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著……一個乞丐——一個衰弱的老人擋住了我。
紅腫的、含著淚水的眼睛,發(fā)青的嘴唇,粗糙、襤褸的衣服,齷齪的傷口……呵,貧困把這個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樣子??!
他向我伸出一只紅腫、骯臟的手……他呻吟著,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沒有錢包,沒有表,也沒有一塊手帕……我隨身什么東西也沒帶。
但乞丐在等待著……他伸出來的手,無力地擺動著和發(fā)著顫。
我惘然無措,惶惑不安,緊緊地握了握這只骯臟的發(fā)抖的手:“請原諒,兄弟!”
乞丐那對紅腫的眼睛凝視著我;他發(fā)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緊緊地握了握我變得冷起來的手指。
“哪兒的話,兄弟!”他嘟噥著說,“這已經(jīng)是很可感謝的了,這也是恩惠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從我的兄弟那兒得到了恩惠。
(選自《屠格涅夫散文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
品讀
文學之美在于對細節(jié)的賞析,第一段“一個乞丐”后的破折號說明在作者的眼中和心里,“衰弱的老人”才是這個乞丐的真正身份,“衰弱”一詞飽含著作者的同情和憐憫。
眼睛“紅腫”且“含著淚水”,讓人不禁猜測這個年老體衰的乞丐經(jīng)歷了怎樣的痛苦和煎熬,才讓他拋棄了自尊,走上了行乞之路。發(fā)青的嘴唇和襤褸的衣服,寒冷的不僅是天氣,也許還有人心;傷口是被富人鞭撻的罪證么?他的呻吟,是所有底層人民在苦難中的哀求,更是對世間所有不公的拷問。
“我”的惘然無措和惶惑不安背后,是良知的戰(zhàn)栗。全文沒有一句環(huán)境描寫,但不妨礙讀者想象到當時的天空是怎樣的陰暗,氣候是怎樣的寒冷,路人是怎樣的冷漠。一句“請原諒,兄弟”使讀者仿佛看見了一縷陽光從青灰色的天空中穿透下來。乞丐從緊握中感受到了“我”的真誠和愧疚,他的“笑”和“嘟噥”,以及他的“緊握”意味著原諒,對這個充滿惡意和不公的世界的原諒,他的寬恕確實是留給世間的恩惠。
文學之美,就在于它有著毫不矯情,不做作不偽飾卻直指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