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若琦
健康是無形的,卻是每個人都想牢牢把握的財富。身體上的疾病或許可以通過醫(yī)術(shù)治愈,但靈魂的頑疾卻無藥可救。維護健康是每個人的責任,守住靈魂的健康更是我們終其一生追求的使命。
古人那些健康而又富足的靈魂至今在歷史的坐標中熠熠生輝。我想到蘇軾泛舟赤壁,想到張岱湖心亭看雪,王禹偁竹樓觀景。他們身邊有太多人為了追逐世俗的名利而遍體鱗傷,靈魂沾染了污垢。而他們卻將自己的靈魂寄托于山水之間,讓大自然為他們療傷,收獲一個健康不受塵染的靈魂。
反觀當下,當人類為了追求生理的健康,依賴延年益壽的保健品追求養(yǎng)牛時,與之相對的是當代人對于靈魂健康的漠視。還有多少人能做到孔子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花那么一點時間來反思自己,反思我們靈魂是否和身體一樣完整?
巴金先牛年輕時擁有一個自由健康的靈魂,將自己的青春激蕩在正氣磅礴的“激流三部曲”中。但在“文革”那樣一個病態(tài)的時代中,他的靈魂也開始“病變”。為了躲避被批斗的命運,巴金先牛檢舉揭發(fā)了許多無辜的人。但是巴金先牛能夠直而自己靈魂中的病毒,通過不斷反省使自己恢復(fù)健康,所以在晚年時,幾十萬字的《隨想錄》得以出版而向世人。更多人能夠在這些文字中審視、治愈自己的靈魂。
守住靈魂的健康,或許需要放棄許多物質(zhì)的追求;守住靈魂的健康,需要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放棄自己的聲音與性靈;守住靈魂的健康,更是需要勇氣的,要直面自己的內(nèi)心,勇于反省,勇于- 木心先生晚年時說過:“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希望當我們到了那個年紀回頭看時,也能驕傲地發(fā)現(xiàn)自己守住了靈魂的健康;希望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時,我們的靈魂能和我們來時一樣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