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怡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時光飛逝斗轉(zhuǎn)星移”“轉(zhuǎn)眼又是一年了”……不少人的新年意識,大概是從寫年終總結(jié)開始的。年底的各個節(jié)日接踵而至:圣誕、元旦、春節(jié)。熱熱鬧鬧的同時讓人難免心生混沌:我們到底該過哪一個新年呢?
圣誕節(jié),應該是西方最重視回歸家庭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雖然一直有不少人認為我們不應該“崇洋媚外”,但誰會去深究一個節(jié)日的文化甚至被它影響呢?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過圣誕只是多了一個讓自己快樂的理由罷了。父母們也會樂于扮演一回圣誕老人的角色,在孩子熟睡的時候,在枕邊放下一份童年的回憶。
接下來的元旦,是最國際化的新年,這個標簽性質(zhì)的日子難免讓人生出許多離愁別緒,由此和一年告別。而和我們傳統(tǒng)的新年——春節(jié)相比,元旦更特別一些。今年元旦前,我的一個朋友選擇去英國“看一塊冰慢慢化掉”跨年,這樣冷清閑逸的方式,是春節(jié)所不能輕松擁有的。
元旦之后,家里商場里開始熱鬧,街道上卻慢慢開始清凈,一副“空城”的架勢會在大年三十達到高峰。這個時節(jié),才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新年季”。我們?nèi)优f物、大掃除、貼春聯(lián)、放鞭炮。辭舊迎新中,大家都是滿心歡喜的。但新年和舊年,其實就如新人和舊人,新物和舊物,很難籠統(tǒng)地說哪個更好。
念舊和長情當然好。不過非常遺憾的是,我們傳統(tǒng)中精致的“舊”的一面,已經(jīng)幾乎到了蕩然無存的地步。這體現(xiàn)在文化和審美上,都很尷尬。比如我們喜歡在新年之前把家里裝飾起來,但許多中國結(jié)永遠是粗制濫造的;商場里的音樂永遠放著“恭喜恭喜恭喜你”;能買到的窗花對聯(lián),也永遠是“金碧輝煌”的塑料印刷品。
站在這樣的新年里隔望舊時,漿糊沾上紅紙糊了窗花,如此情景,仿佛只能是電影特寫鏡頭般地僅存于想象中,舊時極為精致的過年文化,到如今是被粗糙淡化了的。
再聯(lián)系起來過年“回不回家回誰家”的道德綁架,年年攀升的壓歲錢,缺乏界限感的親戚聚會和長輩催婚……厭惡感超出了喜慶的感覺。
所以,我們應該過哪個新年?我們想要過哪個新年?想要過什么樣的新年?這些問題的答案,恐怕會非常多元。也許,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樂于選擇在自己心中的“新年季”,去他鄉(xiāng)看一塊冰慢慢融化掉。
當然沒有必要去批評什么,這正如新年本身的含義,新舊更替,該保留的保留,該來的,也要來。
新年,我們需要保留好舊時的精髓,也需要新的出發(fā)。
丟掉舊物很可惜,但最可怕的莫過于,時光斗轉(zhuǎn)星移,我們卻乏味如初。(編輯 吳婷婷 wuting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