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
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組織形式,已成為人民群眾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重要途徑。
然而,由于人民陪審員制度立法上的不完善,導致其在司法實踐中出現(xiàn)很多問題,“駐庭陪審”“陪而不審”“審而不議”現(xiàn)象廣泛存在。
為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2015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辦法》,指定重慶等10省區(qū)市共50個中級、基層法院作為改革試點法院。2018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以下簡稱“人民陪審員法”),更意味著人民陪審員制度經過十余年的探索和實踐,終于邁出法治化的一步。
從“推薦”到“抽選”
十年前,原本在社區(qū)工作的王玉碧和宋春蓉,經組織推薦成為人民陪審員,渝中區(qū)法院就成了她們的“第二工作單位”。
“當時,人民陪審員通常要求大專以上學歷,并由基層組織推薦或個人自薦?!蓖跤癖陶f。
但是,這樣選任的人民陪審員隊伍,雖具有理論政策水平等優(yōu)勢,卻不乏人員結構不合理、代表性不強、覆蓋面不廣等“短板”。
2015年,江津區(qū)嘉平鎮(zhèn)寒坡村黨支部書記周順全成為人民陪審員。他當選的方式,與王玉碧和宋春宋春蓉完全不同。
“我是被‘抽出來的?!敝茼樔f。
這一年,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會同司法部,在黑龍江、廣西、重慶等10個省區(qū)市50個法院開展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沙坪壩區(qū)人民法院、梁平區(qū)人民法院、南川區(qū)人民法院和江津區(qū)人民法院被確定為試點法院。
隨后,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會同市司法局制定了“1+5”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即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1個總體方案、5家試點法院分別制訂具體方案)。
同年,江津區(qū)人民法院會同當?shù)厮痉ň殖闪⒘巳嗣衽銓弳T制度改革試點增選工作領導小組;綜合考量轄區(qū)范圍、人口比例、受案數(shù)量等因素后,通過電腦選任系統(tǒng),在符合條件的常住居民中,隨機“海選”出了首批2230名人民陪審員候選人;領導小組分設11個審查小組,在相關單位的協(xié)助下審查候選人資格,對審查通過的候選人進行第二次隨機抽選,最終產生了223名人民陪審員建議人選;所有人選經法院提請、由當?shù)赝壢舜蟪N瘯蚊?/p>
從“陪襯”到“陪審”
說到初當人民陪審員的表現(xiàn)時,王玉碧和宋春蓉均言不滿意,“之前對這項工作不了解,又缺乏法律專業(yè)知識。剛開始參與庭審時,坐在審判臺上心里咚咚直跳,更談不上發(fā)問?!?/p>
“陪襯”而非“陪審”,是兩人的共同感受。但隨著學習的加強、經驗的累積,這種感受在后來發(fā)生了變化。“當事人可能覺得我們來自群眾,更愿意對我們敞開心扉?!彼未喝卣f。
與此同時,周順全也充分發(fā)揮著人民陪審員的作用。
2016年,在距離江津城區(qū)50公里的蔡家鎮(zhèn)上,一家木材加工廠意外發(fā)生火災?;饎萋又炼嗉易?、店面,其中一家電器店損失尤為慘重。當事雙方就賠償金額協(xié)商了一年多仍未談妥,便訴至法院。
審理該案的江津區(qū)人民法院第二人民法庭庭長王化雨說,“這起糾紛處理的難點在于損失金額的認定。原告認為損失達三十多萬元,而被告認為鑒定損失八萬余元仍過高。舉證責任在原告,但因火災的特殊性,原告無法提供與損失金額相對應的證據?!?/p>
一年多以后,該糾紛以被告向原告賠償18萬元的結果劃下句點。其間歷經三次開庭,經過了現(xiàn)場勘驗、清點物品、核對價格、庭前證據交換、數(shù)次矛盾調解等諸多環(huán)節(jié)。每一次開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周順全都積極參與。尤其是在調解過程中,周順全充分發(fā)揮“萬精油”書記的本事,在當事雙方之間盡力斡旋,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調解協(xié)議達成。
判決那一天,王化雨在法庭上忍不住落淚:“有一段時間正值盛夏,周順全每次都是騎著摩托車從嘉平鎮(zhèn)到蔡家鎮(zhèn)來開庭。如果沒有他,此案必將耗費更大功夫。”
緊扣三條主線 構建四項機制
重慶圍繞擴大司法民主、提升司法公信兩個目標,緊扣選任、參審、保障三條主線,構建“陪審隊伍隨機選、人案隨機實質審、參審職權清單制、服務保障智能化”四項運行機制,著力打造人民陪審員參審新格局。
例如,在“用好”人民陪審員上做文章。
據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透露,重慶以發(fā)揮人民陪審員的參審作用為導向,合理界定參審范圍、科學劃分參審職權、不斷完善參審機制。
一是建立均衡參審機制。制定庭前隨機抽選辦法,結合案件數(shù)量,設定人民陪審員年度參審上限;研發(fā)人民陪審員隨機抽選系統(tǒng),抽選時將達到參審上限的人民陪審員自動屏蔽,有效解決“駐庭陪審、編外法官”問題。
二是探索大合議庭陪審機制。制定《大合議庭陪審案件操作指引》,確保司法裁判充分吸納民意。
三是構建事實審法律審分離機制。推行事實認定清單制,研究制定《參審案件事實認定清單》,為人民陪審員參審提供便捷可行的操作指引;推行大合議庭庭審評議兩段制,將評議分為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兩個階段,人民陪審員均可發(fā)表意見但只參與事實認定表決,在事實認定階段,按照合議庭“每人一票、票權同等、票決結果”規(guī)則,引導人民陪審員運用普通價值標準和社會良知進行評價,有效解決“陪而不審、審而不議”問題。
此外,還在“管好”人民陪審員上出實招。
“我們研究出臺了59項制度規(guī)范,把好做法、好經驗轉化到制度體系成果上。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研發(fā)人民陪審員綜合服務系統(tǒng),設置選任、管理、服務、評估和培訓等功能模塊,實現(xiàn)了陪審工作信息化管理;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成立了人民陪審員自主管理委員會;沙坪壩人民法院制定了《人民陪審員退出懲戒辦法》,有效提升了人民陪審員履職能力?!笔懈叻ㄔ河嘘P負責人表示。
實施效果有待實踐檢驗
與此同時,人民陪審員的選任也產生了新的問題。比如,根據《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和《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辦法》,人民陪審員選任方式由組織推薦和個人自薦并行向隨機抽選轉變,人民陪審員全部從符合條件的選民或當?shù)爻W【用裰须S機抽選產生。
但在實踐中,也有其他試點地區(qū)反映,人民陪審員選任取消了組織推薦和個人自薦方式,實行完全隨機抽選后,不少符合條件又有意愿擔任人民陪審員的公民,卻沒有擔任人民陪審員的機會。
2018年4月,人民陪審員法頒布實施。
人民陪審員法規(guī)定,“司法行政機關會同基層人民法院,從通過資格審查的人民陪審員候選人名單中隨機抽選確定人民陪審員人選,由基層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因審判活動需要,可以通過個人申請和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人民團體推薦的方式產生人民陪審員候選人,經司法行政機關會同基層人民法院、公安機關進行資格審查,確定人民陪審員人選,由基層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依照前款規(guī)定產生的人民陪審員,不得超過人民陪審員名額數(shù)的五分之一?!?/p>
2019年1月,重慶正式啟動新一屆的人民陪審員選任工作,以隨機抽選為主、個人申請和組織推薦為輔的方式,面向社會公開選任3000余名人民陪審員。這也是人民陪審員法實施后,重慶首批由市司法局牽頭確定的人民陪審員。
法律界人士認為,仍有一些關鍵難題需要妥善解決。
比如,須慎重對待事實審和法律審的界分。人民陪審員法規(guī)定,“人民陪審員在參加三人合議庭時,對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同法官有同等權力;而在參加七人合議庭時,對事實認定可與法官共同表決,但對法律適用,只能發(fā)表意見但不參加表決”。但是,事實審和法律審很難截然分開,在實踐過程中仍需深入探討。
此外,人民陪審員法規(guī)定,“人民陪審員的培訓由基層法院會同司法行政機關負責”。但是,不能以法官職業(yè)模式作為人民陪審員的培訓模板。畢竟,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初衷就在于發(fā)揮不同于法官的獨特思維方式,彌補專業(yè)法官認知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