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孩子的安全,是每位父母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在兒童意外傷害中,道路傷害致死率排名第二,發(fā)生道路意外70%的原因在于成人看護不力!充滿危險隱患的生活習慣、薄弱的安全意識都會造成道路悲劇上演。因此,時尚育兒全媒體特成立“安全養(yǎng)育研究院”,希望通過多種形式的傳播,讓更多的家長意識到兒童安全出行的重要性,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行為意識和習慣。
Part1 來自世界衛(wèi)生組織:全球道路安全現(xiàn)狀
每年全球范圍內(nèi)因道路交通傷害而受傷和死亡的人數(shù)相當于全球五個最大城市的人口總和。近期,世界衛(wèi)生組織駐華代表處聯(lián)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fā)布了一組道路安全數(shù)據(jù),這些醒目的數(shù)字時刻在提醒著我們,許多交通事故是可以被避免的!
傷亡數(shù)_
道路交通事故每年造成全球125萬人死亡,高達5000萬人受傷。
●道路交通傷害是全球15—29歲人群第一位死亡原因。
●各國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高達GDP的2%~5%。
專家解讀
道路傷害,是全球所有年齡組的第9大死因,更是15—29歲人群的主要死因,同時也是首位致殘率原因。據(jù)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7年數(shù)據(jù)顯示:道路意外是1—14歲中國兒童第二死因,同時也是15—19歲中國兒童第一死因。每年有近2.2萬名0—17歲兒童因道路傷害而死傷,平均死傷人數(shù)3人/小時,男童是女童的1.8倍。步行和乘坐機動車是發(fā)生道路傷害的主要交通方式。
超速
車速越快,制動距離越長,發(fā)生碰撞的風險越高。
專家解讀
速度是道路傷害的第一殺手。有數(shù)據(jù)顯示:一名成年人如果被時速低于50公里/小時的汽車碰撞,死亡率在20%以下;但如果被時速為80公里/小時的汽車碰撞.死亡率幾乎為60%。因此,限定國家行車速度是降低速度的一項重要措施。按照最佳做法,城市中最高車速應當?shù)陀诨虻扔?0公里/小時,同時各地方又有確保當?shù)匕踩俣鹊南匏倭⒎唷?/p>
速度過快(超過限速)和速度不當(即在特殊天氣或光線下,進一步降低行駛速度)是造成速度風險的兩大要素,所以中國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對這兩項均有懲治的規(guī)定。
頭盔
死于交通事故的摩托車騎乘人員絕大多數(shù)死于頭部傷害。
摩托車頭盔可將死亡風險降低40%,將重傷風險降低70%。
專家解讀
在全球,道路傷害主要人群是行人、騎行者,其中騎行摩托車者為眾。而有數(shù)據(jù)顯示,這些道路死亡者中,頭部重創(chuàng)致死的比例占一半以上,因此,做好騎行者的頭部防護至關重要。
世衛(wèi)組織將佩戴頭盔作為騎行者的安全預防手段之一,號召全球各國加強立法。各國在制定頭盔相關法規(guī)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應適用于全部乘員。2.頭盔應符合一定的產(chǎn)品標準。3.佩戴頭盔須系緊扣好。
目前中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2億,頭盔也是保護電動自行車騎行者安全的有效工具。
安全帶
若不系安全帶,剎車或發(fā)生碰撞時,人會繼續(xù)以原速向前運動,可能會撞到車壁或飛出車外,造成嚴重傷害,甚至死亡。
●佩戴安全帶可以使駕駛者和前座乘客死亡率降低45%—50%,使輕傷和重傷風險降低20%—45%。
●對于后座乘客來說,安全帶可降低死亡和重傷率25%,輕傷率降低75%。
專家解讀
中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對使用安全帶早就有了明確規(guī)定,但目前我國安全帶使用率并不是很高。駕駛員使用率才達到一半以上;而副駕駛座和后座的安全帶使用率并不理想。因此,加強立法和執(zhí)法力度,是面臨的挑戰(zhàn)。
兒童安全座椅
●在時速50公里的碰撞中,孩子的重量將瞬間增加20倍,一個5公斤的嬰兒1秒內(nèi)將變成100公斤,這樣的力度和重量,是無法抱住孩子的。
●全球超過一半的國家實施兒童安全座椅使用相關法律,但僅覆蓋了全球32%的人口。
專家解讀
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12歲以下兒童不應乘坐副駕駛座位;兒童坐在后排,應使用與其年齡、身高、體重相適應的兒童約束裝置(兒童安全座椅和增高墊)。同時建議各國加強兒童約束裝置使用的立法,在歐美發(fā)達國家,兒童約束裝置的使用率已經(jīng)達到90%以上。
中國近十年來對這方面的立法和普及做了很大努力。截止到目前,已經(jīng)有不少地方出臺了法規(guī):要求4歲以下孩童在后座使用安全座椅;12歲以下兒童禁止坐副駕駛座。目前普及兒童安全座椅最大的障礙在于費用和使用的有效率。太多父母對正確購買和使用安全座椅一知半解,僥幸心理明顯,所以預期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據(jù)上海的數(shù)據(jù)顯示,70%的新生兒父母會給孩子購買安全座椅,但使用率30%都達不到。
禮讓行人
●全球每年死于道路交通傷害的行人多達27萬,相當于每天有740個行人死在路上。
●全球范圍內(nèi),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事件中,近半數(shù)為行人、騎自行車者和摩托車駕乘者。
專家解讀
對行人加強遵守交通規(guī)則宣傳同時,出臺保障行人步行安全的法律法規(guī),是預防道路意外有效措施之一。
2018年,我國各地開始重新加強執(zhí)法力度,出臺了對“不禮讓行人”處以警告和行政處罰的規(guī)定,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此外,在學校周圍也都嚴格規(guī)定不能超過30公里/小時的限速要求。同時轄區(qū)交通大隊也派交警和輔警,在上下學高峰期進行分流管理,最大程度確保兒童出行的安全。近些年在提高兒童出行可視度方面,學校和一些機構也都做了廣泛宣傳,用反光材料裝點服飾和書包,提高可視度。
酒駕
●中低收入國家的研究表明,受到致命交通傷害的駕駛員中有33%—69%為酒后駕駛。
●酒精對駕駛能力的損害,從血液酒精濃度很低時就開始了,濃度越高,風險呈幾何倍數(shù)增長。
專家解讀
酒駕醉駕都是危害公共安全的嚴重犯罪行為。在中國,自2011年以來,加強了對酒駕和醉駕的法律規(guī)定,近些年的打擊力度很大,將酒駕醉駕而引發(fā)的事故率降低了約20%。
分心駕駛
看手機一眼需要3秒 ,而假如以60公/小時開車時,3秒內(nèi)就盲開了50米。
國道路路致死性的事故中,16%涉及分心駕
看手機發(fā)生的事故率是普通狀態(tài)下的23陪,而打電話發(fā)生的概率是普通狀態(tài)下的2.8倍。
專家解讀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發(fā)展,道路傷害的成因中多了一項手機危害。拒絕分心駕駛,專注開車和走路,是未來需要不斷強調(diào)和普及的宣傳點。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曾經(jīng)在上海,對幾所學校的中學生做過走路聽音樂的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80%的學生都有手機,他們中一半以上的人在上下學的路上都有聽音樂的習慣,有30%的同學表示曾經(jīng)為此付出過被車撞或者剮蹭等傷痛的代價。因此,專心走路、騎車也是向步行者傳播道路安全的核心內(nèi)容。
急救
同等傷情的重傷員
30分鐘內(nèi)獲救,其生存率為80%
60分鐘內(nèi)獲救其生存率為40%
90分鐘內(nèi)獲救,生存率為10%
我們能做什么?
1.保持應急通道暢通,讓救護車通過。
2.學習創(chuàng)傷后緊急處理方法,并在車內(nèi)放置醫(yī)療箱等適用于緊急搶救的物品。
3.目擊或發(fā)生碰撞后,報警并設置警告標識。若有人員受傷盡快進行簡單搶救。
專家解讀
正確而及時的急救能力,是減少二次傷害的重要因素。除了在時間上要盡快處理,在決定急救方式上更要準確評估。這里有三個重要關鍵詞:
1.準確評估傷情:究竟是頭部重創(chuàng)還是四肢或者臟器,是否有大出血,是否傷到脊椎等。因為只有正確的評估,才能迅速采取正確的救助措施,同時也能及時告知120急救人員情況。
2.高效呼叫急救中心:120是急救電話,110是報警電話,122是道路事故報警電話,12122是高速事故報警電話。一般來說,發(fā)生了嚴重的交通事故,要第一時間呼叫122事故報警,清晰告知事故結果。許多城市的122已經(jīng)和急救中心聯(lián)網(wǎng),一旦接警,知道傷者需要急救措施,就會一起安排,無需再次撥打120急救。
3.學習其他情況應急處理:比如車墜入水里如何自救;遇到汽車著火,該如何逃離滅火;汽車發(fā)生了故障該如何處理等。
Part 2 出行安全這場考試,你能過關嗎?
有些看似安全的行為習慣,往往會導致意外的發(fā)生。這些問答題,可以幫助你了解正確安全習慣,提前預知潛在的危險,防患于未然,為寶貝平安保駕護航。
1.車上最安全的座位是哪里?
A駕駛座
B副駕駛座
C后排中間座 D駕駛員后排
E副駕駛后排
正確答案:C
解析:爸爸媽媽帶娃出行時一定要注意,副駕駛座是最危險的位置,千萬不要抱著寶寶坐在有安全氣囊的副駕駛座上。在都系緊安全帶的情況下,汽車內(nèi)5個座位的安全性由大到小為:后排中間、駕駛員后排、副駕駛后排、駕駛座、副駕駛座。
因為大多數(shù)交通事故都發(fā)生在車頭部分,而后排座位相較于前排,距離“撞擊點”相對遠一些,多出了緩沖區(qū),所以后排的整體安全性也就高于前排。
2.在車輛行駛過程中,以下行為錯誤的是?
A車輛行駛過程中,不能給寶寶吃零食
B寶寶哭鬧時,大人抱著寶寶坐在懷里
C讓寶寶不要在車上來回嬉笑玩鬧
D鎖上兒童鎖,不讓寶寶自行開關車窗或者車門
正確答案:B
解析:寶寶不喜歡安全座椅,哭鬧后家長就抱起寶寶坐在自己懷里;有些家長存在僥幸心理,覺得距離短就可以忽略不坐安全座椅;還有些媽媽在車里給寶寶哺乳……這樣的行為都是不對的,培養(yǎng)寶寶愛上安全座椅才是對寶寶的安全負責。
有數(shù)據(jù)顯示,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可使孩子潛在車禍傷亡率有效降低70%以上。請牢記,在車上,一定要讓寶寶坐上安全座椅,之前有過很多因媽媽在車上給寶寶哺乳而造成的事故,千萬要注意避免。
3.乘坐升降電梯時,以下行為不正確的是哪個?
A不讓孩子在電梯里跳躍
B不能依靠電梯門站著
C不可將手放在垂直電梯門旁
D任由孩子按電梯樓層
正確答案:D
解析:家長最好不要讓孩子單獨乘坐電梯,好奇心強的寶寶常常會在電梯里這里摸一摸,那里按一按,于是有時電梯會在每個樓層都停,孩子并不知道每個按鈕的作用,有些按鈕一旦按錯了,會給別人和自己帶來很多麻煩。家長也要告訴孩子坐電梯時不要在電梯里跑跳,這可能使電梯突然停運。不要將手放在垂直電梯門旁,防止電梯門開啟時,擠傷手指。不要倚靠電梯門站著,如果電梯門突然打開可能會發(fā)生危險。
4.乘坐電扶梯時,以下哪些行為是錯誤的?
A成人要抱著低齡寶寶乘坐扶梯
B乘坐電梯時要注意提起過長的褲裙,小心衣物卷入齒梳間造成危險
C不能將頭、四肢伸出扶手以外
D成人要推著嬰兒車上自動扶梯
正確答案:D
解析:爸爸媽媽帶寶寶去逛商場,坐自動扶梯時,千萬要小心,不要推著嬰兒車直接上自動扶梯,而是要收好嬰兒車,抱住嬰兒才可上自動扶梯。還要注意教育寶寶不能將頭、四肢伸出扶手以外,以免受到障礙物、天花板、相鄰的自動扶梯夾擊。
5.帶寶寶乘坐火車時,要注意以下哪些?
A選擇動車,臥鋪車盡量選擇下鋪
B不要讓寶寶在車廂內(nèi)走來走去
C讓寶寶遠離火車敞開的窗戶
D讓寶寶遠離熱水、刀具等危險源
正確答案:ABCD
解析:
A:帶寶寶乘火車要選擇環(huán)境相對較好的動車;乘車4個小時以上的旅程建議訂臥鋪,這樣大人寶寶都會輕松些。
B:火車行駛中,車廂晃動,寶寶很容易摔倒;上下火車時提醒寶寶注意腳下的縫隙,以免腳被卡住。
C:如果乘坐可以開窗戶的火車,注意不要讓寶寶將身體任何部位伸出窗外,最好遠離窗戶,以免被外面的物體劃傷或風沙迷眼。
D:當周圍有人吃泡面或喝熱水時,不要讓寶寶亂接近,以免被燙傷;在車廂里削蘋果或使用其他刀具時,使用完畢一定要擱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或藏起來。
6.關于兒童乘車安全,以下行為錯誤的是?
A兒童穿著羽絨服坐上安全座椅
B兒童系上安全帶坐在副駕駛上
G安裝安全座椅在副駕駛座上
D嬰兒可以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正確答案:ABCD
解析:
A:孩子不能穿羽絨服乘坐安全座椅,因為羽絨服蓬松狀的,里面有很多空氣填充。發(fā)生碰撞的時候,羽絨服就會被“放氣”,安全帶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就會增加,所以無法再起到約束作用。再加上羽絨服光滑的面料和強烈的慣性作用,孩子很可能從羽絨服中滑脫出來并被甩出去,發(fā)生致命危害。
B:兒童應該坐在安全座椅上,不能系上安全帶坐在副駕駛座上。因為車輛上的安全帶是按照成年人的尺寸設計的,在發(fā)生事故時,可保護成年人的安全。而當兒童乘坐車輛時,由于兒童高度不夠,肩帶和鎖骨的位置不對應,安全帶并不能將其穩(wěn)定地固定在座位上,會有致命的勒頸傷害可能。讓寶寶坐上安全座椅才是最安全的。
C:安全座椅不能安裝在帶有安全氣囊的汽車前座上,汽車內(nèi)的其他配有三點式安全帶的座椅上均可以安裝。
D:小嬰兒應該使用安全提籃式座椅。兒童安全座椅,適用于2~7歲、體重在45kg以內(nèi),身高在1.4米以下的兒童。嬰兒提籃式座椅,適用于0—1歲、體重不足13Kg的嬰兒。
Part3 關于出行安全,大V 有話說
在不久前時尚育兒全媒體策劃的“安全養(yǎng)育研究院”活動中,我們特地邀請了三位大V——親子旅游達人青春河邊巢、兒童傷害預防教育專家張詠梅、急救重癥專家尹柯從不同角度分享了安全出行的專業(yè)建議。
兒童傷害預防教育專家張詠梅:
牢記安全準則,遠離道路傷害
兒童出行安全方面存在哪些誤區(qū)?家長容易忽視哪些交通安全細節(jié)?“知危險”“會避險”,才能規(guī)避交通安全風險,從而減少傷害。以下四個安全提示請家長們牢記心間。
遠離道路盲區(qū)
家長們對道路盲區(qū)的概念認識不足。其實生活中車輛周圍到處都是盲區(qū),尤其對于孩子。我們曾經(jīng)做過一個盲區(qū)實驗:車后10米內(nèi),讓10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排成一排后蹲下,別的同學進入駕駛室觀察,發(fā)現(xiàn)根本看不到車后蹲著的10名同學。過馬路時、打開車門時,生活中的盲區(qū)處處有,家長們必須敲響警鐘。
有效看護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70%的孩子發(fā)生意外時身邊都有成人陪伴,所以提高家長的有效看護意識至關重要,孩子需要派專人看護,做到“眼到、心到”。比如,家長們時刻牽手孩子,過馬路時抓住幼童的手腕以免孩子掙脫;在走自動扶梯的時候,牽著孩子的同時,另一只手要扶著扶梯的扶手。
使用安全工具
紅綠燈、斑馬線、兒童安全座椅、安全帶、反光條、頭盔等都是被證明能減少兒童傷害的有效措施。家長們要學會利用這些安全工具保護孩子的生命安全。例如:孩子出行的時候可以在其書包、衣服上配一些反光材料或者明顯的提示燈光。
改變陋習
有數(shù)據(jù)顯示,孩子因沒有安全座椅發(fā)生的道路意外中,70%發(fā)生在15公里以內(nèi)。每一位家長必須提高重視,不要因為路程短就不給孩子使用安全座椅。此外,車內(nèi)哺乳,抱寶寶乘車等習慣也要注意避免。
賈大成:
中國急救普及教育第一人
據(jù)統(tǒng)計,中國意外傷害占兒童死因總數(shù)的26.1%,而且這個數(shù)字還以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加。意外高發(f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1.監(jiān)護人缺乏法律意識、責任心與安全防范意識。2.監(jiān)護人缺乏相關的安全知識。3.兒童本身缺乏生活經(jīng)驗、危險意識、辨別能力及預見性,對危險的反應遲鈍或缺乏,沒有避險逃生的知識和能力。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 “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比~圣陶先生還曾經(jīng)說過:“‘言教和‘身教,以‘身教為貴。”成人首先要以身作則,行動的示范作用遠遠大于說教。
施子天:
瑞典駐上海副總領事
瑞典作為全世界交通最安全的國家之一,我們在低齡兒童人群即開始逐步推行道路交通安全知識的普及化教育。我們還認為,要實現(xiàn)交通事故‘零傷亡愿景,對交通安全負責的不僅僅是道路的使用者,道路規(guī)劃及設計組織也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此外,在有關交通安全的決策過程中,孩子們的意見也會被納入其中。負責建設、運營和維護國有公路和鐵路的瑞典交通管理局與孩子們建立了對話機制,以評估他們?nèi)绾慰创煌ㄎkU、噪聲和標志。孩子們觀察風險的視角不同于成人,無論是沖突、堵車還是自然災害,他們的觀點都值得聆聽。
急救重癥專家尹柯:
交通工具內(nèi)的安全常識
交通工具是現(xiàn)代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它們給帶娃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如果不注意一些安全細節(jié),那么也可能對寶寶造成傷害。
乘坐汽車時
●乘坐汽車出行時,孩子應該坐在后排的安全座椅上。
●6歲以內(nèi)的孩子不能單獨上下車,6歲以后才可以由家長予以指導后自行上下車。
●孩子不能坐副駕駛座,因為緊急情況下彈出的安全氣囊會對孩子頭頸部產(chǎn)生致命撞擊。
●12歲以內(nèi)的孩子系安全帶容易勒到脖子,在巨大的沖擊力下,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
●行車時孩子的頭和手不能伸出車外,尤其是天窗。
●汽車啟動時要記得安全鎖,防止孩子在行駛過程中隨意打開車門。
●孩子坐車的時候,駕駛人員不能經(jīng)常回頭看孩子。
●后排的物品堆放不能擋到后視鏡。
●到達目的地時,不能讓孩子先下車,以免停車倒車時發(fā)生事故。
●乘坐長途大巴時,孩子不能在車廂內(nèi)來回跑動。
乘坐地鐵、火車、飛機時
火車:在高速行駛下,其實整個密閉環(huán)境空間都是有安全風險的。特別注意別讓孩子接近火車車廂交界和提供熱水水源的地方。地鐵:地鐵內(nèi)容易發(fā)生擁擠踩踏事件,要讓孩子知道緊急情況下應該根據(jù)緊急出口標志指引撤離。
飛機:讓孩子認真觀看逃生講解視頻,正確使用供氧面罩和逃生背心。
兒童獨自被困車內(nèi)急救法
近年來,兒童滯留車內(nèi)事故頻發(fā)。當兒童獨自留置車內(nèi)時,存在以下安全隱患:中暑、窒息、不可控的汽車故障和交通事故。當遇到小朋友困在車內(nèi)時,應及時施于救助。在日常生活中先教會孩子使用破窗錘、急救包等工具。父母熟練掌握海姆立克法和心肺復蘇法兩種急救技能,在醫(yī)生無法及時趕到的情況下,如能在黃金十分鐘內(nèi)進行急救,可對后期的救治和康復起到很大的幫助。尹老師提醒:如果孩子出現(xiàn)暈車暈船暈機現(xiàn)象,是因為前庭功能發(fā)育還不夠完善,看護者要仔細判斷孩子是否不舒服。暈車時,應及時打開窗戶。乘車前不能吃太飽,盡量選擇靠前的位置入坐。家長可以帶一些玩具轉移孩子注意力,也可以使用暈車藥、暈車貼預防。日常生活中,蕩秋千、轉圈圈、做一些上下的動作、翻跟斗、踩平衡木等都能增強孩子的前庭功能感應能力。
@暖暖媽愛分享
趙君瀟 暖暖媽愛分享創(chuàng)始人,知名母嬰自媒體,兒童教育行業(yè)風云人物
每次看到孩子出意外的痛心新聞,扎心唏噓之余,也總覺得危險似乎離我們很遠,畢竟我們身邊的大多數(shù)孩子都會平安健康長大。直到我那天出門,親眼目睹一輛大貨車差點把一個突然從馬路對面跑過來的小孩撞倒,慶幸!如果晚一秒,后果不堪設想。害怕之余,也很氣憤!孩子的家長在低頭看手機,聽到大貨車尖銳的剎車聲她才知道剛剛發(fā)生了什么事。我查閱了詳盡的資料,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可怕的數(shù)據(jù):我國平均每天有49名孩子死于交通意外,也就是說每隔1個小時就有兩個孩子因車禍去世。對于孩子的安全問題,我們再多一份謹慎,永遠都是必要的!
@大J小D
“大J小D”創(chuàng)始人成長型家庭教育引領者、《家庭早教三部曲》作者
每個待產(chǎn)的媽媽來問我,必買的寶寶用品是什么?安全座椅絕對是我提的第一位,比尿布還重要,因為對待生命安全是不能有僥幸心理的。從新生寶寶開始,只要出門需要坐車就必須準備安全座椅,目前安全座椅在市場上有兩種類型:搖籃式和轉換型,大家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孩子、并通過防撞測試的安全座椅。為乘車出行的寶貝準備好安全座椅,才是給寶寶最周全的愛。
親子旅游達人青春河邊巢:
安全無憂的親子之旅要這樣做
帶娃旅行不僅可以開闊眼界,更能增進感情。不過,畢竟身邊帶著“小不點”,所以不管旅行時間長短,都需要考慮孩子的適應能力,做好完善的規(guī)劃,不提倡說走就走。
親子旅行必備神器
帶寶寶出行一般要準備以下幾類物品:證件、餐具、衣物、洗漱用品、清潔用品、食品、玩具。網(wǎng)上有很多“標配版”,可根據(jù)路程的遠近、出行的天數(shù)和個人使用習慣略做增減,這里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幾個我覺得好用的“神器”。
1.行李收納袋將大人和寶寶的物品用不同顏色收納袋分裝,方便一目了然找到想要的物品。
2.折疊水壺考慮到某些小旅館的衛(wèi)生狀況可能不太理想,另外,歐洲很多酒店是不提供熱水壺和熱水的,所以最好自己帶一個折疊水壺,這樣便于及時喝到熱水。
3.一次性馬桶墊、泡澡袋小朋友比較容易被細菌、病毒感染,建議準備一些一次性的物品。
4.便攜式榨汁機和飲料相比,還是果汁更健康些。不過不建議給1歲以下的孩子喝,1~3歲的孩子每天喝果汁最多不超過120mL。
5.三腳架、相機包雖然現(xiàn)在普遍用手機拍照,但事實上相機的拍照功能與效果比手機強很多。
6.安全座椅在一些國家有規(guī)定小朋友一定要坐安全座椅,在當?shù)刈庖欢ㄒ庥衅放频摹?/p>
鎮(zhèn)定應對突發(fā)事件
調(diào)整心態(tài),戒急用緩
我們一家曾經(jīng)在杭州游玩的回程途中走錯了車站,為了趕上火車,焦急趕路的時候孩子在樓梯上跌倒流了鼻血。孩子哭得很傷心,我也心情非常糟糕。在這兒建議,趕不上車的情況下,既來之則安之,不要為了趕路忘記安全第一。
充分溝通,保護自己必要的權益
我曾經(jīng)在芬蘭圣誕老人村遭遇“危機”,酒店入住名單上沒有名字,酒店也沒有多余房間,最后通過協(xié)商,找到一個離村步行5分鐘的酒店,并退還一部分錢。出門在外,任何突發(fā)事件都有可能會發(fā)生,父母應該做好心理準備,一旦發(fā)生,要和對方充分溝通。同時,最好提前保留一些“憑證”,比如酒店預訂成功的網(wǎng)頁截圖。
提前準備常規(guī)藥物,摸清當?shù)鼐歪t(yī)情況
旅行途中的健康無疑是最重要的,所以行囊中,退燒藥、感冒藥、創(chuàng)口貼等常用藥物是必不可少的,同時,還需要了解旅行地點的醫(yī)療環(huán)境與就醫(yī)流程。
我在兒子22個月的時候帶他去菲律賓長灘島。孩子在沙灘上挖了一個坑,把沙灘玩具丟進去,然后“蹭”地跳了進去,腳立馬被劃破流血了,這時候事先準備的創(chuàng)口貼就有用武之地了。同時也建議出門游玩時帶一小瓶酒精,方便為孩子做簡單的消毒處理。
更多出行經(jīng)驗談
●出發(fā)前需要查詢當?shù)氐臍夂?,了解有哪必須避諱的風俗民情。
●提前預約銀行兌換外幣,兌換數(shù)額可按照一頓飯需要花費的金額與游玩天數(shù)來作估算。
●抵達酒店先觀察房間號,進入房間時應先檢查衛(wèi)生間、燈和其他設備能否正常使用。
●在屋內(nèi)確保門已反鎖,出門前需檢查是否上鎖,貴重物品應鎖在保險柜里。
@悠悠愛大圣
育兒名博,微博簽約自媒體,微博vlog博主
這個元宵節(jié)帶著大圣回到了他在洛杉磯出生時的醫(yī)院。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護士把我們送到醫(yī)院門口,看著我們把大圣放入安全座椅,系好安全帶才離開,并且送下樓的路上一直囑咐我們安全座椅的重要性。在美國,安全座椅是必需。如果不給孩子使用相應年齡的安全座椅是違法的。想到每年因為家長的不在意而在交通事故中傷亡的孩子還是很多的,實在令人心痛。你以為你的愛就是把孩子抱在懷里,卻不知孩子卻可能因此喪命。提醒父母們,放開雙手,給孩子一個更穩(wěn)固的搖籃,讓他安全長大!
@糖豆Candy的日常
知名母嬰育兒博主,育兒撰稿人,微博vlog博主
記得Gandy那時候還小,我在家看了一則視頻新聞:兩個小朋友在家門口的路邊坐著玩,突然一個小朋友為了追手里滾落的皮球瞬間沖向了馬路對面,當時一輛白色的SUV停在那,不知怎的居然啟動了,因4歲的寶寶個頭矮而且正處在車燈45度角的盲區(qū),剎那間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就離開了我們……大門口上方的監(jiān)控記錄了這一切,看著他媽媽抱著那個孩子痛哭我的心都碎了。其實,最簡單的往往是最重要的:過馬路時必須走人行橫道線,而且要先看清楚紅綠燈然后再過馬路;在橫穿馬路時不要急跑,觀察好左右沒人后再走帶著寶寶出門,寧可多等一會兒,也不要為搶時間而造成可怕的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