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志偉 袁善航 韓薇
摘 要:豬喘氣病是規(guī)模養(yǎng)豬場三大難控疾病之一,發(fā)病率高,死亡率低,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影響豬的生產性能發(fā)揮和養(yǎng)豬場的生產利潤。作者首先從多病原學、致病機理和臨床癥狀對其進行詳細介紹,隨后提出了養(yǎng)豬場預防控制對策。
關鍵詞:豬喘氣??;豬肺炎支原體;豬
豬喘氣病是規(guī)模養(yǎng)豬場三大難控疾病之一,發(fā)病率高,死亡率低,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影響豬的生產性能發(fā)揮和養(yǎng)豬場的利潤。豬喘氣病被稱為門戶疾病,是打開其他疾病的鑰匙,是規(guī)模豬場需要重點關注的疾病之一。
豬喘氣病是由豬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 hyo)引起的一種發(fā)病率高、死亡率低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該病遍布世界各地,30%~80%的屠宰豬有此病。它可導致豬的生產性能下降,如日增重可下降2.8%~44.1%、料肉比降低可達22%,影響豬的上市日齡,引起很大的經濟損失,單純MH感染可導致每頭損失6.8元,混合感染則導致每頭損失68元。
1 病原
豬肺炎支原體屬于支原體屬,無細胞壁,呈球狀、點狀、桿狀等多種形態(tài),革蘭氏染色陰性;對外界環(huán)境和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強,分離培養(yǎng)緩慢又復雜且難以成功,又易被污染;可在細胞外生長,定植在呼吸道纖毛上,并引起纖毛的損傷。
2 致病機理
M. hyo有多個病原蛋白,可定植在呼吸道纖毛上,纖毛受損導致來回擺動減弱,其清除功能明顯下降,俗稱“開門員”。M. hyo感染豬并定植后,可造成大量的肺臟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引起局部炎癥反應而造成肺臟損傷,改變肺泡巨噬細胞功能,從而導致其吞噬及清除功能下降,造成持續(xù)感染(254 d); M. hyo感染豬后也可引起動物機體免疫抑制,造成其抵抗力下降而招致繼發(fā)感染。對常見的豬圓環(huán)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而言,M. hyo會增加它的病毒載量,并延長病毒在動物體內存在的時間,協(xié)同其促進肺部和淋巴病變,進而提高斷奶仔豬多系統(tǒng)衰竭綜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發(fā)生率。M. hyo是導致PMWS暴發(fā)的極其重要的協(xié)同因子。
3 流行病學
M. hyo幾乎存在于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但是不同豬群的發(fā)生率存在差異,介于30%~100%。M. hyo的潛伏期差異也較大,病程長短不一,可持續(xù)數(shù)月。M. hyo的發(fā)生沒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8—12月的秋冬季節(jié)多發(fā)),在豬群間的傳播速度很慢。在同一群中,直接傳播的概率是間接傳播的7倍,不同年齡、性別、品種的豬均可感染。M. hyo最早就可定植在產房的豬中,出現(xiàn)臨床癥狀往往在9周以上。
4 傳播途徑
帶菌豬是M. hyo的主要傳染源,M. hyo可從種豬傳給仔豬,也可水平傳播,如經呼吸道傳播,包括鼻對鼻接觸、噴嚏、咳嗽等途徑。M. hyo可在3.2 km~4.8 km之內經空氣傳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豬群間感染較慢。
5 臨床癥狀(表1)
在臨床上,豬單獨感染M. hyo的概率不多,大多是混合感染,導致發(fā)燒、深度呼吸、食欲下降,主要表現(xiàn)為干咳,有的甚至不咳嗽,但可持續(xù)幾周到數(shù)月。感染豬的肉料比、日增重、整齊度等明顯降低。豬經人工感染 10 d~14 d后會出現(xiàn)咳嗽,4~5周達到高峰,然后逐漸下降直至消失。
6 病理剖解
豬感染M. hyo后,會在其肺尖葉、心葉、膈葉和中間葉的前腹部出現(xiàn)與正常組織界限清楚的融合性支氣管肺炎或支氣管肺炎病變,病變呈現(xiàn)紫紅色到灰色的實變塌陷,俗稱“肉樣變”。
7 診斷
7.1 臨床診斷
根據發(fā)病豬的臨床癥狀和較差的生產性能做出初步診斷。
7.2 實驗室診斷
在初診的基礎上,對病死豬進行剖解,觀察肺病變。
⑴采取鼻、喉、氣管棉拭子進行PCR/NPCR/QPCR檢測。
⑵ELISA檢測
與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PCV2、豬流感、豬胸膜肺炎和巴氏桿菌同時檢測。
8 措施
8.1 凈化
8.1.1 養(yǎng)豬場要求
⑴首先是核心種養(yǎng)豬場凈化,其次是商品母養(yǎng)豬場。
⑵飼養(yǎng)采用兩點式或多點式。
⑶員工素質高且有良好的配合度。
⑷要有足夠多的后備豬舍。
⑸能夠定期合理采樣檢測。
8.1.2 凈化原理
⑴由于野毒感染帶毒時間最長為254 d,因此應該封群8個月以清除病原。
⑵封群后給母豬群和仔豬群添加藥物協(xié)助清除。
⑶接種支原體疫苗免疫,母豬群可減少排菌和對環(huán)境的污染,仔豬可提高生產性能,最終實現(xiàn)縮短轉陰時間。
8.2 藥物
⑴全群用藥,并且在同一時間進行。
⑵泰妙菌素至少連續(xù)使用2周。如果針對母豬群,養(yǎng)豬場可在飲水或飼料中添加230 g/t林可霉素或者200 g/t替米考星,連用3周;如果針對仔豬群,養(yǎng)豬場應在仔豬出生當天和第14天按1 mL/40 kg體重的劑量注射瑞可新,連續(xù)注射4周。
8.3 注意事項
⑴M. hyo可能會定植在感染豬的體內,但血清抗體仍呈陰性,易造成誤診。另外, M. hyo可能沒有侵入到感染豬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導致豬產生抗體的速度慢且多變。
⑵后備豬引種日齡60 d~100 d,早期感染機體達不到對免疫系統(tǒng)的刺激閾值。
⑶引入足夠多的后備母豬,至少維持 240 d以上的配種計劃。
⑷后備母豬感染M. hyo非常重要,可采取自然感染法,60 d接觸本場毒,100 d前確認感染,250 d后分娩。
⑸保證封場結束時所有母豬都在10月齡以上。
⑹在分娩前200 d以內感染的母豬會在哺乳階段排毒。
⑺后備母豬最容易在分娩前200 d感染 M. hyo,應注重配種舍管理且妊娠前期不能用藥。
⑻接種疫苗不能阻止M. hyo的定植和感染,一旦感染,疫苗不能清除M. hyo。
⑼斷奶仔豬感染M. hyo的數(shù)量會決定其在育肥期間的發(fā)病程度和生產性能。
⑽母豬在哺乳期排毒會使仔豬受到感染。
⑾豬感染M. hyo后的排毒時間為240 d,要防止陰性豬在這段時間內與其接觸。
⑿確保所有后備母豬都感染本場的 M. hyo,封場時間從最后一頭后備母豬感染 M. hyo開始;母豬群90 d免疫一次,減少垂直傳播,縮短排毒時間。
⒀接種疫苗不能給豬提供完全的保護,僅產生部分保護。通過降低豬肺臟中M. hyo的數(shù)量可以減少肺的損傷和排毒量,降低病變程度,改善臨床癥狀和生產性能。
⒁若母豬群呈M. hyo陰性(PCR陰性),斷奶仔豬感染的可能性很小,反之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兩者感染M. hyo狀態(tài)的比例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