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數學課程對學生認識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系及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形成理性思維等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如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構建智慧的高效課堂是我們所有初中數學教師需要認真反思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智慧課堂的最終歸屬是有效教學和教學效率的最優(yōu)化.作為教師,我們的首要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整合資源,拓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實踐的“新時空”.
我們要認清“我是誰?”,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用最新的教學理念來武裝自己.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在教學中,教師要改革我們的課堂教學結構,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利用合理的學習方式學會學習.
我們還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聚合情感力和想象力,讓課堂更精彩.人們常說,“授之以魚,三餐之需;授之以漁,終身受益”.可見,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是何等的重要.當下,我們也要認真學習,認真總結,不斷研究,逐步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用先進的理論知識來武裝自己,借助于網絡等平臺經常充電學習.
大家都在知道,好的教學方法能讓課堂告別單調枯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激趣”為基礎,以構建學生的初中數學知識體系為導向,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具體化.過程比結果重要,方法當然也比內容更重要.
比如,教學《絕對值》的概念時,很多初一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情境:兩輛汽車從市中心出發(fā),分別向東、西兩個方向行駛5公里,到達A,B兩處.這兩輛汽車行駛的路線相同嗎?它們行駛的路程相同嗎?通過這樣的實際問題引出絕對值的含義,讓學生對概念本質的理解變得輕松.
學生要基于初中數學知識學習,通過積極的討論和探究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我們僅僅局限于枯燥的講解,照本宣科,學生就會漸漸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激情.為此,我們要引導學習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學生只有在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中的合作探究活動,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才會有整體的領悟.
如初二下學期教學完《數據的描述與分析》時,我要求學生通過合作分工的方式對班級期中考試的數學成績進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課上請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如平均數、眾數、中位數以及方差等.讓學生經歷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數學學習的要求,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來促進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計算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升.
每一個學生都希望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贊賞.智慧課堂中,少不了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評價.在平時的教學中,對于學生的進步,哪怕是點滴的,微小的,教師都要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對數學學習有成就感.教師給予學生的積極評價,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也體現了師生間的一種尊重.這樣,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興趣會得到激發(fā).我們都知道非智力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我們要讓“表揚”為課堂添彩增色.我們要發(fā)展趣味性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對于數學的熱情,把學生徹底引入數學學習的世界.我們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輔導,擴展學生的空間,讓他們把數學學習變成一件樂事,把數學學習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好的學習習慣是多方面的,如預習、復習,認真筆記,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積極討論探究等.和其他學科一樣,初中數學學習也需要這樣好的學習習慣.“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讓學生高效的數學學習成為一種常態(tài).
比如,合作學習和積極互動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它的養(yǎng)成要有師生共同的堅持.我們要持之以恒地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習慣,還要不斷鼓勵和激勵學生的目標意識.作為初中學生,他們需要有一個長期的目標,并且養(yǎng)成在這個期限內專注于這個目標的習慣.
總而言之,我們要重視課堂動態(tài)的生成,著眼于學生發(fā)展.我們既要加強理論學習,又要在實踐中摸索嘗試,為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創(chuàng)造條件和基礎,激發(fā)他們多實踐、多思考、多分析.讓智慧課堂建設成為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新常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