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蘭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癥”)多起病于6~9歲,男女比例約為4:1,該病早期常常被家長、老師誤以為是淘氣,直至因活動度過高而影響學習時才會引起關注并就診。
正常情況下,兒童活潑好動或是淘氣多表現(xiàn)在特定的情景下,如游戲、戶外活動等,在有紀律約束的場合中能自制或在要求下保持安靜。而多動癥患兒在各種場合中均表現(xiàn)出與年齡不相符合的沖動、多動、注意力分散。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好動是正常的,“長大就好了”,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多動的癥狀可能會減少,但是沖動的趨向和各種問題仍會持續(xù),如不能得到及時治療,部分患兒成年后仍有癥狀,明顯影響其學業(yè)、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所以,早治療非常重要。
出現(xiàn)以下3種癥狀要格外注意
1.維持注意困難主要是做事不專心,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拖沓粗心等;
2.行為沖動表現(xiàn)在不分場合插話、打斷或打擾別人的活動,缺乏耐心,在社會交往、學?;蚬ぷ鲌鏊袔砺闊?;
3.過度活動表現(xiàn)在不分場合地手腳多動、說話,難以安靜地玩?;蜃鍪?。
通過表揚、贊許、獎賞等方式鼓勵兒童良好的行為得以持續(xù)。
輕度癥狀符合或稍微超過診斷標準所需癥狀,極小或幾乎不對學校和社會造成影響;重度癥狀超過診斷標準所需癥狀很多,有明顯廣泛的學校、家庭和伙伴關系的社會功能的損害;中度癥狀的損害則介于兩者之間。
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核心癥狀、優(yōu)化功能表現(xiàn)以及去除行為障礙。大量研究證實,藥物治療合并行為治療是最佳選擇。一般建議6歲以下的兒童從行為治療開始;若多動癥病情評估為中重度且行為治療效果欠佳,則考慮藥物治療。
目前,治療藥物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劑哌甲酯(利他林),一般用于6~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6歲以下兒童及有癲癇相關病史或有癇樣放電異常腦電圖的兒童禁用,其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食欲下降、胃痛、難入睡、社交退縮、遲鈍等;另一種則是托莫西汀,它是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其療效與哌甲酯相當,常見惡心嘔吐、眩暈、心境不穩(wěn)等不良反應。這些藥物引起的癥狀多發(fā)生在用藥初期,可以通過調(diào)整給藥方案和降低劑量來控制,所以在用藥過程要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和醫(yī)生溝通,必要時調(diào)整藥物及劑量。
臨床上,三分之一的多動癥患兒可伴隨有抑郁障礙、抽動障礙等,治療上主要針對首發(fā)或原發(fā)病,需要聯(lián)合使用多種精神科藥物。大多數(shù)患兒服藥后多動癥狀有不同程度的減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延長,能夠?qū)P穆犝n、主動做作業(yè)、出錯率降低,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學習能力增強,能和伙伴、老師、家長友好相處。
建立患兒自尊自愛的情感非常重要,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輔以積極有效的心理和行為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多動癥患兒的臨床癥狀。
兒童的大腦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通過行為矯正,可促進大腦發(fā)育,重建條件反射,提高認知功能,穩(wěn)定情緒,改善注意缺陷與多動癥狀,增強持續(xù)注意力。
通過父母培訓,改善養(yǎng)育技巧,全面認識多動癥及處理特定的行為問題,理解患兒并與他們持續(xù)進行溝通,通過表揚、贊許、獎賞等方式鼓勵兒童良好的行為得以持續(xù),減弱強化不良行為的因素,從而使之減少或消失;通過適當批評或懲罰減少或消除兒童的不良行為。
家長可以使用的行為治療和環(huán)境調(diào)整包括:堅持日常計劃表;減少分心物,提高專注力;為兒童提供放置物品的合理地方;設置可達到的目標;獎勵積極行為;識別對消極行為的無意強化;運用圖表和清單幫助兒童聚焦在任務上;選擇適合患兒做的運動,摒棄不能做的運動,否則或影響患兒信心與耐心;經(jīng)常運用平靜法則(隔離、分散注意力、把兒童從情境中移開)等。
多動癥癥狀比較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的孩子,建議及時診治。西醫(yī)治療本病主要應用中樞興奮劑及抗抑郁劑, 但長期服用可能會產(chǎn)生副作用。中醫(yī)會根據(jù)證候予以個體化治療。此外,還應積極搭配引導教育、心理疏導、行為矯正及感覺統(tǒng)合訓練等方法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