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
那天我到20多公里之外的一個地方辦事,用手機軟件打了一輛車。開車來接我的是個小伙子,我一坐上車就見他黑著臉,似乎極不情愿跑這一趟。果不其然,當我尋找話題聊天時,小伙子面無表情地說,接這一單太不劃算了,車費總共才40多元,去掉平臺公司的抽成,只剩下30多元,回程還要跑空車,如果車燒氣還可以,燒油就虧大了。
我一聽,趕緊把到嘴邊的話收了回去,內心也倏地緊了一下。我本來心情還不錯,車窗外陽光正好,我也想懷著這份美好的心情去把事情辦完,但現在全被破壞了。的確,30多元跑20多公里的來回確實不多,可價格不是我定的,接單也是他自愿的,現在和我抱怨,就像我欠了他什么。這一路坐得我是誠惶誠恐,一直在思量是不是給他補貼10元錢。
車子終于到了目的地,小伙子第一次用請求的語氣對我說,希望為他點贊,在平臺上給他打五星好評。我不忍心拒絕,對這個自認為虧了錢的小伙子的要求一一照辦。
我辦完事,照例要打車回去。這次來接我的是個50歲左右的老師傅。一坐上車,老師傅就如數家珍地列舉我居住地的種種好吃的、好玩的,顯得十分親切,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老師傅曾經在一家大型企業(yè)工作,前幾年工廠不景氣,他拿了10多萬元補償款就退了下來。我說他虧了,他卻說不虧啊,他拿了這筆錢,買了車跑滴滴,日子比原來過得還自在。再過幾年他就可以拿退休工資了,日子平平順順。
很多人當成苦難的經歷被老師傅如此樂觀地講述,讓我也豁然開朗。多數人的生活處境是大致相同的,人生也勢必會經歷形形色色的起起落落,但是每個階段用什么樣的心境去面對,則截然不同。
想到這,我不禁多嘴,說跑一趟只掙30多元會不會虧。老師傅笑著說,只要車子在動,就總比停著好,再說打車回那邊的客人也不少,虧不了。
不知不覺車到了指定位置,老師傅開車離開時,我的手指自然而然停留在五星好評那欄。同樣的一段距離,不同的人生閱歷,表現出的是對世事的不同理解和包容度,這就是心境的距離。
(楊子江摘自《樂山日報》2019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