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店老板吳有良想找一位掌柜,經過幾輪考驗,3個秀才入選,吳有良當即決定,請最后剩下來的這三個秀才喝酒,以感謝他們的支持,順便給這三個人加試。其實,就是從這三個人中物色一個最佳人選,可是現(xiàn)場卻來了4個人。
吳有良借故外出,請大家都放開了吃喝,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大家紛紛拿起筷子各取所好,放任自由,毫無顧忌,各吃各的……沒多久,只見剛才那個斟酒的人又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端起一碟碟菜送到每個人的面前,感覺他整個飯局都在關注別人,時時給人斟酒,給人布菜,忙完這些自己才靜靜地坐下來吃。
吳有良看在眼里,向身邊的伙計一打聽,才知道那人是張秀才的侍從,叫陳信,是陪著張秀才來加試的。怪不得看著眼生,吳有良欣慰地笑了笑。
第二天一大早,吳有良把一張聘書送到了陳信的手中,陳信被錄用了,三個秀才落選了。秀才們認為一定是吳有良把陳信也誤認為是秀才堆里的人了,但是吳有良以前并不認識陳信呀!秀才們心中不服氣,要找吳有良討個說法:“大家條件都差不多,都是秀才,你又沒有加試,憑什么選個隨從當掌柜?是不是弄錯了?!”
吳有良笑著說:“昨天請你們吃飯的時候,我就對你們每個人一一測試了。一個在飯桌上能兼顧別人的人,一定是個懂得時刻兼顧別人的人,我們米店需要這樣的人。”
“但是他不是秀才呀?不符合你招人的條件呀!他有能力勝任這差事嗎?”
“有時候我們的辦事能力其實與我們的學識無關,而與我們的習慣和態(tài)度有關。”
秀才們馬上又為自己辯解道:“怎么能用飯桌上的細節(jié)來檢驗一個人的能力呢?”
吳有良看看那些衣冠楚楚的秀才,反問道:“生活的細節(jié),加起來不就是整個人的習慣和態(tài)度嗎?我想一個能兼顧別人的人,那一定是個辦事周全的人,最終也一定會是一個成功的人。”
秀才們都無言以對,面面相覷。
事實證明,吳有良的選擇是正確的。陳信上任后,盡心盡力,兢兢業(yè)業(yè),把自己管轄的米店經營得紅紅火火,儼然成了吳有良生意場上的左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