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生
(廣西柳州市眼科醫(yī)院 廣西 柳州 545000)
在臨床常見老年疾病中,閉角型青光眼十分常見,若治療不及時,易導致其生活質量受到影響[1]。研究顯示,多數(shù)閉角型青光眼常合并白內障,導致治療難度增加。目前臨床對于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通常以手術方式治療,雖然傳統(tǒng)的手術方式具有一定效果,但易出現(xiàn)眼壓控制不佳、濾過泡瘢痕化等情況,進而影響患者預后[2]。本研究對所有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實施分析,并對其各項情況進行分析,具體內容見下文。
將2016年12月—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或研究病人,以電腦隨機分組方式作為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
觀察組30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別24、6例;年齡值在60歲至80歲,平均為(70.22±1.23)歲。
對照組30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別23、7例;年齡值在61歲至80歲,中位為(70.65±1.44)歲。
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對比。
1.2.1 對照 治療內容: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手術,給予患者表面麻醉,于眼球旁注入2%的利多卡因(1ml),基底選擇穹窿部位,以此實施L型結膜瓣和梯形板層鞏膜瓣,在青光眼手術區(qū)域采用超聲乳化,植入人體晶體后,根據(jù)前房恢復情況選擇小梁切除術治療,操作完成后縫合切口。
1.2.2 觀察組 治療內容:觀察組實施白內障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手術治療,麻醉方式同上,在透明角膜緣部位做一道切口,并實施超聲乳化,后將人工晶體植入,在前房位置注入縮瞳劑,在虹膜根部將黏彈劑注入,并將虹膜恢復器植入,輕柔按壓虹膜根部,將房角進行鈍性分離,并以灌注液沖刷力量將房角進行分離,由此恢復前房深度,最后將切口關閉[3-4]。
對比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視力水平和眼壓。
應用SPSS26.0軟件分析所有“觀察指標”,其中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值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卡方檢驗,檢驗結果不同時間段視力水平和眼壓以P<0.05表明兩者間存在顯著差異。
觀察組視力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兩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視力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視力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一周 治療后三個月觀察組 30 0.15±0.02 0.32±0.02 0.49±0.23對照組 30 0.15±0.03 0.24±0.01 0.28±0.11 t--19.596 4.512 P--<0.05 <0.05
觀察組眼壓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60例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眼壓(±s,mmHg)
表2 60例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眼壓(±s,mmHg)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一周 治療后三個月觀察組 30 25.44±1.23 19.21±1.02 15.43±1.09對照組 30 25.67±1.92 22.30±1.12 19.98±1.23 t--11.172 15.164 P--<0.05 <0.05
閉角型青光眼的發(fā)生機制主要是由于眼前段結構異常所引起,以眼壓增高作為臨床表現(xiàn),其通常合并白內障,導致治療難度增加[5]。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通常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傳統(tǒng)手術易增加患者并發(fā)癥風險,而白內障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手術治療不僅能夠使患者視力水平得以提高,同時能夠降低患者眼壓,改善患者預后。
本文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視力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眼壓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白內障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手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能顯著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