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整字–部件關系對等級漢字識別的影響研究 *

        2019-06-06 12:45:30馬利軍韓鎮(zhèn)洋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9年6期
        關鍵詞:語義

        馬利軍 韓鎮(zhèn)洋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心理學系,廣州 510006)

        1 引言

        整體與局部是客觀事物普遍聯系的一種形式。由于人類視覺有限的注意和處理能力,信息加工的核心問題之一是整體和局部加工的選擇優(yōu)先性。在對文字認知的研究中,整體還是部分優(yōu)先得到加工存在爭論。對英語的研究表明,單詞中字母認知存在“詞優(yōu)效應”(word superiority effects),即在英文單詞中提取一個字母比在非英文單詞中或單獨加工一個字母時表現出優(yōu)勢(羅艷琳等, 2010)。字詞的結構單位和形式在語言間存在差異。從字形看,漢字的結構包括筆畫、部件、整字三個層次,個體如何快速的從言語材料中識別漢字是文本閱讀的核心問題之一(Chen &Yeh, 2015)。不同于拼音文字簡單的串行關系,漢字構造相對復雜,每個層次均包含不同的亞類。例如,相同的部件可以出現在整字結構不同的位置,形成不同的組合,也能扮演不同的功能(義符、聲符),或在不同的漢字中使用不同的書寫形式。漢字豐富的結構和構詞法使得加工機制的爭論較多。目前,對漢字加工的基本單元存在三種研究取向。

        整體觀認為漢字認知本質上是一種整體加工,整字是基本單元,對其識別是從“整體特性辨 識到局部特性辨識”的自上而下的過程(Liu,Chuk, Yeh, & Hsiao, 2016)。羅艷琳等(2010)發(fā)現,不同任務條件下部件字的部件認知判斷速度最快,整字對部件認知發(fā)揮抑制作用,表現出“字劣效應”。因此,漢字是作為整體的視覺模式被表征,直接提取。特征觀認為對漢字辨識是從“局部特性辨識到整體屬性辨識”的認知過程。Luo,Proctor,Weng 和Li(2014)發(fā)現,在加工表意文字時,部件語義自動激活,而且整字對部件語義激活的干擾很小。Chen 和Yeh(2017)采用重復知盲范式探討部件的位置(如: 院vs.除)和功能(如: 呼vs.和)相似是否會帶來重復知盲,結果發(fā)現部件位置的重復知盲效應,證實漢字認知是從小的知覺單元組合為大的知覺單元,加工早期即對部件進行解碼并提取其位置和功能(語義或聲音)等信息。相互作用的觀點認為漢字認知不能單純地歸為整體或部分任一方作用的結果。Taft(2006)的交互作用模型認為,部分和整體自身的特征,部分與部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是影響漢字認知的重要變量。張積家(2007)以獨體字組成等級漢字為材料的研究表明,漢字的知覺加工遵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雙向平行加工。常玉林、王丹爍和周蔚(2016)通過對調漢字部首位置或增加(減少)漢字部件的筆畫以形成部件位置錯誤和部件內容錯誤兩類材料,同時改變字號大小來研究漢字局部和整體加工的優(yōu)先性,證實整體和局部信息均得到激活。

        在研究材料方面,羅春榮、紀桂萍和房路江(1987),以及張積家(2007)均采用獨體字構建等級漢字作為實驗刺激,但是,漢字的主體是形聲字,在7000 個常用漢字中形聲字占81%(Li &Kang, 1993)。那么,以獨體字為研究對象的結論能否推廣到全體漢字有待商榷。形聲字由表示語義的義符和指示語音的聲符構成。義符在漢字范疇語義提取中發(fā)揮作用,當義符與詞義一致時起促進作用,不一致時起干擾作用,支持特征觀(張積家, 王娟, 陳新葵, 2014)。除義符外,聲符也是漢字認知研究不可缺少的部分。張積家和王惠萍(2001)的研究表明,聲旁和整字音段相同、聲調一致將促進對整字的命名。因此,義符和聲符促進對整字的加工。如果將整字和部件設置為存在語義或聲音沖突的等級漢字,義符和聲符(部件)是否依舊激活并發(fā)揮作用呢?Navon(1977)基于對等級字母的研究提出“整體優(yōu)先性假設”,指出小字母對相同大字母的加工沒有作用。但是,羅春榮等(1987)使用簡單漢字構建復合漢字的研究發(fā)現,小漢字與大漢字相同時促進了兩者的加工速度。張積家(2007)采用等級漢字的模式研究發(fā)現,整體與局部語義相互干擾不僅抑制部件識別,也抑制整字識別。因此,無論是知覺層面(小圖的知覺組織)還是語義層面(大漢字與小漢字的語義關系),均證實局部性質對整體加工的影響。通常,研究者通過控制漢字整體與部分間的意義關系、字形相似性等來探察其對漢字識別的影響。但是,由于漢字結構的諸多限制,研究常常未能完全匹配語料整體與部分的意義關系。漢字結構具有層次性、包含等級模式的特點。等級漢字相比等級字母能更好地控制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規(guī)避漢字部件信息的位置和結構效應。同時,等級漢字的部件和整字具有內在的語義聯系,更符合漢字加工的常態(tài)。

        另外,在等級刺激形成的視角對加工的作用方面,Kinchla 和Wolfe(1979)發(fā)現當刺激的視角小于7°時出現整體優(yōu)勢,當刺激的視角大于10°時則出現部分優(yōu)勢。即知覺系統(tǒng)偏愛優(yōu)先加工某種確定大小的刺激,之后再加工其它刺激。但是,在等級漢字認知中視角發(fā)揮作用的研究結論存在爭議。羅春榮等(1987)發(fā)現,整體和局部的“相對大小”不是造成兩者加工差異的主要原因,視角不影響整體與局部加工的優(yōu)先性。蔡治(2003)選取2°~19°之間7 個視角的研究表明,只有在10°和19°視角下對漢字識別存在影響,其它視角條件下反應時無差異,10°到11°則是最佳視角。

        另外,基于物體的注意理論認為在物體內部和物體間注意的分配機制不同。例如,Li 和Logan(2008)發(fā)現,當目標漢字出現在被提示的詞匯內部時比出現在詞匯外部時反應更快。漢語使用者的詞匯知識將能夠組成詞語的兩個漢字知覺為一個物體,即詞匯信息決定了物體的形成和注意的分配。隨后,Yuan 和Fu(2014)發(fā)現在單個漢字層面也存在此種效應,即注意在可組成漢字的兩個部件內部比在無法組成漢字的兩個部件間轉移得更快。由于漢字部件具有意義性,其與整字形成促進和競爭的雙重關系,也方便將該問題推進到概念水平。綜上,本研究擬采用等級模式研究不同視角條件下義符、聲符(部分)對等級漢字(整體)識別過程的影響。實驗1 以“義符”為加工起點,要求被試對大、小漢字進行語義(概念)判斷,揭示義符在識別等級漢字中的作用;實驗2 以“整字”為加工起點,要求被試進行知覺層面的正字法判斷,探討聲符在等級漢字加工中的作用。

        2 實驗1 義符與整字語義一致性對等級漢字加工的影響

        2.1 被試

        60 名大學生,男女各半,平均年齡21.27 歲±1.32 歲。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實驗后獲得適量報酬。

        2.2 實驗材料

        實驗材料是由小漢字組成的大漢字,即等級漢字。所選大漢字與小漢字義符相同,聲符不同,且均為左形右聲漢字。正式實驗中等級漢字共60 個,練習中等級漢字共15 個。等級漢字分為4 類:①大小漢字均屬其義符所屬范疇,稱為“大、小漢字一致”,如“姐–婦”,記作“D+X+”;②大漢字屬其義符所屬范疇,小漢字不屬其義符所屬范疇,稱為“大漢字一致、小漢字不一致”,如“浪–漢”,記作“D+X–”;③大漢字不屬其義符所屬范疇,小漢字屬其義符所屬范疇,稱為“大漢字不一致、小漢字一致”,如“妨–姐”,記作“D–X+”;④大小漢字均不屬其義符所屬范疇,稱為“大、小漢字均不一致”,如“權–枉”,記作“D–X–”。為使各組漢字出現在“大”、“小”位置上的概率相同,避免被試對實驗材料的學習形成記憶定勢和學習規(guī)律,安排各組材料在兩個位置均出現1 次。其中第②組中大漢字為第①組中小漢字,小漢字為第④組中大漢字;第③組中大漢字為第④組中小漢字,小漢字為第①組中大漢字。等級漢字呈現的視角分為兩種:①小視角,大漢字6.7°,小漢字0.73°;②大視角,大漢字10.72°,小漢字1.17°。等級漢字樣式(如“姐–婦”)見圖1。

        請50 名本科生(非正式實驗被試)采用5 點量表對所用漢字單字屬其義符范疇的程度進行評定,最終材料屬其義符范疇的程度都在3.5 以上或1.5 以下,F(1, 58)=140.43,p<0.001。匹配每種漢字的字頻和筆畫數,見表1。分別對每種等級漢字類型下的漢字進行F 檢驗,發(fā)現以字頻為考察對象時,F(3, 56)=0.51,p>0.05;以筆畫數為考察對象時,F(3, 56)=2.36,p>0.05。

        表 1 各種等級漢字類型下漢字的平均字頻和筆畫數

        2.3 實驗設計

        實驗采用4×2×2 混合設計。其中,等級漢字類型4 和反應目標2(大漢字、小漢字)為組內變量;視角2(小視角、大視角)為組間變量。正式實驗分兩組,每組實驗的視角固定,各包括120 次刺激,60 個等級漢字完全隨機化呈現2 次。

        2.4 實驗程序

        實驗分兩個階段。首先是學習階段,讓被試閱讀電子版學習材料,材料為正式實驗中用到的等級漢字,告知被試漢字是否屬其義符所屬范疇及其標準。當被試確信掌握后休息2 分鐘。之后為正式實驗階段。首先呈現指導語,被試通過練習階段熟悉實驗流程。實驗中,首先呈現注視點1000 ms,提示被試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中央并依據注視點選擇目標刺激反應,若呈現紅色注視點“●”,則對大漢字反應,忽略小漢字;若呈現綠色注視點“▲”,則對小漢字反應,忽略大漢字??掌?00 ms,呈現等級漢字。要求被試既快又準地判斷目標漢字是否屬其義符所屬范疇并按鍵反應,一半的被試選擇“是”反應時按F 鍵,“否”反應時按J 鍵,另一半被試按鍵相反。反應后計時結束,刺激界面消失??掌?00 ms 后進入下一次測試。整個實驗包括135 次試次,其中15 次為練習刺激。為防止疲勞,當被試完成一半實驗項目后強制休息2 分鐘。

        2.5 實驗結果

        因個別被試反應失誤,小視角組和大視角組各刪除3 個極端反應的被試數據,即每組各有27 名被試進入統(tǒng)計分析。刪除反應不正確的數據1023 個,占全部數據的15.79%。同時,刪除M±2SD 以外的數據290 個,占全部數據的4.48%。結果見表2。

        表 2 被試在不同視角條件下對各類等級漢字的平均反應時(ms)和錯誤率(%)

        對反應時數據進行混合測量方差分析,結果表明,等級漢字類型的主效應顯著,F1(3, 156)=24.70,p<0.01,η2=0.32,F2(3, 224)=24.98,p<0.01,η2=0.41。反應目標與等級漢字類型的交互作用顯著,F1(3, 156)=8.85,p<0.01,η2=0.15;F2(3, 224)=10.12,p<0.01,η2=0.21。簡單效應分析表明,當反應目標為大漢字時,對D+X+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時顯著快于其它三種等級漢字類型,ps<0.01;對D+X–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時顯著快于D–X+和D–X–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時,ps<0.01。當反應目標為小漢字時,對D–X–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時顯著慢于其它三種等級漢字類型,ps<0.05。當等級漢字為D+X+類型時,對大漢字反應顯著快于對小漢字的反應,p<0.01;當等級漢字為D–X+類型時,對大漢字反應顯著慢于對小漢字反應,p<0.01。

        反應目標、等級漢字類型與視角三者的交互作用被試檢驗邊緣顯著,F1(3, 156)=2.55,p=0.058,η2=0.05;項目檢驗顯著,F2(3, 224)=2.98,p<0.05,η2=0.10。簡單效應分析表明,在兩種視角條件下,當等級漢字為D+X+類型時,對大漢字反應顯著快于對小漢字反應,p<0.05。在小視角條件下,當等級漢字為D–X–類型時,對大漢字反應顯著快于對小漢字反應,p<0.001。然而,當等級漢字為D–X+類型時,無論大小視角,對大漢字的反應均顯著慢于對小漢字的反應,ps<0.05。在小視角條件下,當反應目標為大漢字時,對D+X+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顯著快于對D–X+和D–X–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ps<0.001;對D+X–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顯著快于對D–X+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p<0.05。當反應目標為小漢字時,對其它三類刺激的反應均顯著快于對D–X–條件下等級漢字的反應,ps<0.05。在大視角下,當反應目標為大漢字時,對D+X+條件等級漢字的反應顯著快于其它三類反應,p<0.001;對D+X–類型等級漢字反應顯著快于對D–X+和D–X–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ps<0.05。其它主效應和交互作用均不顯著。

        對錯誤率數據進行三因素混合測量方差分析,結果表明,等級漢字類型的主效應顯著,F1(3, 156)=49.38,p<0.01,η2=0.46;F2(3, 224)=14.40,p<0.01,η2=0.23。反應目標與等級漢字類型交互效應顯著,F1(3, 156)=35.00,p<0.01,η2=0.39;F2(3, 232)=12.54,p<0.01,η2=0.19。簡單效應檢驗表明,當反應目標為大漢字時,D+X+類型等級漢字的錯誤率均顯著低于其它三種類型等級漢字的錯誤率,ps<0.05;D+X–類型等級漢字的錯誤率顯著低于其它兩類條件,ps<0.05。當反應目標為小漢字時,三種條件下的錯誤率均顯著低于D–X–類型等級漢字的錯誤率,ps<0.05,D+X+類型等級漢字的錯誤率顯著低于D+X–類型等級漢字的錯誤率,p<0.05。當等級漢字為D+X+和D+X–類型時,被試對大漢字反應的錯誤率顯著低于對小漢字反應的錯誤率,ps<0.05。而當等級漢字為D–X+類型時,對大漢字的錯誤率顯著高于對小漢字的錯誤率,p<0.01;當等級漢字為D–X–類型時,大漢字的錯誤率顯著低于小漢字的錯誤率,p<0.01。此外,其它主效應和交互作用均不顯著。

        2.6 討論

        研究發(fā)現,無論大小視角,當等級漢字為D+X+類型時,被試對大漢字反應既快又準,證實當大小漢字均屬其義符所屬范疇時,對等級漢字的加工符合“整體優(yōu)先性假設”。但是,整體優(yōu)先性并未出現在D+X–類型的等級漢字條件下,暗示在這種條件下被試對大漢字的加工可能受到小漢字義符歸屬不一致的干擾。當被試加工D–X+類型條件下的大漢字時,無論哪種視角條件,被試對大漢字的反應均顯著慢于對小漢字的反應且錯誤率更高,大漢字義符歸屬不一致且等級漢字中大小漢字關系不一致會干擾對等級漢字的加工,表現出漢字整體加工優(yōu)勢的反轉。同時,除了在大視角條件下對小漢字進行的反應外,在其它三種情況下,大漢字義符一致條件下的反應時和錯誤率均顯著低于大漢字義符不一致的條件,暗示在對客體加工過程中,整體性質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而且,在大漢字一致的條件下,小漢字是否一致對大視角條件下對大漢字的反應產生影響,但是未能影響在大漢字不一致的條件下基于同等線索的兩類反應,表明大漢字的屬性限制“小漢字義符是否一致”的作用發(fā)揮。但是,在小漢字一致的條件下,大漢字是否一致影響在兩類視角條件下對大漢字的反應,卻未能影響對小漢字的加工,暗示整體加工優(yōu)勢的作用受到注意資源的限制。注意轉換理論認為,注意資源在物體內部轉換比在物體之間轉換所消耗的資源少。對于大漢字義符一致和不一致兩種情況,義符一致易化注意資源的轉換,義符不一致卻消耗了注意資源。同時,對于小漢字而言,其與大漢字已經構成了“物體內外”的關系,由于大漢字的加工具有自動化的特點,因此,當對小漢字進行判斷時,小漢字的義符和大漢字之間的轉換需要耗費更多的資源。

        形聲字分為義符和聲符兩部分,由于義符與整字除了字形部分一致外,還具有語義隸屬關系,因此,其對整字的影響可能與聲符并不相同。Tao,Au 和Hsiao(2014)的研究表明,由于書寫經驗和感知運動訓練的影響,熟練漢語使用者會對漢字加工表現出左側偏側化優(yōu)勢。那么,聲符是否會在漢字加工中自動激活并發(fā)揮作用呢?

        3 實驗2 聲符與整字字形、讀音一致性對等級漢字加工的影響

        3.1 被試

        30 名本科生,男女各半,平均年齡20.42 歲±0.94 歲。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實驗后獲得適量報酬。

        3.2 實驗材料

        實驗材料是由小漢字組成的大漢字,即等級漢字。其中①12 對大漢字與對應的小漢字聲符相同、義符不同且聲符讀音與整字讀音相同(聲母、韻母相同, 但聲調可能不同),如“訂–釘”,稱為“聲符一致、讀音一致”,記作“S+D+”;②12 對大漢字與對應的小漢字聲符相同、義符不同且聲符與整字讀音不相同,如“哄–拱”,稱為“聲符一致、讀音不一致”,記作“S+D–”;③12 對大漢字與對應的小漢字聲符、義符均不同,如“扛–燦”,稱為“聲符不一致”,記作“S–D–”;④分別用筆畫數相同的義符替換以上大漢字或小漢字的義符,使之形成假字,即36 個含假字的等級漢字,該類等級漢字反應結果不納入統(tǒng)計分析。因此,正式實驗中等級漢字共72 個,練習中等級漢字共15 個。匹配大小漢字之間的字頻和筆畫數,見表3。對頻率和筆畫數進行F 檢驗,結果表明,以頻率為因變量時,F(5, 66)=1.49,p>0.05;以筆畫數為因變量時,F(5, 66)=0.44,p>0.05。

        表 3 各類等級漢字的平均字頻和筆畫數

        3.3 實驗設計與程序

        實驗采用3×2 組內設計。兩個自變量分別為等級漢字類型和反應目標。每個測驗組包括159 次刺激,其中15 次為練習刺激,另外72 個等級漢字完全隨機化呈現2 次。程序與刺激呈現同實驗1。被試的任務是在等級漢字呈現之后,既快又準地判斷目標漢字是否為真字并按鍵反應,一半的被試進行“是”反應時按F 鍵,“否”反應時按J 鍵,一半的被試按鍵相反。

        3.4 結果與分析

        刪除1 名極端反應的被試數據,對29 名被試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刪除反應不正確及M±2SD以外的數據共309 個,占全部數據的14.79%。結果見表4。

        表 4 被試對各類等級漢字的平均反應時(ms)和錯誤率(%)

        反應時的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反應目標的主效應不顯著,F1(1, 28)=0.43,F2(1,66)=1.03,p>0.05。等級漢字類型的主效應顯著,F1(2, 56)=3.35,p<0.05,η2=0.09;F2(2,66)=4.41,p<0.05,η2=0.11。反應目標和等級漢字類型的交互作用顯著,F1(2, 56)=3.68,p<0.05,η2=0.12;F2(2, 66)= 3.50,p<0.05,η2=0.10。簡單效應分析表明,當等級漢字為S+D+類型時,對大漢字的反應邊緣顯著快于對小漢字的反應,p=0.06;當反應目標為大漢字時,對S+D+類型等級漢字反應顯著快于對S–D–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p<0.05。

        錯誤率的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反應目標的主效應不顯著,F1(1, 28)=0.12,F2(1, 66)=0.06,p>0.05。等級漢字類型的主效應不顯著,F1(2, 56)=0.87,F2(2, 66)=0.55,p>0.05。反應目標和等級漢字類型的交互作用顯著,F1(2, 56)=6.03,p<0.05,η2=0.16;F2(2, 66)=3.74,p<0.05,η2=0.11。簡單效應分析表明,當等級漢字為S+D–類型時,對大漢字反應的錯誤率顯著低于對小漢字反應的錯誤率,p<0.05;當等級漢字類型為S–D–類型時,對大漢字反應的錯誤率顯著高于對小漢字反應的錯誤率,p<0.05。當反應目標為大漢字時,對S+D–類型等級漢字反應的錯誤率顯著低于對S–D–類型等級漢字反應的錯誤率,p<0.05。

        3.5 討論

        當反應目標為大漢字時,對S+D+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要顯著快于對S–D–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對S+D–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的錯誤率顯著低于對S–D–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的錯誤率。這說明聲符一致時對等級漢字識別存在易化作用,而且促進作用不僅來自字形上的貢獻,還有來自字音的作用。Zhou 和Marslen-Wilson(1999)的研究發(fā)現,當啟動字的聲旁與目標字具有語義關系,或者啟動字與目標字的聲旁具有語義關系時,均發(fā)現顯著的啟動效應,證實亞詞匯的加工包括聲音和語義兩個方面。此外,當等級漢字為S+D+類型時,對大漢字的反應顯著快于對小漢字的反應,暗示對此類型等級漢字的識別存在整體優(yōu)先性。同時,當等級漢字為S+D–類型時,對大漢字反應的錯誤率顯著低于對小漢字反應的錯誤率,p<0.05;當等級漢字為S–D–類型時,對大漢字反應的錯誤率顯著高于對小漢字反應的錯誤率,p<0.05,說明聲符是否一致能調節(jié)整體優(yōu)先性效應。即當大小漢字聲符一致時,聲符對等級漢字的識別起積極促進作用,由于整體優(yōu)先性的存在,促進作用將優(yōu)先反映在大漢字上,大漢字的錯誤率較低;反之,當大小漢字聲符不一致時,聲符對等級漢字的識別起干擾作用,由于等級優(yōu)先性的存在,干擾作用也首先投射在大漢字上,大漢字的錯誤率較高。聲符所攜帶的字形和語音信息在加工過程中自動解碼,并促進或干擾對整字的加工。

        4 總討論

        4.1 漢字加工的整體優(yōu)先性

        本研究發(fā)現,在對由形聲字組成的等級模式中存在加工的整體優(yōu)先性。實驗1 發(fā)現,無論大小視角,當等級漢字為D+X+類型時,對大漢字反應均顯著快于對小漢字反應,表明當大小漢字所提供的義符、字形和讀音等信息匹配時,大小漢字之間識別的快慢取決于其是整體還是部分,整體具有加工優(yōu)勢。此外,在不同視角條件下,大小漢字的比例均為9.17∶1,大漢字優(yōu)先得到識別,表明整體優(yōu)先性取決于漢字的絕對大小,與羅春榮等(1987)結果一致。實驗2 表明,當等級漢字為S+D+類型時,對大漢字的反應顯著快于對小漢字的反應。而且,聲符一致時大漢字錯誤率低,聲符不一致時大漢字錯誤率高。

        同時,反應目標調節(jié)等級漢字類型的反應時。當目標為大漢字時,對等級漢字類型的區(qū)分度較高。但是,當目標為小漢字時,對等級漢字類型的辨識度較低,僅在大小漢字義符均不一致時反應最慢,對其它三類反應無區(qū)分。由于整體優(yōu)先性對小漢字的抑制作用,即使實驗1 要求被試基于“部件”對整字進行反應,部件的加工優(yōu)勢效應也未能顯現,表現出“字劣效應”。另外,在大漢字義符不一致時,小漢字義符是否一致對等級漢字加工的反應時影響弱。本研究結果得到許多研究的證實。羅艷琳等(2010)發(fā)現,無論是先呈現整體還是先呈現部件,均表現出“字劣效應”。即在同樣條件下,整字具有加工優(yōu)勢,而且與拼音文字不同,整字對部件具有抑制作用。研究者認為漢字是方塊字符,圖形文字可能具有更強的整體性,同時,漢字部件更依賴于整體,獨立性差,限制了加工優(yōu)勢。Taft(2006)認為,對漢字語音和語義的激活需要首先通達漢字整體Lemma 概念結點。Yuan 和Fu(2014)采用形聲字的分離模式來研究視覺選擇以何種信息表征,發(fā)現自上而下的加工自動地將兩個獨立的部件組合為完整的漢字。語義信息在整字層面發(fā)揮整合作用。

        4.2 義符和聲符對等級漢字識別的影響

        漢字研究既要關注整字的性質,也要考察要素與整字的關系。義符是漢字重要的亞詞匯構件,它發(fā)揮字形、語義和語法等功能。張積家(2007)發(fā)現,當整體與部分意義一致時被試反應快,當意義無關時,延緩對整體或部分的認知。本研究卻證實,在由形聲字組成的等級模式中,漢字是否屬其義符所屬范疇對漢字識別具有重要意義。當整體與部分同屬其義符所屬范疇時,刺激反應快,部件信息的激活易化對整體的加工;但當意義無關或相反時,是否延緩對刺激的反應依賴于具體的條件。當目標字與非目標字不一致時,整體與部分的意義無關,兩者形成義符字形一致、語義無關條件,義符將根據目標漢字類型對識別過程產生不同影響。例如,在小視角下,當反應目標為大漢字時,對D+X–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要顯著快于對D–X+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即前者反應目標的義符促進了對刺激的識別(小漢字未能發(fā)揮有效的干擾作用),后者反應目標的義符抑制了對刺激的識別(大漢字義符字形的易化作用較弱)?;谖矬w注意的注意優(yōu)先理論認為,當注意被吸引到某一空間位置后,將被優(yōu)先分配到已被注意的物體范圍內,使得被注意物體的非注意部分比其他物體得到更多的加工,而且這一過程常常自動進行。因此,本研究中當要求被試對大漢字進行反應時,小漢字中的信息同樣得到激活。

        其次,在大視角下,當反應目標為大漢字時,對D+X–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要顯著快于對D–X–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說明當整體與部分均不屬其義符所屬范疇,反應沒有加快,在四類反應中最慢,表明義符的促進或抑制效果調節(jié)對目標字的加工。Malcolm 和Shomstein(2013)的研究表明,知覺層面和語義層面的信息對注意產生獨立的影響,而且語義信息可以不受知覺信息的干擾,決定基于物體的注意分配,即義符的語義信息可以不受其位置的影響而得到激活。本研究的結果證實了上述假設,義符是否一致成為語義反應的重要調節(jié)因素。在漢字加工中,字音不是最先激活的,但對漢字識別具有重要意義(陳寶國,王立新, 彭聃齡, 2003)。當被試知覺等級漢字時率先激活了字形信息,聲符在字形上的一致能加快對等級漢字的識別,無論聲符與整字讀音是否相同,對聲符一致條件的反應均比對聲符不一致條件的反應要快。隨著漢字識別進程的進行,字音信息得到激活,聲符在讀音上的一致在字形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對目標的識別,并使得S+D+類型等級漢字的反應最快。此外,聲符一致時,對大漢字反應的錯誤率顯著低于對小漢字反應的錯誤率;聲符不一致時,趨勢相反,說明聲符對等級漢字識別的作用將與整體優(yōu)先性結合,反映在對整體刺激的識別上。

        4.3 漢字識別是整字與部件互相作用的過程

        與拼音文字通過字母并排在一起不同,漢字依賴于非線性的不同加工單元的組合。結構提供了整體的線索,激活自上而下的加工;而義符和聲符則提供局部線索,激活自下而上的加工,通過整體和局部線索的雙向激活,漢字加工的雙通路得以有效進行。而且,由于義符的語義功能,使得局部與整體有可能并能夠進行有效的語義互相作用。本研究發(fā)現,當大漢字義符與其所屬范疇一致時,小漢字是否一致影響反應時間,表明小漢字的作用受大漢字類型調節(jié),暗示部分與整體關系影響等級漢字的加工。本研究結果得到一系列漢字認知研究的支持。Taft(2006)提出的交互激活模型認為,識別整字受到部件頻率的影響,Lemma 層是連接字形和整字語義的中樞。正字法系統(tǒng)在漢字識別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與英文不同,正字法系統(tǒng)包含部件的位置信息。部件的位置信息對整字識別敏感(軀–樞存在啟動效應,但是,歐–樞不存在啟動效應)。整字與部件存在交互激活。Yeh,Chou 和Ho(2017)發(fā)現,雖然諸如“猜、恤”等不含顏色語義的漢字,僅僅是由于聲符是顏色字或語義與顏色有關,也出現Stroop效應,表明漢字加工中即使聲符與整字語義激活存在沖突,聲符的語義依舊自動激活。

        同時,依據基于物體的的注意(趙欣, 袁杰,徐依寧, 傅世敏, 2014),視覺注意傾向于將屬于同一物體的各個特征一同選擇作為客體刺激。本研究中的等級漢字,小漢字由義符、聲符構成,大漢字由小漢字構成,它們共同組成同一個物體。無論是對大漢字還是對小漢字進行反應,同一物體范圍內的感覺表征均得到自動增強。但是,實驗1 的任務要求被試基于“自下而上”的線索進行語義判斷,在大、小漢字義符表征不一致時,任務要求破壞了客體表征的連續(xù)性,拆分了注意形成的感覺表征。大漢字義符是否與其義符所屬范疇一致發(fā)揮決定性的作用,表明大漢字不一致條件對表征連續(xù)性的破壞吸引了更多的資源。實驗2 要求被試基于“自上而下”的線索進行知覺判斷,同樣發(fā)現聲符和讀音在等級漢字加工中吸引了資源,發(fā)揮相應的促進或阻礙作用。因此,在漢字加工中,對部件的整合自動發(fā)生(整體優(yōu)勢的作用),部件也會成為注意分配的有效刺激,支持漢字加工的交互激活模型。事實上,對漢字基于物體注意的研究表明,在漢字認知過程中,整體通常自動激活,吸引注意資源,形成整體加工優(yōu)勢。而注意的分配遵循可變的策略性過程,其依據任務要求或“部分”信息形成特定的加工策略,產生靈活的梯度效應。注意將以整個漢字為加工對象,將漢字內部的部件作為注意分配的后續(xù)梯度,由于人類加工的本質在于尋求物體的意義,因此,義符和聲符等部分必然會得到注意的分配。Liu,Wang 和Zhou(2011)證實,涉及不同類型物體加工的注意分配受個體注意策略的影響,但是,當雙字詞出現在同一個物體內部時,加工受語義調節(jié)。當雙字詞出現在不同物體內部時,加工除了受語義調節(jié),還受策略調節(jié)。因此,在同一物體內部,語義加工自動發(fā)生,注意策略更多地調節(jié)不同物體內部的注意分配。

        5 結論

        (1)漢字形聲字的等級模式存在加工的整體優(yōu)先性;整字和部件在加工過程中存在互相作用,支持交互激活作用模型和整體與部分知覺的雙向平行加工假設。

        (2)義符對等級漢字識別過程存在影響,其促進或抑制效果隨著等級漢字與其義符所屬范疇的關系而疊加;聲符對等級漢字識別過程存在影響,其作用與整體優(yōu)先性結合。對漢字加工的注意分配表現為首先自動激活整體語義,之后注意資源形成梯度分配,受部分性質的影響。

        參 考 文 獻

        北京語言學院語言教學研究所. (1986). 現代漢語頻率詞典. 北京: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蔡治. (2003). 視角對漢字識別影響的研究 (碩士學位論文). 西南師范大學, 重慶.

        常玉林, 王丹爍, 周蔚. (2016). 字形判斷過程中的整體與局部優(yōu)先效應:來自反應時和眼動指標的證據. 心理科學, 39(5), 1040–1044.

        陳寶國, 王立新, 彭聃齡. (2003). 漢字識別中形音義激活時間進程的研究(II). 心理學報, 35(5), 576–581.

        羅春榮, 紀桂萍, 房路江. (1987). 從漢字識別看視覺信息檢測的整體優(yōu)先性. 心理學報, 19(2), 184–189.

        羅艷琳, 王鵬, 李秀軍, 石雅琪, 陳墨, 王培培, … 羅躍嘉. (2010). 漢字認知過程中整字對部件的影響. 心理學報, 42(6), 683–694.

        張積家. (2007). 整體與部分的意義關系對漢字知覺的影響. 心理科學,30(5), 1095–1098, doi: 10.3969/j.issn.1671-6981.2007.05.017.

        張積家, 王惠萍. (2001). 聲旁與整字的音段、聲調關系對形聲字命名的影響. 心理學報, 33(3), 2–6.

        張積家, 王娟, 陳新葵. (2014). 義符研究20 年: 理論探討、實驗證據和加工模型. 心理科學進展, 22(3), 381–399.

        趙欣, 袁杰, 徐依寧, 傅世敏. (2014). 基于物體的注意的機制與影響因素.心理科學進展, 22(11), 1708–1722.

        Chen, Y. C., & Yeh, S. L. (2015). Binding radicals i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Evidence from repetition blindness.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78, 47–63, doi: 10.1016/j.jml.2014.10.002.

        Chen, Y. C., & Yeh, S. L. (2017). Examining radical position and function i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using the repetition blindness paradigm. 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 32(1), 37–54, doi:10.1080/23273798.2016.1227856.

        Kinchla, R. A., & Wolfe, J. M. (1979). The order of visual processing:"Top-down", "bottom-up" or "middle-out".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25(3), 225–231.

        Li, Y., & Kang, J. S. (1993). Analysis of phonetics of the ideophonetic characters in modern Chinese. In Y. Chen (Ed.), Information analysis of usage of characters in modern Chinese (pp. 84–98). Shanghai:Shanghai Education Publisher.

        Li, X. S., & Logan, G. D. (2008). Object-based attention in Chinese readers of Chinese words: Beyond Gestalt principles. Psychonomic Bulletin &Review, 15(5), 945–949.

        Liu, D. L., Wang, Y. H., & Zhou, X. L. (2011). Lexical- and perceptualbased object effects in the two-rectangle cueing paradigm. Acta Psychologica, 138(3), 397–404, doi: 10.1016/j.actpsy.2011.09.008.

        Liu, T. Y., Chuk, T. Y., Yeh, S. L., & Hsiao, J. H. (2016). Transfer of perceptual expertise: The case of simplified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Cognitive Science, 40(8), 1941–1968, doi:10.1111/cogs.12307.

        Luo, C. M., Proctor, R. W., Weng, X. C., & Li, X. S. (2014). Spatial Stroop interference occurs in the processing of radicals of ideogrammic compounds.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21(3), 715–720.

        Malcolm, G., & Shomstein, S. (2013). High-level semantic information affects attentional allocation within and between objects. Journal of Vision, 13(9), 770, doi: 10.1167/13.9.770.

        Navon, D. (1977). Forest before trees: The precedence of global features in visual perception. Cognitive Psychology, 9(3), 353–383, doi:10.1016/0010-0285(77)90012-3.

        Taft, M. (2006). Processing of characters by native Chinese readers. In P.Li, L. H. Tan, E. Bates, & O. J. L. Tzeng (Eds.), The handbook of east Asian psycholinguistics, Vol. 1: Chinese (pp. 237–249).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ao, R. V., Au, T. K., & Hsiao, J. H. (2014). Perceptual expertise: Can sensorimotor experience change holistic processing and left-side bias?Psychological Science, 25(9), 1757–1767, doi: 10.1177/0956797614541284.

        Yeh, S. L., Chou, W. L., & Ho, P. (2017). Lexical processing of Chinese sub-character components: Semantic activation of phonetic radicals as revealed by the Stroop effect. Scientific Reports, 7(1), 15782, doi:10.1038/s41598-017-15536-w.

        Yuan, J., & Fu, S. M. (2014). Attention can operate on semantic objects defined by individual Chinese characters. Visual Cognition, 22(6),770–788, doi: 10.1080/13506285.2014.916772.

        Zhou, X. L., & Marslen-Wilson, W. (1999). The nature of sublexical processing in reading Chinese characte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25(4), 819–837, doi:10.1037/0278-7393.25.4.819.

        猜你喜歡
        語義
        為什么字看久了就不認識了
        語言與語義
        “社會”一詞的語義流動與新陳代謝
        “上”與“下”語義的不對稱性及其認知闡釋
        現代語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4
        “吃+NP”的語義生成機制研究
        長江學術(2016年4期)2016-03-11 15:11:31
        “V+了+NP1+NP2”中V的語義指向簡談
        認知范疇模糊與語義模糊
        “V+X+算+X”構式的語義功能及語義網絡——兼及與“V+X+是+X”構式的轉換
        語言與翻譯(2014年2期)2014-07-12 15:49:25
        “熊孩子”語義新探
        語文知識(2014年2期)2014-02-28 21:59:18
        “深+N季”組配的認知語義分析
        當代修辭學(2011年6期)2011-01-29 02:49:50
        99视频一区二区日本|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丰满少妇棚拍无码视频| 老岳肥屁熟女四五十路|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五月激情四射开心久久久|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 国产精品区一区第一页| 色窝窝手在线视频| 桃色一区一区三区蜜桃视频 |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 亚洲国产一区久久yourpan|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又粗又黄又爽的大片| 最新国产日韩AV线| 极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入口|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片在线观看| 超碰Av一区=区三区| 色小姐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码潮喷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妇伦又伦精品国产| 精品久久久无码不卡| 国产麻豆精品传媒av在线| 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免费视频| 一级内射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男同gay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乱视频伦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高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少妇| 国产a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77777_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欧美老妇与禽交|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毛片| 亚洲a无码综合a国产av中文|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美腿丝袜在线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