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海
她是新中國最早成立的少年宮。1949年4月,她光榮而莊嚴地誕生于剛剛解放的東北大連。她是新中國第一所校外教育機構(gòu),她的成立拉開了中國校外教育的大幕,深深地影響并啟蒙了一批又一批少年兒童……這就是大連市少年宮。
時光飛逝,當大連市少年宮走過第四十個春秋時,華夏神州迅猛地掀起了改革開放的浪潮。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商品經(jīng)濟的大潮席卷全國,大連市少年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先后讓出了中山廣場和原動物園內(nèi)的校外教育陣地,40余位教師和千余名學員只能擠在勞動公園內(nèi)不足900平方米的小樓里進行培訓和活動。一時間,陣地問題、體制問題這些在以往都不曾出現(xiàn)的問題,全面暴露出來,圍追堵截,糾纏不休,教職員工人心慌慌,管理也出現(xiàn)了較為混亂的狀況。
正是在這個時候,我被上級任命為大連市少年宮主任。接管少年宮伊始,少年宮的崢嶸歲月早已不在:勞動公園陣地面積狹小、設施陳舊;剛剛劃歸過來的中山公園活動陣地環(huán)境復雜,超過半數(shù)的辦公室和教室沒有窗戶;大樓里面還有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舞廳,出入舞廳的人員復雜,行為舉止令人擔憂,對未成年人極易造成不好的影響,這種環(huán)境非常不適合開展少年兒童培訓活動。為了保護少年宮這片凈土,我來到少年宮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大樓里面砌上一堵墻,把舞廳和少年宮隔斷開。
墻立起來不久,我又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少年宮的老師打車上班總是在前一個街口就下車,再走路到單位。仔細打聽才知道,老師們覺得在少年宮門前下車總被人誤以為是在舞廳上班,覺得丟人。就在那個時候,我下定決心要把少年宮教育陣地的硬件環(huán)境解決好,讓老師們能安心上班,孩子們能快樂學習。于是,那幾年跑計委、開發(fā)辦、城建局、規(guī)劃局、財政局,不斷地考察、做圖紙、立項目、審核……1999年10月,歷時一年,大連市少年宮總部大樓2400平方米的改造工程和1200平方米的擴建工程順利完成!直到今天,我依然清晰地記得老師和學生們在嶄新的少年宮總部大樓舉辦建宮50周年紀念活動的動人場景。
總部大樓起來后,2001年4月,我又開始推進勞動公園陣地改擴建工程項目。項目進行到關鍵階段,我卻倒下了,醫(yī)生懷疑我得了“肺癌”。到北京輾轉(zhuǎn)幾家醫(yī)院檢查,最終確診為嚴重的肺部炎癥。這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特大喜訊,我又可以在少年宮繼續(xù)我瑰麗的夢想了。北京的治療還沒結(jié)束,我就急不可耐地帶著藥回到少年宮,一邊工作一邊治療。我深知:改善少年宮的陣地環(huán)境只是第一步,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zhì)量,打開校外教育的新局面,才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要走的路。
大連市少年宮在成立之初,就重視普及與提高相結(jié)合的教育模式,在全市尋找優(yōu)秀教師,同時外聘行業(yè)專家指導,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取得了相當可喜的社會效果。而在少年宮得到高水平培訓的學員,回到學校后作為各校的文藝骨干,帶動校園文藝活動深入開展,這是校外教育前輩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堅持25年不斷探索的辦宮思路。2010年年初,在全宮教職員工的努力下,沉寂多年的大連市少年宮童聲合唱團終于完成復建。8年來,合唱團屢次在國內(nèi)外賽事中收獲大獎,成為大連市少年宮的驕傲,也是大連市的驕傲。
從擔任大連市少年宮主任至今,已整整25年,我陪伴、見證了大連市少年宮的前進與發(fā)展,我看著在少年宮快樂學習的孩子不斷成長與成才。少年的天空掛彩虹,少年的花山再崢嶸。
(作者為中國青少年宮協(xié)會副會長、大連市少年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