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本祥
現在走到鏡子前面張大嘴巴,看看你的牙齒有沒有裂痕,如果有,那你就要小心了。這種牙齒裂痕在醫(yī)學上稱為牙隱裂,又稱為不全牙裂或牙微裂,指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細小裂紋,常不易被發(fā)現。
牙隱裂的裂紋常深入到牙本質,是引起牙痛的重要原因之一。隱裂牙常發(fā)生于上頜磨牙,其次是下頜磨牙和上頜前磨牙,第一磨牙又明顯多于第二磨牙。這是因為咀嚼運動時牙尖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在壓力的作用下,上頜磨牙和下頜磨牙由于磨耗不均,極易造成牙齒隱裂。
是土地肥沃的地方容易出現裂痕,還是水分流失嚴重的地方容易出現裂痕呢?答案當然是后者。同樣的道理,牙齒表面有裂痕,通常是牙齒缺乏營養(yǎng),表面牙釉質流失且開始礦化變脆所致。此時,牙齒除了可能變脆出現裂痕之外,還伴有牙表變色、牙體過敏、出現蛀牙的癥狀,最后失去光澤,而這都是牙體退化的表現。
牙齒結構薄弱是牙隱裂發(fā)生的易感因素。牙齒本身抗裂強度低,又經常集中承受咀嚼力量,當牙尖斜面愈大,所產生的水平分力越大時,牙隱裂發(fā)生的機會也越多。
另外,當病理性磨損出現高陡牙尖時,牙尖斜度也明顯增大。正常咬合時所產生的水平分力增加,形成創(chuàng)傷力,使窩溝底部的釉板向牙本質方向加深加寬,這就是隱裂紋的開始。在創(chuàng)傷力的繼續(xù)作用下,裂紋會逐漸向牙髓方向加深。
淺表的隱裂常無明顯癥狀,較深時牙齒遇冷、熱刺激敏感,或咬合時有不適感。深的隱裂因已達到牙本質深層,多有慢性牙髓炎癥狀,有時也可急性發(fā)作,并出現定點性咀嚼劇痛。凡出現上述癥狀而未能發(fā)現患牙有深的齲洞或深的牙周袋,牙面上探不到過敏點時,應考慮牙隱裂存在的可能性。
將棉簽置于可疑牙齒的牙尖上,咬合一下,如出現短暫的撕裂樣疼痛,則說明該牙可能已有隱裂。
有淺表的隱裂但無明顯癥狀且牙髓活力正常者,可以進行調治,以減少側向分裂力量,防止裂紋加深;也可制備窩洞,盡可能將裂紋磨去后進行預防性充填。
有較深的裂紋或已有牙髓病變者,在牙髓病治療的過程中,牙面洞穿致使裂紋對力的耐受能力大為降低,盡管在治療時已降低咬合力,但因為咀嚼等原因,極易發(fā)生牙體自裂紋處裂開。因此,牙髓病治療開始時可做帶環(huán)以保護牙冠,牙髓病治療完畢后應及時進行全冠修復。
(摘自《你的牙齒能活80歲》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 圖/Michael Hal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