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大箴
惲南田在《南田畫跋》中記:“筆墨本無情,不可使運筆墨者無情,作畫在攝情,不可使鑒者不生情。”這里,惲南田用了四個“情”字,說明情的不同表現(xiàn),都是心靈對印象的直接反映??v觀中國歷代的花烏畫,從宋代趙佶的《芙蓉錦雞圖》,明代徐渭的《雜花圖卷》,到清代惲南田的《五色菊花圖》、鄭板橋的《叢竹圖》等,我們都可以細微地欣賞到這種“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的文人最高意境,彰顯中國花鳥畫的生機盎然、搖曳生姿、潤澤吐芳,使得畫中每個細節(jié)都洋溢著韻律。潘天壽先生認為:“我國的花烏畫的成就,是站在世界的最前列的。”
1962年,郭志光考上了中國最早的高等美術學府之一——浙江美術學院(現(xiàn)中國美術學院)的花鳥科,那是浙美第一屆分科招生,全國只招了三名花烏畫學生。從此,郭志光投身于花烏畫的藝術生涯五十余年。
1942年,郭志光出生于博大深厚的齊魯文化之地濰坊的—個書香世家,爺爺曾是—位小學校長,喜歡書畫收藏,后來成為國畫大家的郭味蕖和于希寧當年都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中學時,他曾受教于著名畫家徐培基、侯卓如先生。郭志光從小就在這樣的翰墨氛圍和書香氣息中耳濡目染,受到了傳統(tǒng)藝術的哺育和滋養(yǎng)的同時,又加上自己的刻苦勤奮,終于得到進入高等學院深造的機會。當時潘天壽先生親自出題,不考素描,只考花鳥,足見他對花鳥畫技巧的重視。在校期間,郭志光深受潘天壽之壯美、吳茀之之健拔、諸樂三之渾厚等前輩藝術風格的影響,也從他們的人格和品德等方面獲得教益。當年聽陸抑非和陸維釗先生的課,—個“活”,—個“嚴”,讓郭志光終生難忘。除了課程,郭志光還大量臨摹和研究李苦禪和吳昌碩的筆墨,又從八大山人那里學品位,努力培養(yǎng)他自己特有的畫風:凡舉筆落墨間,剛而有柔,潤而不枯,知白守黑,氣韻縱橫,墨魂畫魄盡顯格調中。多年來,郭志光深悟中國傳統(tǒng)繪畫“氣韻生動”乃“六法”之首,牢記潘天壽先生諄諄教導:“中國畫以意境、氣韻、格調為最高境地。”
“意境”,一直是傳統(tǒng)花烏畫家追求的理想境界。尤其隨著明代水墨大寫意花烏畫興起,中國花烏畫在造型上不再拘泥于物象的形似,而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強調抒情言志,同時努力體現(xiàn)畫家自己的藝術個性。經(jīng)過多年的鉆研,郭志光將八大山人作品中的黑白和構圖處理,結合他對吳昌碩繪畫的體會,作畫時認真對待奔放與法度、精微與氣魄之間的關系,并在虛實相生、剛柔互補中秉筆落墨,把繪畫的結構與筆墨疏密結合得恰到好處,強調客體物象與主觀感情的統(tǒng)一,構筑出一幅幅水墨大寫意花烏作品,如《湖光十色》《風雨同行》《五彩秋韻眠東風》《喜秋晴》等作品。
吳茀之先生在評價潘天壽先生的畫時用了六個字——“重氣機,講格調”。幾十年來,郭志光一直將其作為自己藝術創(chuàng)作的準則,并對潘天壽作品的研究頗為深透。從繼承方面來說,作為浙江美院花烏科的學生,郭志光并不僅僅以能模仿老師筆下的一只烏、一塊石頭而滿足,他通過觀察、寫生,體會老師的經(jīng)驗,在有自己感受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賦予作品以自己的個性特色。相對氣韻、意境來說,繪畫的格調更難把握,可以說是—種墨魂畫魄,反映作者的精神境界。長期以來,郭志光注重人格和畫品修養(yǎng),在畫面中自然流露出一種正大氣象,這見于他的《氣骨崢嶸》《遠瞻云際》《雄無可爭》《云霄萬里來》等作品。
郭志光說:“我想把花烏畫的題材擴大到人周圍的環(huán)境,并不是畫一枝花、添一只烏就是花烏畫,花鳥畫應該表現(xiàn)人與周圍自然生態(tài)的感情。”也就是說,花烏畫的立意往往關乎人事,它不是為了純粹描花繪烏。在這一點上,郭志光推崇齊白石畫中的人情味、生活味、傳統(tǒng)味,那種用簡約直率的筆觸,精于傳神達意,同時又幽默天真,飽含濃濃的人文情愫和生活意趣,哪舊是畫幾顆櫻桃、畫一只蝦都讓人感覺與生活拉得很近,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郭志光的《魚之系列》《荷之系列》《鶴之系列》,濃濃地表現(xiàn)出自然生態(tài)與人相呼應的氣息。從筆墨上看,他也從重視水墨開始到關注彩墨的探索,郭志光的彩墨作品看似濃妝而不艷麗,鮮活、生動,豐富、渾厚,折射出畫家自身的精神空間和心靈圖景,能讓人沉浸在他營造的具有縱橫氣韻的鳥語花香中。
郭志光不論是畫雄鷹、熊貓、山貓、蒼鷲、游魚、白鶴、蟲蛙,還是花木、奇石、山野、濕地、瓜果,都寄寓物象飽滿的生命力。他在這方面的成果,既是來自他對于前輩先賢的傳承,也是他自覺進一步探索所取得的。他認為潘天壽等先生留下來的藝術經(jīng)驗,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拓展和發(fā)揚,所以他想在這方面做進一步的研究,并有所作為。他處理鷲、鷹、飛禽這些題材,從畫幅尺寸、筆墨形式、布局、境界等方面縝密思考,精心構思,追求宏大的勢和精妙的細節(jié)。他用陸抑非先生的話告誡年輕學畫者:—個好的藝術家永遠是“眼高手低”,—個不爭氣的畫家很可能是“眼低手高”。這句話的意思是:畫家的眼界高,藝術格調才高,繪畫的技巧要隨著眼界走。郭志光是—位眼高、手高、格調高的藝術家,他在花烏繪畫領域發(fā)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始終保持自己藝術的鮮活之氣和新銳之氣,既有傳統(tǒng)的繼承又有現(xiàn)代的開拓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