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努爾·吾賽音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在骨科患者術后疼痛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2018年09月~2019年03月期間收治的112例骨科患者進行此次研究,按照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各56例。其中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為對照組,采取延續(xù)性護理的為實驗組,比較兩組的滿意度及睡眠質量。結果 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骨科患者術后疼痛中應用延續(xù)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睡眠質量,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延續(xù)性護理;護理干預;骨科;術后疼痛;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2..01
疼痛是人體在受到創(chuàng)傷以后,機體自發(fā)出現(xiàn)的一種相對不太愉快的反應,常常作用于損傷組織或者是創(chuàng)傷周圍的其他隱藏損傷。大部分受到創(chuàng)傷的患者在術后都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骨科患者尤其是在夜間最為突出[1]。在骨科患者術后護理中采取連續(xù)性護理,能夠確?;颊呖梢允艿絽f(xié)調的照護工作,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并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F(xiàn)將本次研究具體情況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09月~2019年03月期間收治的112例骨科患者進行此次研究,按照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患者各56例。其中對照組男女比例為31:27;平均年齡為(42.79±5.68)歲;實驗組男女比例為33:29;平均年齡為(43.87±6.19)歲。兩組上述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在對照組患者的術后護理之中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術前和術后教育工作以及換藥等常規(guī)護理方式。在該組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采用連續(xù)性護理干預的措施:①建立專門的護理團隊,明確各個人員的職責。成立綜合性的評估機制,涉及到患者的實際病情、狀態(tài)以及手術的詳細情況等。②通過心理干預,及時的了解患者術后的具體情況,增加患者本身對于疼痛的認知,幫助患者緩解負面情緒。③對術后患者的體位進行指導,并通過暗示的方式從生理和心理上幫助患者緩解疼痛。④轉移注意力并幫助患者進行早期的康復訓練,提升患者的康復效率[2]。
1.3 觀察指標
(1)采用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總例數-不滿意例數)/總例數×%=總體滿意度。
(2)通過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去評估患者的睡眠質量,睡眠質量的評估總分為21分,受到7個影響因子的共同作用,其中評估分數越低表示著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以SPSS 18.0軟件為統(tǒng)計依據,護理滿意度等計數資料用%來表示,采用卡方檢驗;睡眠質量評分等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即(P<0.05)。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且組間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1。
2.2 下 比較兩組睡眠質量評分
實驗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且組間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3 討 論
骨科患者術后所出現(xiàn)的疼痛具有普遍性以及高強度等特點,不利于患者發(fā)揮其運動功能,也不利于患者所受創(chuàng)傷的恢復,強烈的持續(xù)的疼痛還會間接影響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嚴重的情況下,還會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對患者的術后康復工作產生了極大阻礙[3]。
在骨科患者術后的護理工作中采取連續(xù)性護理方式,能夠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不間斷的協(xié)調護理,真正實現(xiàn)以患者為核心,以現(xiàn)代護理為理念,促使患者提升康復和痊愈的速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且組間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患者的睡眠質量高于對照組且組間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對骨科患者術后進行連續(xù)性護理干預,能夠促使患者更好更快恢復。
綜上所述,將連續(xù)性護理應用于骨科術后護理之中,能夠取得十分顯著的護理效果,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唐宏偉.護理干預對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2):88-90.
[2] 綜田秀英.探討護理干預影響下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25):105-106.
[3] 顏 娟.護理干預對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2016,29(2):114-115.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