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鳴
幾番波折,一度被認為有可能在A股“借殼還魂”的“藍田”,在本周確定復出失敗。滿手珠寶卻資金鏈斷裂的東方金鈺,將中國藍田作為拯救自己的“白武士”,但最終因為未能答復上交所監(jiān)管函的問題而功敗垂成。在此次借殼疑云中,“藍田”過往的歷史再度被市場各方拿出來嚴格檢視,上交所三天內兩封監(jiān)管函劍指市場關注焦點,讓投資者的知情權得到保障?!瓣柟馐亲詈玫臍⒍緞彼圆惶?,而此次事件也說明,只要嚴格監(jiān)管,在A股隨便借殼并不容易,這對熱衷“囤殼”、“炒殼”的資本玩家來說,敲響了一記警鐘。
此次東方金鈺變更大股東引發(fā)市場如此大的關注,正在于擬引進的實際控制人中國藍田身上。雖然“此藍田非彼藍田”,但二者畢竟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除了重溫18年前藍田股份財務造假的歷史外,國內許多媒體也針對中國藍田總公司的背景進行了調查。大家最關心的莫過于中國藍田的真實控制人,以及是否具備重組東方金鈺的實力。正因為如此,上交所在短短三天內,向東方金鈺發(fā)出兩份監(jiān)管工作函。兩份監(jiān)管函都要求東方金鈺和中國藍田說明重組方的實際控制人、股東構成、是否需要國資主管部門批準,以及中國藍田本身和法人代表是否存在不得收購上市公司的情形。而在第二封監(jiān)管函中,特別提到“應當盡快如實回復”、“不得無故拖延”等,個中原因明顯和第一封監(jiān)管函發(fā)出之后,東方金鈺次日發(fā)布“延期回復”的公告不無關系。
在兩封監(jiān)管函發(fā)出,特別是第二封在時間上要求“不得拖延”之后,東方金鈺的“拖字訣”無法奏效,立刻以中國藍田未提供材料為由終止控制權轉讓。顯然,上交所的監(jiān)管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不僅如此,中國藍田的法人代表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輩子絕不進入股市”。雖然監(jiān)管函中提及的市場關心的問題沒有得到解答,但至少將不確定性擋在了A股外面,也算是另一種形式保障了投資者的知情權。這一事件也說明,在嚴格監(jiān)管的情勢下,隨隨便便就能借殼套利已經成為往事,可說是A股市場的一大進步。
不過,在市場疑問解答之前,東方金鈺僅僅停牌一個交易日便復牌,難免給人操之過急的感覺。在本周一、周二,東方金鈺連續(xù)兩天漲停,顯然市場上有資金在進行炒作。但這樣的炒作,對二級市場卻絕非好事。如果此次沒有上交所用兩封監(jiān)管函打破“拖字訣”,增加重組的朦朧預期,多來幾個漲停之后再澄清,股價回調的力度更大,無疑對追高的散戶投資者造成巨大的殺傷力。
為了避免投資者在追漲殺跌過程中受損,以及最大限度規(guī)避內幕交易,在上交所監(jiān)管函列舉的問題被解答之前,應當繼續(xù)停牌靜候回復結果。如果重組獲批,股價早漲晚漲早晚要漲,自然會把停牌期間的漲幅補回來;而如果重組未成,則會減少股價不必要的波動。通過適當的停牌機制,“停、聽、看”冷靜二級市場的情緒,不失為一種解決方式。從重組落空之后股價的走勢來看,參與東方金鈺炒作的資金虧損幅度有限,提前兩天介入的甚至還有盈利。其中固然有市場整體回暖的影響,也有東方金鈺并非ST股,回旋余地較大的因素,但還是折射出不少資金對超跌垃圾股炒作的鐘愛。面對這樣的氛圍,應當建立起更完善的停牌機制,在監(jiān)管函答復之前不予復牌,才能更好地保護中小投資者。
由于“藍田”造假往事影響太大,18年的時間并不能讓市場遺忘,因此東方金鈺易主被各路媒體放大檢視。從以往的經驗來看,A股涉及借殼、重組的事項往往會造成股價的大幅上漲,假重組渾水摸魚也不在少數。如果能夠通過這個時間,建立起事前防堵機制,讓重組過程中信息的真實性、透明化、及時披露落到實處,才能給市場留下寶貴的資產。
此外,市場對“藍田”的擔心并非是無病呻吟,事前防范、事中監(jiān)管、事后索賠才能杜絕類似18年前“藍田造假”事件的重演。特別是在事后索賠階段,引入集體訴訟制才能真正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筆者設想,每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都向交易所無償劃撥1股,一旦發(fā)生造假事件,交易所以投資者的身份提起訴訟,一旦勝訴的話,在集體訴訟制的情況下,其他符合條件的投資者也可獲得相應賠償。唯有如此,“賠到破產”才不會成為空言,A股才能向建立“不敢造假”的制度建設邁上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