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中偉
腹外疝為常見臨床疾病,類型非常多,常見類型為切口疝、腹股溝疝、股疝、臍疝等,導致該疾病產(chǎn)生的原因為患者腹部內(nèi)壓不斷升高,在腹壁比較薄弱的位置,極易在腹內(nèi)壓的影響下,使得在腹腔內(nèi)部組織器官通過腹壁較薄弱之處向外突起,形成腫塊,該疾病的嚴重程度與腹部內(nèi)壓及腹壁強度等存在密切的關聯(lián)性,多選用手術方案進行治療,選用不同的方案,療效和預后存在差異性,如何選擇極為關鍵,應重點關注[1,2]。本文探討改進無張力疝修補手術治療腹外疝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58例腹外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均滿足《外科常見病診斷與治療》中關于腹外疝的診斷標準[3],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手術禁忌者;精神疾病者;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依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9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6例,女13例;年齡26~82歲,平均年齡(54.22±9.45)歲;病程0.3~2.0年,平均病程(1.25±0.32)年。觀察組患者中男17例,女12例;年齡25~83歲,平均年齡(54.23±9.59)歲;病程0.4~2.0年,平均病程(1.26±0.3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傳統(tǒng)疝修補術,術前應對患者的病灶進行確診,結(jié)合實際情況,制定傳統(tǒng)疝修補術計劃,平臥,術前麻醉處理,在切口位置使用碘伏進行消毒,作一切口后逐層分離皮下組織,充分游離腱膜,打開睪肌,游離疝囊,將其游離至疝囊頸部,然后翻轉(zhuǎn)后,送回至腹部原位置,頸部實施內(nèi)荷包結(jié)扎操作;橫斷腹股溝管中點,近端實施高位結(jié)扎操作;遠端進行止血操作后不移動;腹股溝管后壁實施巴西尼式修補,逐層縫合切口,抗感染操作。
1.2.2 觀察組 患者采用改進無張力疝修補術,術前應對患者的病灶進行確診,結(jié)合實際情況,制定改進無張力疝修補術計劃,平臥,術前麻醉處理,在切口位置使用碘伏進行消毒,切口做好后,長度為6~8 cm,逐層分離皮下組織,充分游離腱膜,打開睪肌,游離疝囊,將其游離至疝囊頸部,然后翻轉(zhuǎn)后,送回至腹部原位置,頸部實施內(nèi)荷包結(jié)扎操作;縫合精索后方,讓后壁處于平坦位,對于后壁選用Lichtenstein單純平片修補方法進行修補,逐層縫合切口,抗感染操作。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療效判定標準[4]:顯效:癥狀完全消失或明顯好轉(zhuǎn);有效:癥狀有所好轉(zhuǎn);無效:癥狀無變化或惡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35.45±3.35)min、(13.35±2.42)h、(5.13±0.65)d;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62.26±4.26)min、(47.46±3.26)h、(7.26±1.18)d;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6.6405、45.2428、8.5144,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5,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腹外疝作為典型腹部外科疾病,導致該疾病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為腹內(nèi)壓力升高和腹壁強度減弱;常見癥狀為便秘、腹部絞痛、停止排氣排便、消化不良、下腹部墜脹感等,負面影響非常大,稍微處理不善,會導致患者病情惡化,應及時為其對癥治療,隨著我國醫(yī)療水平的提升,治療方案的選擇極為關鍵,應重視[5]。
通過對腹外疝的研究,傳統(tǒng)疝修補術的應用,雖然有著一定程度的治療效果,但是手術時間較長,并發(fā)癥較多,患者身體康復速度較緩慢,整體療效不甚理想。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的不斷完善,傳統(tǒng)疝修補術已不能滿足現(xiàn)有醫(yī)療的需求,隨著改進無張力疝修補手術的應用,逐漸將傳統(tǒng)疝修補術取代,成為了主要應用的治療方案,與傳統(tǒng)疝修補術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應用改進無張力疝修補手術治療的腹外疝患者,手術時間更短,可盡早下床活動,康復速度更快,住院時間更短,療效更高,因此,針對腹外疝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在傳統(tǒng)疝修補術與改進無張力疝修補術均能夠?qū)嵤┑那闆r下,應為腹外疝患者優(yōu)先選用改進無張力疝修補手術進行治療[6]。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35.45±3.35)min、(13.35±2.42)h、(5.13±0.65)d;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62.26±4.26)min、(47.46±3.26)h、(7.26±1.18)d;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顯效19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10%;對照組患者顯效15例,有效6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2.41%。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改進無張力疝修補手術治療腹外疝的療效顯著,可縮短手術時間,患者可早日下床活動,并提高療效,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