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娟
【摘要】本文主要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方面為提高學生作文思辨性的相關問題的概述,而這一部分又分別包括了提高農村高中學生作文思辨性的必要性分析,對思辨含義的分析以及對于學生思辨能力差的原因的分析。通過這三個方面的內容來對學生作文的思辨性進行了概述。第二個方面則為提高農村高中學生作文思辨性教學的價值以及重難點分析,具體內容則如題目所示,分別包含了教學的價值以及教學的重難點。第三個方面則為提高農村高中學生作文思辨性的教學策略的探究,而在這一部分當中則主要包含了四點教學策略,分別為立足課內,從教材中挖掘豐富的思辨素材;延伸課外,關注焦點,激發(fā)濃厚的思辨興趣;運用哲學原理,增強辯證論述的力量;通過創(chuàng)作實踐,提升學生作文的思辨能力。
【關鍵詞】農村高中學生;思辨性;教學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按照目前高考作文的變化趨勢分析,思辨能力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所以下文中則對提高學生作文思辨性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說明,包括思辨教學的必要性、思辨的含義、農村學生思辨能力欠缺的原因以及相關的具體策略等多個方面。
一、提高學生作文思辨性的相關問題概述
(一)有關于提高農村高中學生作文思辨性的必要性分析
從古至今,作文都是檢驗學生語文素質的最有利的證明。高考語文考試中作文一直是最受關注的部分之一,而對近幾年考試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預測,就不難發(fā)現(xiàn)其內容越來越關注現(xiàn)實,重視思辨能力。這也就意味著關注現(xiàn)實,重視思辨能力的考查是未來作文命題的發(fā)展趨勢?,F(xiàn)實情況卻是,學生普遍不會說理,尤其是農村高中學生,文化底子薄弱,知識面不廣,寫議論文就是純粹的“名人開會”“名言薈萃”。宿構、套作成風。更談不上具有什么思辨能力。而我們的作文教學指導使議論文已經演化成應試的“高考體”,大多數(shù)注重怎樣從材料中找到核心立意,怎樣用萬能式,或并列式或遞進式構建我們的議論文。學生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語言。近些年只有上海地區(qū)對作文思辨性有一定的研究。面對新形勢,我們期待通過提高對于學生作文思辨性教學的研究,能幫助農村高中學生更多地關注社會現(xiàn)實,能夠學會對身邊的人和事進行思考,從而提高自身的思辨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傊?,對農村高中學生作文的思辨性,加以提高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思辨含義分析
要想對農村高中學生作文的思辨性加以提高就必須要明白何謂“思辨”,或者說要明白什么叫做作文中的思辨,而所謂的作文當中的“思辨”,則可以簡單理解為“獨立的,多層次的,多角度的,科學的思考分辨作文命題,提煉立意”。這也就是所謂的思辨在作文當中的含義。而同時也只有掌握了思辨的真正含義,才能夠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思辨能力。
(三)學生思辨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現(xiàn)有學生,尤其是農村高中學生思辨能力差的原因主要包含了四個方面。第一為學生知識面不廣,知識積累不夠豐富,導致看問題片面、孤立、缺乏深度。第二為學生思想陳舊,人云亦云,基本喪失思辨能力,導致文章主題陳舊、千人一面。第三為學生懶于思考,思辨興趣不濃,思辨惰性強,導致作文幼稚,缺乏深度。第四則為教師沒有在教學中強化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思辨水平低下。這幾個方面都是造成學生思辨能力差的原因,也只有先對原因進行分析,才能夠順利開展后續(xù)的教學工作。
二、提高農村高中學生作文思辨性教學的價值以及重難點分析
(一)提高農村高中學生作文思辨性教學的價值分析
提高農村高中學生作文思辨性教學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了兩個方面,第一方面為理論價值。本課題試圖通過組織相應的課題研究來對語文教學中此方面的教學進行理論的豐富與補充,為后來的研究提供理論價值。第二方面則為實踐價值,而實踐價值又包含了兩點,首先通過本課題的實踐研究,有利于課堂教學的發(fā)展,使學生在寫作時能夠更加科學多面地對作文的相關命題內容進行分析,提煉出有效的立意,提高學生成績。其次通過本課題的實踐研究,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地關注社會現(xiàn)實,激發(fā)深度思考,提高學生思辨能力。
(二)提高學生作文思辨性重難點分析
提高學生作文思辨性重難點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方面體現(xiàn)在引發(fā)學生辨證性思維之上。引發(fā)學生的思辨性思維是在本課題當中所面臨的第一個重難點。而要想真正引發(fā)學生的辯證思維,就必須打破其固有的,相對來說較為片面的思維,而這就是對于教師的考驗了。教師必須通過其相應的引導來引發(fā)學生主動進行改變,打破其固有的思維方式。而放棄或者說是打破傳統(tǒng)思維方面的改變往往是十分艱難的。所以從這一點就是提高學生作文思辨性的重難點之一。第二方面則體現(xiàn)在提高思辨的深入性之上。深入性這個詞語還是十分好理解的,而將其放到寫作之中,我們則可以將其理解為立意的深入性,而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立意的深入性,或者說是提高學生思辨的深入性,則需要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能夠真正明白命題的含義,了解命題人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從表面的文字之中來了解隱藏在其表面之下的深一步的意義,而要想真正提高學生寫作思辨的深入性也是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精力的,其同樣是本課題的研究難點之一。與此同時,其也是評分標準里的要求之一。
三、提高農村高中學生作文思辨性教學策略探究
(一)立足課內,從教材中挖掘豐富的思辨素材
要想真正提高農村高中學生作文的思辨性教學,那么立足課內,從教材中挖掘豐富的思辨素材絕對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每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往往只注重知識點的掌握,而往往忽視了對學生思辨能力的訓練。其實語文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思辨素材,而且這些素材都是學生熟悉的,運用起來更能激發(fā)同學們思辨的興趣。比如,教學話劇《雷雨》時,可讓學生探究討論“周樸園是否真愛魯侍萍”這個問題,這樣一石激起千層浪,既訓練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又活躍課堂氣氛。
(二)延伸課外,關注焦點,激發(fā)濃厚的思辨興趣
除了立足課內,從教材中挖掘豐富的思辨素材之外,延伸課外,關注焦點,激發(fā)濃厚的思辨興趣同樣是提高農村高中學生作文思辨性教學的策略之一。具體做法就是要在課余時間,多引導學生對社會上的熱點、焦點話題進行關注并思考,這些話題時代感強,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思辨的興趣。通過對熱點的關注思考,逐漸形成自己對人和事、問題的一些看法和觀點,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思辨思維。同時,鼓勵學生閱讀報紙雜志上的一些評論文章,如社論、卷首語、讀后感等。注意聆聽一些學生能聽懂的演講、大專辯論會,注意觀看《焦點訪談》,著重注意聆聽主持人的評論等等。
(三)運用哲學原理,增強辯證論述的力量
若能有效地在作文中運用哲學原理,那么文章的辯證論述必定會變得更加有力,更加令人信服,所以運用哲學原理,增強辯證論述的力量也是教學的策略之一。但是哲學原理包含內容廣泛,在進行寫作之時自然不可能全部應用,而在日常的教學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進行議論文寫作之時重點學會運用包括聯(lián)系、發(fā)展、對立統(tǒng)一等在內的幾個常用的哲學原理??傊瑢W會運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或者說學會在寫作當中充分地應用到一些普遍被認同的哲學原理,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夠使整體的辯證有理有據(jù),更加具有說服性,關鍵是能夠使觀者明白作文當中所蘊含的條理與含義,使其能夠深入地了解寫作者的意圖。而當整個作文變得條理有序,表達觀念更加明確之時,其辯證論證的力量自然也就得到了增強。
(四)通過創(chuàng)作實踐,提升學生作文的思辨能力
只有通過實踐,才有可能真正使學生感受到何謂思辨,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在寫作之時的思辨能力,所以通過實踐的創(chuàng)作,提升學生作文的思辨能力同樣是教學的有效策略之一。而在具體的作文實踐中,教師可以從如何立意深刻新穎,如何論證嚴密全面這兩方面進行引導,讓學生寫出真正富有思辨性、富有個性的好文章。教師在進行引導之時同樣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包括由淺入深,提升思維品質,由此及彼,打開聯(lián)想之“窗”以及推陳出新,轉換角度思考三點。而所謂的由淺入深,就是指在進行立意分析之時不能夠直接地深入主題,還需要先對表面意思進行分析,進而再一步進行深入挖掘,以此來提高思維的品質。而由此及彼,則是指要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打破學生思想之間的禁錮,使其能夠由一事物聯(lián)想到另一事物,使其思維真正變得開放。而推陳出新,轉換角度思考,則是指在寫作之時不能夠將思維局限于某一角度,而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全面地對立意命題進行思考。也只有真正做到了這幾點,才能夠使學生作文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四、結語
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對于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而希望通過文章中的有關研究能夠引導學生從過去的議論文三部曲中走出來,把眼光放長遠些、寬廣些。不再簡單地寫套話、官話,不再把那些死去的或活著的人翻來覆去地不斷在文章里重復,加強文章的邏輯性、思辨性。
參考文獻
[1]何麗娜.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作文思辨能力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8(8).
[2]周艷麗.淺談如何提高學生作文的思辨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 (5).
附 注
課題項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項目標號:JZ160500(福建教育學院資助)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