通過各種途徑思考中國古典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并從自身開始了實踐。21世紀初,古風音樂的創(chuàng)作應運而生,承載著中國古典音樂在當代年輕音樂人心目中的意趣情懷,十幾年來不斷發(fā)展,留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廣為傳唱,也漸漸擁有著不可忽視的藝術價值和商業(yè)價值。
一、古風音樂是什么
當下對于古風音樂的定義眾說紛紜,學術界并沒有給出相對嚴格的界定。其中容易混淆的是“中國風”與“古風”的關系問題,“中國風音樂”的發(fā)展相對于古風音樂時間更長影響力更大,其成功開始于音樂制作人林俊杰、臺灣音樂人周杰倫與方文山合作創(chuàng)作的一些具有中國古典韻味的歌曲,如《江南》《曹操》《青花瓷》《煙花易冷》等,包含范圍比較寬泛,可以看出其音樂特點包括音樂常用R&B元素、歌詞偏口語化、通過商業(yè)途徑發(fā)行、鮮少有翻唱。相對而言,“古風音樂”是21世紀才出現的一種新的流行音樂類型,最早開始于古風RPG游戲的配樂與港臺日等地旋律優(yōu)美的流行歌曲的填詞和翻唱,是面向現代社會年輕人打造的一種音樂類型,其音樂特點為歌詞注重措辭與押韻,常加入戲腔演唱,配樂多用傳統樂器;配合音樂的故事性,常在前奏或間奏中出現念白和對話;傳播途徑主要依靠網絡,翻唱版本也較多。筆者認為,“中國風音樂”如果說是流行音樂中國化的突破,那么“古風音樂”的出現可以看做是“中國風音樂”中更加純粹的中國化延伸和前進方向。
由此可見,古風音樂的概念可以大致總結為:歌詞古典風雅,富有中國詩詞韻味,旋律優(yōu)美,民族調式居多,配樂多用中國傳統樂器的一種流行于現代社會年輕人之中的網絡流行音樂類型。
二、古風音樂創(chuàng)作目前發(fā)展向好
(一)古風音樂人專業(yè)性提升
相較早期僅填詞而流傳的古風音樂,現在的古風歌曲無論是歌詞、旋律、配器、后期都更加精致,運作也更加規(guī)范。歌詞方面,在游戲音樂中宣揚的快意恩仇、愛情玄幻已經不是主流,轉向用詞連貫、言而有物的詞風,如2007年《千年緣》有詞“昆侖巔,江湖遠,花謝花飛花滿天”,至2015年《云水謠》中詞“新月偷偷攀上屋墻,月下你隔籬折白棠……凝眸處,你莞爾回望”,兩者對比,《云水謠》主旋律創(chuàng)作更為復雜,不似早期古風音樂的旋律循環(huán)重復,編曲中不僅包含琵琶、古琴、箏等中國傳統樂器,也加入鋼琴、弦樂以及水澗實聲,意境營造更加充實,可見古風音樂人的專業(yè)性變化。
(二)古風音樂團隊嶄露頭角
2007年,原創(chuàng)音樂團隊“墨明棋妙”的成立開始聚集相對零散的古風音樂人進行合作創(chuàng)作,包括作詞、作曲、后期、美工設計等團隊成員,隨著運營逐漸成熟,部門更加完善,開始商業(yè)化運作,擴大了影響,成立十二年以來以其團隊的專業(yè)性、影響力和獨特風格,與國內眾多著名游戲公司都有主題曲創(chuàng)作的合作,打造了許多將傳統音樂與流行元素相結合的優(yōu)質古風音樂。墨明棋妙音樂團隊的成功更吸引了其他古風音樂團隊建設的效仿,隨之出現的平紗落雁、汐音社、滿漢全席等音樂團隊都以聚集志同道合的古風音樂人為集合優(yōu)勢,引領著古風音樂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
(三)古風音樂會籌辦頻繁
古風音樂作為網絡小眾音樂,音樂會的籌辦被視為走向現實生活的重大突破,這類音樂會往往是組臺演出,如2016年9月鳥巢“心時紀”古風音樂會,由天涯明月刀游戲官方和米漫傳媒合作主辦,“墨明棋妙”十周年為宣傳點,邀請古風音樂界著名歌手河圖、音頻怪物、銀臨、HITA等加盟,更有致力于將中國古典音樂帶出國門的音樂人哈輝老師獻唱,門票一度銷售火爆,愛好和情懷,使熱愛古風音樂的聽眾對古風音樂會的現實舉辦充滿期待,而去年10月初在南京奧體舉辦的“玄武紀”國風音樂盛典相較前兩年無論從現場控制和宣傳營銷手段都更為成熟。除這一系列外,2018年11月3日“網易云音樂國風極樂夜”盛典音樂會等也相繼舉辦,延續(xù)了網游、手游、音樂APP官方與古風音樂人及團隊合作舉辦的模式,也預計會成為近年固定的古風音樂會舉辦模式,易復制的運作方法也促使了古風音樂會舉辦的繁榮。
三、古風音樂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
(一)商業(yè)化趨勢影響部分歌曲創(chuàng)作意境
古風歌曲的創(chuàng)作與聽眾直接接觸最為廣泛的即為網絡游戲和手機游戲的主題曲配樂創(chuàng)作,這些主題曲中不乏與劇情相融合、能夠將聽眾帶入情境的優(yōu)秀作品,然而為了戰(zhàn)斗主題而創(chuàng)造出的江湖氣息在某些歌曲中表達出的斗爭傾向并不十分莊重,且形成了一種風氣,顯示出了濃厚的現代風格,這樣過于配合商業(yè)化的創(chuàng)作,使古風音樂在普通聽眾中的印象有部分扭曲,不利于推廣中使古風音樂真正向往表達的古典意境被人所接受。
(二)部分歌曲傳遞價值觀不夠積極
仙俠、玄幻中的愛恨情仇和避世的消極天命論思想,仍占據古風音樂的一部分不可忽視,這類歌曲通常是源自于網游中的故事情節(jié)填詞改編,表達愛恨嗔癡的痛苦與無奈,如詞“怎堪物是人非,解不開的傷悲,一場夢醒的凄美,風中落葉垂,愁腸寸斷只為誰,一生亦無悔”,雖然在故事情節(jié)中聽之仿佛感動,然跳脫其外,總覺消極,且旋律并不能夠動人心弦,有拼湊之感。相較之下,一些古典風格立意深刻而向上的作品便十分值得借鑒了,如《煙雨行舟》《瀘沽尋夢》等,或表達相守相悅,或表達尋訪故夢之中的山水,皆有其趣,且充滿了生活的向往,這類作品才應當被看做古風音樂中的精華。
(三)歌曲宣傳推廣方式有待拓展
作為以網絡傳播為主的音樂風格,古風音樂開拓的網絡傳播方式可以說是十分完備,從5sing音樂網的創(chuàng)作源起到如今各大音樂平臺的版權合作;從YY直播到音樂APP電臺直播都有其一席之地,并且呈不斷擴大影響的趨勢,然而“二次元”轉到現實中的發(fā)展,總是艱難且不盡如人意,古風音樂中偶有被影視劇直接采用的例子,如董貞創(chuàng)作并演唱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插曲《繁花》,但《瑯琊榜》配樂《赤血長殷》,原唱慕寒、Smile_小千等,是一首根據小說《瑯琊榜》創(chuàng)作的古風劇情歌,在劇中的呈現是重制而成的,由劇中人物演員王凱演唱,并沒有采用原唱,其他影視劇更是鮮有合作的案例,線下的推廣也限于漫展見面會、組臺音樂會演出,古風歌手并沒有完全進入現實場景,走近大眾的視野,這與古風歌手的現實條件(工作、生活等)、古風音樂的發(fā)展局限相關,然而線下推廣的不足和更加廣闊的合作平臺(如影視劇、動漫配樂)拓展的不足作為古風音樂的一大問題,應當引起重視。
(四)古風音樂會運營策略有待完善
古風音樂會的舉辦由于近五年剛剛起步,不免有運營上的缺憾,據現場觀眾反映,主持、音響、演唱狀態(tài)等方面有時不盡如人意,且前期宣傳工作幾乎被忽略,從海報設計、文案編寫、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運用都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甚至有很多熱愛古風音樂的人都沒有渠道接收到開辦的消息,門票銷售也沒有合適的營銷策略,也幾乎沒有衍生品的開發(fā)環(huán)節(jié),對比其他流行音樂演唱會的舉辦稍顯稚嫩,可見其運作的方法仍需要再趨成熟,情懷雖然能夠一時支撐觀眾對古風音樂走向“三次元”的支持,然而不能夠忽視觀眾在音樂會中獲得心理滿足的要求,因此如何在音樂會專業(yè)運作上更加用心,是未來古風音樂會舉辦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方面。
四、結語
古風音樂作為一種主要依靠網絡傳播的小眾音樂,有著自身明確的受眾對象,也擁有著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其發(fā)展趨勢也十分向好,隨著網絡環(huán)境下提供的傳播機遇增多、古風音樂人創(chuàng)作的專業(yè)性提升,甚至能夠有機會貼近現實生活,舉辦專場音樂會??梢哉f,古風音樂至今發(fā)展的每一步成功都得益于當代社會傳承傳統音樂文化的迫切需求和十幾年來古風音樂人的不懈努力,相信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古風音樂創(chuàng)作能夠沖破現實阻礙,使更多聽眾了解其魅力所在,從而廣泛接受。
參考文獻:
[1]童鼎陽.現代媒介環(huán)境下古風音樂的傳播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5年.
[2]姚婷婷.中國當代古風音樂類型探析[J].民族音樂,2016,(06).
[3]靳莎莎.淺析古風音樂的創(chuàng)作[J].藝術教育,2014,(01).
[4]柳犁.從古風音樂的興起看傳統音樂文化的回歸與延續(xù)[J].戲劇之家,2015,(11).
[5]鐘小會.論古風音樂[J].黃河之聲,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