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浩浩
人們愛嶗山,說它青山俊秀,景色秀麗。夏日嶗山,郁郁蔥蔥,潺潺流水處處留情;冬日嶗山,巍峨峰峭,冰雪掩不住細流潺動。人們愛嶗山,愛它的山色,愛它的空氣,愛它甘甜的嶗山水。依山而建的嶗山民俗博物館更將這絕美山色與民俗相連,打造了—處擁有濃郁民俗氣息和非遺文化氛圍的”世外桃源”,這讓人不禁想起《歸園田居》中的詩句:“……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博物館的別樣形式,讓每個參觀者欣喜不已。走進山中,品百態(tài)人生,享民俗味道。
博物館有時光機
嶗山民俗文化村地處嶗山腳下,坐落在沙子口百雀林生態(tài)觀光園內。這里風景秀麗,環(huán)境優(yōu)美,自2010年開始,這里的負責人田清來用8年時間,耗資近2000萬元,將這里打造成以傳統(tǒng)民俗文化為主題的休閑、旅游、度假為一體的民俗村,并被青島市文聯授予“青島市特色文藝示范基地”,被嶗山文化新聞出版局、嶗山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而嶗山民俗博物館便設立于此。
據田清來介紹,嶗山民俗博物館分5個展廳,分別展示不同的民俗文化,一廳室內陳列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品上百件;二廳是嶗山傳統(tǒng)農家大院場景展示;三廳展示了來自全國各地不同風格的年畫;四廳為手工藝體驗廳,在這里,參觀者可以體驗、學習傳統(tǒng)手工藝的制作,如學剪紙、捏面人、做布藝,拓年畫。書畫、烙畫、木刻、結藝、糖畫,吹糖人、陶藝等數十種手藝,是人們了解、學習中華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第二課堂;五廳為嶗山衣家三合院老院實景展示,就地取材,多用石頭,得益于嶗山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開山采石的獨特技藝,正屋3間,廂房2間,四周圍以院墻,形成有縱深感的獨立空間。
來到這里,遠離城市的喧囂,但,十分親近都市,博物館里的老物件、老器具吸引很多人駐足觀賞,也讓這里成為了一個“時光機”,帶著人們穿越時光,回到過去。老式錄音機、鐘表、證件、電視機……不怕暴露年齡的人們紛紛講著自己和這些老物件之間曾經的故事?!斑@幾年,我為了收集藏品,平日里車上都帶著掃帚,經常在垃圾堆里翻寶貝,看到村里人扔進溝里的石碾盤,我就找人托運回來?!碧锴鍋肀硎尽T谒呐ο?,前來參觀的人見到了久違的老物件,看到了豐富又帶著年代感的老器具,舊電器、農村生產用具、婆婆樂等眾多藏品,令人應接不暇。
除了展廳內的部分,這里還有民俗大院、民俗小院、嶗山大炕、糧倉房、獨立的院落等供人參觀游覽住宿。其中,嶗山衣家三合院老院是田清來特意打造的一處民俗院落,走進院內,老一輩古樸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3問正屋內,有著過去特有的大炕,天花板貼著過去人們常用的花紙,4個角分別貼上了蝙蝠等寓意“吉祥有?!钡募艏垐D樣,可謂是真正還原了過去農家院落的模樣。對此,田清來說道:“我覺得民俗的東西不能拘泥于展廳內的展品,更應該有一個自然環(huán)境,我們復原老屋老院,打造一處有著濃郁生活氣息的地方,增加人們的體驗與認知,你看這的老屋、老門、老窗,亦或是農具、犁軸,整個參觀的過程透著鄉(xiāng)村的氣息。而老屋的構造我們也是完全按照過去的規(guī)矩模樣來還原建造的,風格突出,使人印象深刻?!?/p>
嶗山民俗文化村是以傳統(tǒng)民俗文化為主題,集傳統(tǒng)文化,民俗風情,鄉(xiāng)情古韻的好地方,那嶗山民俗博物館更是一處擁有民宅古居、天然景色且有著“時光機”效應的博物館,濃郁的民間工藝的風采,讓人在游玩中體驗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魅力。
接地氣兒的博物館
退休前,田清來作為青島民俗博物館館長與民俗文化相依相伴了近10年的時光,退休后的他,作為青島民俗學會的會長,想為民俗文化再做點事,正是來看望自己姐姐、姐夫的機會,讓他鐘情于嶗山腳下的這塊地方。
“我姐姐和姐夫在這里居住了20多年,我經常來看望他們,對這里十分中意。退休后,我一直想打造一處與民俗文化相關的博物館,通過我的經驗,把自己多年收藏的老物件和民俗相整合,我始終認為,民俗文化和博物館的展品不同,不能單純的在室內和柜臺當中做展示,更重要的事要有自然環(huán)境與氛圍想配合,最終,我選擇將博物館設立在自然山脈當中?!碧锴鍋砣缡钦f。
說打造博物館,一建就是8年,過程中有困難、有阻礙,但卻從未動搖過田清來的信念。“想做事,就用心去做,不斷堅持,終有一天能成功,也能讓別人認可你的付出?!闭沁@樣的勁頭讓他持續(xù)不斷地發(fā)揮著自己的想法。整個民俗村的建造過程都是按照田清來的規(guī)劃和想法進行建造的,而博物館的內容填充也根據他的計劃一步步實施,他理想中“接地氣兒”的博物館也逐步變成了現實。
“無論是民俗文化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在近幾年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家的大力倡導、政府不斷推進的前提下,媒體的曝光度逐步提升,我們民俗文化需要的就是接地氣兒,因為它們大多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這種接地氣兒,更應讓人們在游玩中感受民俗文化的特色和情懷,衣、食、住、行能都在這個我們博物館里得到體驗,特別是孩子,來到這里能夠猜燈謎、學剪紙,看看民俗老物件,了解它們的傳說和歷史淵源,增長見識的同時,也獲取到樂趣?!碧锴鍋肀硎尽?/p>
現如今,每次有參觀的人前來,田清來都會親自做講解,對于這項工作他更是樂此不疲?!皩τ诿袼孜幕?,我們不僅要給孩子們講,更要給大人們講,給更多的家長補上這一課。而面對孩子,我有一套講解方法,由淺入深,讓他們聽得進去、也聽得明白,而面對成年人,又是另一套講法,讓他們回憶過去的同時了解民俗文化?!眮聿┪镳^參觀體驗,市民王先生感慨頗深:“我剛才自己動手拓年畫,以前從來沒做過,這個體驗很難得,正好過年圖個喜慶”?!斑@里的手工體驗十分有趣,很多都是從來沒看過的,我比較喜歡面人和剪紙,覺得很有意思。另外還看到很多以前爸爸媽媽小時候用過的東西,覺得很神奇?!睂W生王淼感慨道。
風光秀美的嶗山腳下,民俗風味濃郁的民俗博物館,更成為了很多美術生寫生的好地方。“每年9月,學美術的學生都會來我這里寫生,他們畫老物件、畫老院落。我今年也打算做一個項目,主題為‘童眼看民俗,巧手繪民意,現在只是一個初步的想法,后面還會細化活動的內容,通過參觀學習和參與活動,在了解、接觸非物質文化的同時,也發(fā)揚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
現如今,做出名氣的嶗山民俗博物館,吸引很多人將家里有一些老物件送到這里,博物館不僅能幫他們好好保存,還能加以展示?!拔易鲞@個民俗博物館,不拘泥于博物館這一種形式,除了老物件,未來我還想展示嶗山的傳說故事、民俗風情、海洋文化等等,在我們文化長廊的區(qū)域將這個內容進行展示,不斷的完善展覽展示的內容?!背酥?,田清來還特別提到非遺文化項目。“傳統(tǒng)文化當中,有一小部分是非遺項目,其中包含無形技藝的傳承、民間手工藝、傳統(tǒng)美術類等等,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東西有了保護意識,對于非遺文化也逐步進行挖掘、保護、傳承和發(fā)展,怎樣去做還有待更多活躍在傳統(tǒng)文化的有志之士共同推進,這個是很重要的,要接地氣?,F在,我很欣慰的一點是,我現在建的非遺展廳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和關注,這讓我感覺很有意義?!?/p>
無論是用心探尋,還是意外發(fā)現,這山中的趣味確實令人欣喜不已,在充斥濃郁年味的歲末年初,嶗山民俗博物館的探訪之旅總讓人印象深刻。在過程中,我們了解了這里從無到有的過程,也可期待未來的民俗博物館能夠更加豐富和充盈,為更多的人帶去有趣且意義非凡的體驗過程。樂享民俗,從你走進嶗山民俗博物館開始。
(本文部分圖片由嶗山民俗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