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林 郭紅林
摘要:目的? 比較《實用放射學雜志》與《中華放射學雜志》的文章發(fā)表時滯(DPA),為提升《實用放射學雜志》的辦刊質量和學術水平提供有益借鑒。方法? 利用萬方數(shù)據(jù)庫并結合紙質版期刊,分別檢索《實用放射學雜志》與《中華放射學雜志》2013年1~12期所刊載文章,比較兩刊所有納入文章的DPA及平均DPA。結果? 《實用放射學雜志》所有文章的平均DPA為(275.53±68.04)d,181~360 d占比最高為82.85%?!吨腥A放射學雜志》所有文章的平均DPA為(225.04±69.93)d,181~360 d占比最高為71.57%。結論? DPA是衡量期刊時效性的重要指標,過長的DPA會嚴重影響期刊時效性?!秾嵱梅派鋵W雜志》應優(yōu)化稿件處理流程,加快稿件審理速度,提高文章編輯效率,盡量縮短文章DPA。
關鍵詞:《實用放射學雜志》;發(fā)表時滯;時效性;期刊
中圖分類號:G23;G2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8.010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08-0032-02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ublication time lag (DPA) of 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 and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an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academic level of 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Methods? Using Wanfang database combined with paper-based journals, the articles published in 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 and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3 were compared to compare the DPA and the average DPA of all the articles in the two journals. Results? The average DPA of all articles in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 was (275.53±68.04) d,an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181~360 d was 82.85%. The average DPA of all articles in the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was (225.04±69.93) d, an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181~360 d was 71.57%.Conclusion? DPA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measuring the timeliness of journals. Excessive DPA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timeliness of journals.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 should optimize the manuscript processing process, speed up the manuscript processing,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rticle editing, and minimize the article DPA.
Key words: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Delay in publication of articles;Timeliness;Journal
發(fā)表時滯(delay in publication of articles,DPA)是指文章的出版日期與收稿日期之間的時間差,是衡量期刊時效性的重要指標,常被確定為科技期刊質量的評價指標之一,也是計算期刊影響因子的重要因素之一[1-3]。論文發(fā)表時間是科學發(fā)現(xiàn)優(yōu)先權的重要依據(jù),一般而言,期刊的出版周期越短,吸引優(yōu)質稿件的能力越強,也更容易獲得較高的影響因子[4,5]。DPA過長會導致期刊的優(yōu)質稿件流失,稿源質量下降,影響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和訂閱數(shù)等指標,從而會降低期刊的學術水平。因此,縮短文章DPA,提高期刊時效性,有利于作者科研成果的及時發(fā)表,有利于科研工作者研究項目的順利開展,有利于提高期刊的質量和水平,更是創(chuàng)辦精品期刊的重要標志之一[6,7]。本文通過定量統(tǒng)計分析《實用放射學雜志》文章的發(fā)表時滯,并與《中華放射學雜志》進行比較,提出了縮短文章DPA,提高期刊時效性的具體策略,旨在為進一步提升《實用放射學雜志》的辦刊質量和學術水平提供有益借鑒。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以《實用放射學雜志》和《中華放射學雜志》為研究對象,納入其2013年1~12期所刊載的原著、綜述與述評、專家論壇、講座、短篇論著以及病例報道等文章,統(tǒng)計并分析所有納入文章的DPA及平均DPA,進行比較?!秾嵱梅派鋵W雜志》和《中華放射學雜志》最終納入文章分別為618篇和313篇。
1.2方法? 利用萬方數(shù)據(jù)庫并結合紙質版期刊,分別檢索和查閱《實用放射學雜志》和《中華放射學雜志》所有符合納入條件的文章,主要采集兩刊每篇文章的收稿日期、出版日期等相關信息,并進行整理并錄入Excel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DPA:文章的出版日期與收稿日期的時間差。平均DPA=全年所有文章發(fā)表時滯總和/載文總量。
1.3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應用Microsoft Excel 2010及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匯總、計算和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方法,計算相關評價指標的構成比、均數(shù)、中位數(shù)、標準差等指標,編制頻數(shù)分布表、繪制頻數(shù)分布圖。
2結果
《實用放射學雜志》2013年所有文章DPA 66~523 d,中位數(shù)273.5 d,平均DPA(275.53±68.04)d?!吨腥A放射學雜志》2013年所有文章DPA 56~362 d,中位數(shù)227 d,平均DPA為(225.04±69.93)d,見表1?!吨腥A放射學雜志》全部文章基本均能在1年內刊出,而《實用放射學雜志》DPA超過1年的文章仍占了一定比例,見圖1。
3討論
總體而言,《實用放射學雜志》平均DPA比《中華放射學雜志》滯后50 d。《中華放射學雜志》能在半年內快速發(fā)表的文章比例高于《實用放射學雜志》,并且前者基本都能在1年內刊出,而《實用放射學雜志》DPA超過1年的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時,DPA也和期刊的退稿率有一定關系,所以期刊在擴大載文量的同時,也應注意控制退稿率。兩刊文章的DPA比文獻[8]統(tǒng)計的DPA(193.4 d)分別延長了82 d和32 d,比中國科協(xié)關于優(yōu)秀期刊評定標準中,期刊DPA應<280 d的要求分別少5 d和55 d。因此,《實用放射學雜志》應采取有效措施盡力縮短DPA,增強優(yōu)質稿件競爭力。
出版時滯過長一直是困擾期刊發(fā)展的難題之一,過長的出版時滯不但導致作者的科研成果喪失首創(chuàng)性、時效性,影響作者職稱、獎勵的評定,也會使讀者難以及時獲得科研動態(tài)、研究進展及最新的技術應用狀況。對于出版單位而言,出版時滯過長也會使期刊失去對優(yōu)秀稿件的吸引力與核心競爭能力。《實用放射學雜志》已于2009年啟動在線稿件處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在線投稿、編輯、審稿全過程的網絡化管理。編輯部應有效地利用在線稿件處理系統(tǒng),加強期刊網站建設,在保證刊物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優(yōu)化稿件處理流程,縮短審、編、校及印刷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周期,使期刊快速出版,以此縮短文章發(fā)表時滯,快速傳遞學術信息和科研成果,提高期刊的時效性。學術期刊優(yōu)先數(shù)字出版(On-line First)是指采用互聯(lián)網、手機等數(shù)字出版方式提前出版印刷版期刊的內容。也就是說在期刊印刷之前,編輯部可在“期刊主頁”優(yōu)先數(shù)字出版平臺自主編輯文章并即時發(fā)布。據(jù)有關文獻報道優(yōu)先網絡出版可以大幅度縮短文章發(fā)表時滯,節(jié)約期刊印刷時的等待時間,使期刊的影響因子提高15%。因此,也可借鑒國際上大型出版商和知名期刊的在線優(yōu)先出版經驗,積極嘗試實施優(yōu)先網絡出版?!秾嵱梅派鋵W雜志》應充分利用網絡和數(shù)字化平臺,探索實施優(yōu)先網絡出版,提高期刊時效性。
總之,《實用放射學雜志》應優(yōu)化稿件處理流程,加快稿件審理速度,提高文章編輯效率,適當增加退稿率,盡力縮短文章DPA,減少作者等待時間,探索實施優(yōu)先網絡出版模式,增強期刊時效性,使學術水平較高的文章能在最短時間內發(fā)表,從而吸引更多高質量、高水平的優(yōu)質稿件,進一步提升《實用放射學雜志》的辦刊質量和學術水平。
參考文獻:
[1]董秀玥,趙瑞芹.縮短文章刊出時滯對醫(yī)學期刊的影響[J].中華醫(y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3(12):79-80.
[2]劉俊婉,鄭曉敏,宿娜,等.國內外情報學領域期刊發(fā)文時滯的計量分析——以Scientometrics和《情報學報》期刊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2):1292-1299.
[3]劉雪立.論科技期刊編輯出版過程中的十大關系[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9,20(5):799-802.
[4]韓牧哲,李秀霞,王冬,等.發(fā)表時滯與論文影響力關系研究——以圖書情報學中文核心期刊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27(7):785-792.
[5]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0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與分析(年度研究報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
[6]張莉,張鳳蓮.縮短發(fā)表時滯提高論文的時效性[J].編輯學報,2003,15(5):331-332.
[7]單衛(wèi)華,周二強,李建華,等.Medline數(shù)據(jù)庫中文期刊論文發(fā)表時滯分析[J].情報探索,2016(4):37-39.
[8]韋揮德,黃曉紅,劉京虹,等.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009年基金項目論文定量統(tǒng)計分析與評價[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0,3(12):1263-1267.
收稿日期:2019-1-16;修回日期:2019-2-6
編輯/成森作者簡介:李廣林(1981.8-),男,陜西寶雞人,碩士,編輯,主要從事醫(yī)學期刊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