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靈
若在以前,我一定不會想到,一天最幸福的時刻不僅是下班,更是上班前的路上。
情況是這樣的,早上去公司的路上,我大概要先走20分鐘的路,再坐15分鐘的地鐵,再走5分鐘路。下班后則反之。因此更準確的說,從住處到地鐵的那20分鐘是我最幸福的時刻。而我稱之為“無違時刻”。
“無違”出自《論語·為政》,特指不要違反禮法、天道。在著名作家王躍文先生的同名書《無違》里,則更現(xiàn)代化的表述為:人要做一個真實的自我,無違于自己,無違于天地。
而我在那20分鐘的時間里,卻趁著剛洗漱完畢的面目清新,先從小區(qū)的花壇里穿過,然后再走過一小段林蔭路、一座通惠河上的橋、一個小小的沒有被命名的河濱公園。
如此一小段路,卻有如此多的柳暗花明處供我的視野轉(zhuǎn)折,供我去詩意行走。我當然不會打電話,不會看微信,甚至盡量不去想工作。我只是盡量地清空自己,保持較深的呼吸,認真地去觀察路過的各種事物。比如,花壇里又開了一種什么花;哪條草徑只需要幾天沒人走過,草就會瘋長得仿佛沒有路;賣煎餅的、賣炒冷面的今天有沒有來;下河捕魚的那個老人不怕冷嗎,捕到魚沒有;這只喜鵲銜著樹丫在幾棵樹上飛來飛去,莫非也是天秤座有選擇困難癥;今天陽光真好,我真想在花園的椅子上坐一坐,要不我就坐兩分鐘曬一會兒太陽再走……
然而,我也只關(guān)注和新奇當下所看到的,似乎一轉(zhuǎn)眼,剛才所驚喜的事物已被我忘記。盡量不帶偏見、不帶評判的只是“走馬觀花”,這也算那句流行的句子“不畏將來,不念過去”中所說的狀態(tài)嗎。這一段路,我不要人事的牽絆、思考的煩惱。
直到快走到地鐵口時,我會不自覺就掏出耳機、連接手機,開始聽能啟發(fā)工作和生活的音頻。我是如此的珍惜時間,以至于我真的做到了每天聽兩本書。
而到了晚上,如果沒有應(yīng)酬,我會再次重復(fù)白天的步驟,雖然暗夜里看不到什么事物,但我用心讓自己的呼吸和耳目調(diào)整到“無違”狀態(tài)。
這就是我的幸福時光。當我前日想換個更方便的住所,為此考察新住處,被沿途的市聲嘈雜喧鬧得全身都不自在,尤其感到了目前這一段清靜之路的可貴。
很多朋友擔(dān)心我這次來京也未必能呆多久,南方多舒服啊,“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我肯定地回答他們,我可以的。沒有告訴他們的是,我的篤定有相當部分是為了這每一天“無違時刻”的加持(突然想起,曾有幾次沉醉不知歸路,被朋友送回家,看到一路冷清,擔(dān)心我的孤單和安全,數(shù)次勸我換一個熱鬧的地方?。?。
每天都給自己一點“無違時刻”,哪怕昨晚睡得輾轉(zhuǎn),接下來又有許多紛爭,這是自己和自己玩的游戲,這是我能給自己的最好禮物和祝福,無關(guān)乎孤獨!
(作者系重慶資深媒體人、知名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