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靜儀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對指導老師在美術課上發(fā)展學生素養(yǎng)有著深刻意義。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深厚的內涵,本文以小學五年級美術《年畫》一課為例,引導學生在形式上進行分解突破,以組合游戲的形式,理解年畫作品的寓意內涵,緊扣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旨在探索基于傳統(tǒng)文化作品的美術學習,發(fā)展學生的圖像識讀、創(chuàng)意實踐、美術表現(xiàn)等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小學的美術教學中,有很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容,在新一輪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下如何展開這些內容的有效教學,是美術教師一個重要的任務。本文以嶺南版小學五年級美術中《年畫》一課為例,在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引導學生對這一學習內容進行欣賞、分析、實踐。
1 品讀“喜慶”,在對比探究中發(fā)展圖像識讀素養(yǎng)
圖像識讀,是指對美術作品、數(shù)字圖像、影視作品或生活中各種圖像符號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質、技法和風格特征等的認識、比較與辨別。年畫是我國獨有的民間藝術形式,畫面往往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在《年畫》一課的學習中,學生需要學會感受、觀察、認識年畫作品中的造型、色彩、構圖、線條等表現(xiàn)形式的特征。
1.1 在造型夸張中讀出“喜慶”
筆者讓學生先從造型入手,展示了兩幅典型的年畫作品,畫面分別為河南朱仙鎮(zhèn)的《馬上鞭》的門神形象,以及名為《招財進寶》的現(xiàn)代年畫中的兩個胖娃娃形象,讓學生感受喜慶的畫面效果,對這兩幅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特點進行觀察,并且以填空的形式完成學案。
以下是學生在分組探究中得出的一些結論:
(1)《馬上鞭》里的門神形象手拿兵器,身材體形魁梧/強壯威武/高大威武,孔武有力;
(2)兩個胖娃娃活潑圓頭圓腦/活潑可愛/太胖太有福氣;
(3)這些形象跟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對比,特點是造型夸張/形象夸張/很夸張。
1.2 在構圖飽滿中讀出“喜慶”
要學生認識年畫作品的構圖特點,筆者采取了讓學生思考、對比、觀察等方法。學生對構圖作前后的對比,從而獲得直觀的感受,并且進行觀察分析。以下為教學片段:
筆者向學生提兩個問題:還有什么方法突出門神的威武或娃娃的可愛?
學生對于這個問題有點遲疑。
筆者展示同一門神形象的兩件作品,第一張構圖飽滿,第二張構圖不飽滿,再次重復問題:還有什么方法突出門神的威武?
“第一張!”一位學生說。
“為什么?”筆者問。
“因為構圖飽滿?!绷硪晃粚W生說。
“對,所以為了突出門神的威武或娃娃的可愛,年畫作品的構圖有什么特點?”筆者問。
“構圖要飽滿?!睂W生齊聲說。
1.3 在色彩艷麗中讀出“喜慶”
在分析色彩時,筆者讓學生在學案里完成以下的問題:
(1)數(shù)一數(shù),你在年畫《_____________》中看到的色彩有_____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為主。
(2)年畫的色彩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通過分析、完成以上的問題,普遍都能得出結論:年畫具有色彩艷麗,以紅為主的特點。
年畫作品中造型、構圖、色彩、線條等方面的形式是一個整體,讓學生逐一分析這些元素,幫助學生理解年畫作品的形式美感與喜慶效果的關系。
2 細析“吉祥”,在游戲探究中發(fā)展理文化理解素養(yǎng)
年畫在形式上具有喜慶的特點,在內容上也蘊含著“吉祥”的內涵。老師同樣需要創(chuàng)設活動,讓學理解年畫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2.1 在“吉祥”作品中理解作品中美好愿望的表達
筆者在本環(huán)節(jié)展示了一組年畫作品,讓學生觀察和思考:年畫分別通過什么表達美好愿望?
例如:
(1)蝙蝠——福,福氣;蓮和魚——連年,余,連年有余
(2)桃子,松柏,鶴——長壽;牡丹——富貴,繁盛
學生通過以上的學習,對年畫表達吉祥如意的內涵有了初步的理解。
2.2 在“吉祥”拼圖中體驗作品中美好愿望的表達
要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作品,最好的策略就是喚起他們的體驗。為了加強學生對年畫美好愿望表達的內涵有更深入的理解,筆者組織了體驗游戲,在講臺屏幕一側上提供了一組吉祥祝愿詞語——喜在眼前,平安有福,福壽雙全……,屏幕另一側提供了另一組形象——銅錢,蝙蝠,魚……
老師:請一位同學選一個吉祥祝愿語。
學生1:我選“平安有?!?!
老師:“平安有?!钡淖T缚梢杂媚男┬蜗蠼M合來表達?
學生2上講臺操作,把花瓶和蝙蝠的形象拉到了屏幕中央?yún)^(qū)域。
老師:為什么這樣組合?
學生2指著屏幕說:“瓶”加上“蝠”,就是“平安有福”。
老師:大家同意嗎?
學生:同意!
2.3 在“吉祥”拼圖中聯(lián)想和拓展主題和元素的表達
為了發(fā)揮學生的聯(lián)想與創(chuàng)意,筆者還留了讓學生自主探究的余地。請學生嘗試自己想出吉祥祝語,然后在屏幕上進行拼圖組合。例如“石榴”與“蝙蝠”的組合——多子多福;“牡丹”與“桃子”的組合——富貴長壽等等。
學生通過以上嘗試,進一步加強了對年畫在人們生活中的意義,提高了對年畫這種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理解。
3 勇試“創(chuàng)意”,在創(chuàng)作中發(fā)展創(chuàng)意實踐和美術表現(xiàn)素養(yǎng)
民間創(chuàng)作藝人對年畫中“形”的表現(xiàn),是憑著記憶和想象的,從“意”到形,形隨心變。因此,著眼于創(chuàng)意實踐和美術表現(xiàn)素養(yǎng),我們應該引導學生也不必拘泥于真實形體的比例大小,可以進行大膽的夸張變形。在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筆者通過回顧知識點,欣賞學生作品和教師范例的形式,在遵循年畫基本特點的基礎上,強調創(chuàng)作時要“大膽夸張”、“形式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圍繞自己想表達的主題和祝福,進行年畫的創(chuàng)意表現(xiàn),確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單位:廣州市天河區(qū)龍崗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