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翻譯教學中應注重導入語篇知識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能力。翻譯過程中字、詞、句的翻譯被納入語篇這一大背景中,譯者注重語篇的整體性及層次性,才能得到更加地道理想的譯文。
一、語篇知識導入的必要性
學生具備一定的詞匯量后,處理段落篇章的能力依然欠佳。孤立地翻譯字、詞、句導致翻譯過程舉步維艱。教師應及時導入語篇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引導學生把注意力從較低的語言層次擴展到段落篇章這些較高的層次。語篇分為兩個級層體系:操作級層和決策級層。操作級層指的是對信息單元的處理,主要體現(xiàn)在字、詞、詞組、小句和句子方面。決策級層指的是句群、次語篇和語篇。決策層級制約操作級層的各層次,決策級層也是操作級層的活動背景,從對原文字句的理解到譯文字句的構建都必須以決策級層為參照,但反過來看,決策級層又是操作級層各層次的集大成之處,體現(xiàn)著這些較微觀層次的綜合效應。紐馬克認為在翻譯實踐中“篇章是最后的仲裁,句子是翻譯操作的基本單位,而大部分的難題都集中在詞匯單位,如果不是詞語上的話。”因此,翻譯的具體操作是以句群和語篇的特點為導向,以語篇為最終仲裁展開的。
理解是開展翻譯的第一步。原文的社會政治文化背景,語篇的整體結構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是教師引導學生首先關注的對象,而不是傳統(tǒng)翻譯教學語法化式地分析字、詞、句。把握全篇特點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每個詞,句子和段落,理清原文作者的思路,處理字、句、段之間的銜接連貫。學生把每句話都翻譯好不等于完成整個語篇的翻譯。雖然語篇是由一個個句子疊加組合而成,但是語篇意義不是語句的簡單機械疊加。在翻譯各個語言層次時,譯者的側(cè)重點各有不同。翻譯字詞,搭配問題是關鍵;翻譯句子時,借助語法知識進行句子成分解析是譯者的主要工作;翻譯段落時,句子之間以及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是重中之重。譯者孤立翻譯出來的句子需要放在語篇的大范圍中檢驗語義之間是否存在脫節(jié)甚至是矛盾。譯文質(zhì)量的好壞離不開決策級層的檢驗。
二、語篇知識分為銜接和連貫兩部分
1.銜接知識在翻譯教學中的運用
譯文語句間的銜接是影響譯文行文是否流暢達意的關鍵因素之一。銜接是將語句聚合在一起的語法和詞匯手段的統(tǒng)稱,即用語法和詞匯手段所達到的行文連貫。韓禮德認為銜接有四種途徑:照應(reference)、省略和替代(ellipsis,substitution)、連接詞語(conjunction)和詞匯銜接(lexical cohesion)。其中,照應、替代、連接詞語和詞匯銜接都是詞匯手段,只有省略屬于語法手段。翻譯教學中,學生需要對源語和譯入語的銜接手段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英語或者法語。英語或者法語屬于形合語言,依賴于各式各樣的銜接手段,比如連接詞,代詞等等。無論是在理解原文還是在構建譯文的過程中,對于英語或法語語篇銜接的認識把握以及運用,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另外,英語或法語句子結構復雜,經(jīng)常出現(xiàn)主從復合句。為了原文作者表達復雜的思想,法語譯文中經(jīng)常需要有主從復合句。一般的做法是:通常用復合句的主句或一個單獨的句子作為表達中心思想的句子;也可以借用帶有明顯標記的從句把中心思想的內(nèi)容翻譯出來;其它闡述性的內(nèi)容分別安排為其他的單個句子、作定語或狀語的短語、各類從句等。至于句子和短語之間的安排,內(nèi)容較為密切的相互比較貼近。這樣構成一段主次分明、脈絡清晰的英語或法語段落。
翻譯教學中,學生對于英語或法語原文的理解會遇到各種障礙,其中一個因素就是由于英語或法語忌諱相同詞匯的反復使用,原文作者會想方設法借用同義詞、近義詞、上義詞、下義詞和概括詞來表達本該重復的原詞。如此一來,不同詞匯給學生的原文理解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在翻譯過程中,識別這些詞匯,利用同義銜接確定譯文選詞,才能保證上下文敘述一致,達到流暢明晰的效果。
2.連貫知識在翻譯教學中的運用
漢語中有很多的詞組堆疊句,翻譯起來要合乎法語語法規(guī)則。趙元任認為漢語的主語謂語應該當做話題和說明來看待。漢語復句有時完全不用關聯(lián)詞語,表現(xiàn)為以話題為中心的詞組鋪排格局,即“流水句”。因此在翻譯教學中,漢語譯文的連貫是難點。
連貫是詞語、小聚、句群在概念、邏輯上合理、恰當?shù)剡B為一體的語篇特征。連貫的語篇全篇從頭到尾貫穿有一個內(nèi)在的邏輯結構,有機地串接所有概念在一起,達到時空順序清晰,邏輯推進層次分明的效果。連貫是將一個個詞語、小句連成更大的語義結構的一種邏輯機制,連貫是交際成功的重要保證之一。
漢語譯文具有簡潔的特點。以言簡意賅的漢字組成流水句,連動句等等,以達到文從字順的效果。語篇的基礎是句子,學生具有良好的句法構成知識才能寫出正確、貼切的句子,關鍵是要寫出為主題為全篇服務的有力的句子。如果逐字死譯,得到的必然是佶屈聱牙,翻譯腔很重的譯文。不注重語篇的大背景,邏輯層次不清晰,不規(guī)范,甚至扭曲、混亂,哪怕每個詞都翻譯得準確到位,翻譯效果也必定是大打折扣。學生習慣一句一句地翻譯,如果只照顧到每一個孤立的句子,翻譯出來的就是一個零散的,缺乏整體性的一串散句。雖然從操作級層的句子層面來看沒有問題,但是放入段落語篇無法達到連貫的目的。因此,從交際的角度來看,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整個段落語篇作為一個整體來看,這樣的約束可以避免思路渙散,隨意發(fā)揮。句子的翻譯必須服從段落和語篇的整體要求,才能把握好語篇分析的大局觀。
分析漢語原文的段落內(nèi)部和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后才考慮將其譯成英語或法語。嚴肅認真地翻譯好每句話還不算是完成翻譯任務。因為我們不是說譯文的哪個句子有錯誤,而是因為它沒有與這一段落語篇的中心意思產(chǎn)生聯(lián)系,沒有以段落語篇為核心來考慮字詞的使用,結果造成中心意思不明顯,削弱整個語篇的表達效果。反之亦然,有些譯文的中心意思突出明顯,正是以段落語篇作為參考,注意使語言形式與原文一致,注重各語句之間的關系,使它們?yōu)橐粋€中心思想服務。
銜接和連貫不是孤立的文本現(xiàn)象,而是在實際的翻譯實踐中應該熟練運用的基本知識。真正促成跨文化交際的翻譯操作模式是語篇翻譯。在翻譯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極力克服就詞論詞和就句論句的不良傾向,盡量做到立足于句子,放眼于語篇。
三、結語
在翻譯教學中,教師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增強學生原文理解和譯文表達的能力,努力提高源語和譯入語的閱讀和寫作水平。首先,鼓勵學生課外大量廣泛閱讀原版材料,不斷豐富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感悟力。熟悉語言在語音、詞匯、語法、句法、修辭以及思維差異的同時積累文化背景知識。正如大師呂叔湘所言:“了解原文的第三道關,就是字典不能幫忙的那些東西: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人情風俗、俚語方言、歷史上的事件和小說里的人物,五花八門,無以名之,名之曰雜學”。其次,督促學生提高漢語寫作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翻譯腔。通過閱讀大量的現(xiàn)當代優(yōu)秀漢語文學作品,學生逐漸學會正確使用漢字和句型結構,熟練駕馭和自如運用漢語。一個完整的段落組成一個完整的話語單元,經(jīng)常強化練習段落寫作技能,很大程度上等于訓練整個語篇的寫作能力。通過對段落的深層剖析,夯實學生們的寫作基礎很有必要。再次,積極完善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過程。翻譯技巧和翻譯理論的學習要落實到每一次的翻譯任務中去。認真負責地閱讀原文,一絲不茍地翻譯,一步一個腳印,積累翻譯經(jīng)驗和歸納翻譯技巧,不斷提高翻譯水平,做一個對原作“盡窺其妙”,對譯作“下筆如有神”的譯者。
參考文獻:
[1]李運興.英漢語篇翻譯[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李運興.語篇翻譯引論[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3]孫致禮.新編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4]趙元任.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集[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
作者簡介:
喬莉萍(1985--)女,山西介休人,碩士,濱州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翻譯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