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然
【摘 要】目的:探討小兒輪狀病毒(RV)性腸炎與血清轉氨酶和心肌酶譜變化的關系。方法:選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作為觀察組。同時選取同時期于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80例小兒輪狀病毒陰性兒童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血清轉氨酶和心肌酶譜。結果:80例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谷丙轉氨酶以及谷草轉氨酶測定結果、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等明顯高于對照組,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者通常會發(fā)生血清轉氨酶和心肌酶譜異常。值得臨床重視。
【關鍵詞】血清轉氨酶;心肌酶譜;乳酸脫氫酶;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
【中圖分類號】 R72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225-01
人類腸炎密切相關的輪狀病毒于20世紀70年代被發(fā)現(xiàn),其是導致小兒腹瀉的主要誘因,多發(fā)生于秋冬季節(jié),除導致常見的腸道感染癥狀外其還可引起多個器官病變,嚴重威脅了小兒生命安全,對患兒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1]。為此,本次研究通過選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診治的80例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進行回顧性分析,探究此病癥與血清轉氨酶和心肌酶譜變化的關系,以此為臨床提升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治療水平提供依據。具體報告如下。
1 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將其納入觀察組。本研究獲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均同意本研究內容。同時選取同時期于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80例小兒輪狀病毒陰性兒童作為對照組。
納入標準: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中秋季腹瀉的診斷標準[2],且輪狀病毒診斷試劑盒對糞便標本進行檢測糞輪狀病毒抗原(+)。
排除標準:(1)先天性心臟病患兒。(2)中毒性腦病患兒。(3)肌肉疾病患兒。(4)心肌炎病史患兒。(5)合并有其它可影響肝功能或心肌酶的疾病的患兒。
觀察組80例患兒中男44例,女36例,年齡最小的0.6歲,年齡最大的3.8歲,平均年齡(2.15±0.82)歲。對照組80例兒童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最小的0.5歲,年齡最大的3.9歲,平均年齡(2.24±0.91)歲。兩組兒童資料無差異(P>0.05)。
1.2 方法
觀察組80例患兒入院后采集糞便標本,均符合臨床留取標本的要求。采用輪狀病毒診斷試劑盒對標本進行檢測。抽取80例患兒空腹靜脈血,抽取2ml進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記錄血清轉氨酶以及心肌酶水平,對照組兒童按照同樣方法進行檢查。
1.3 觀察指標
(1)兩組兒童入院時檢查血清轉氨酶,主要為160例兒童谷丙轉氨酶以及谷草轉氨酶的檢測水平。
(2)統(tǒng)計兩組兒童入院記錄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等測定結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患兒研究數據均納入SPSS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獨立,正態(tài),方差齊資料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谷丙轉氨酶以及谷草轉氨酶的檢查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谷丙轉氨酶以及谷草轉氨酶對比
80例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血清轉氨酶測定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組(谷丙轉氨酶以及谷草轉氨酶),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兒童心肌酶學對比
80例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等測定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是一種發(fā)生率高、傳染性強的高風險疾病,其具有季節(jié)性的特點,多發(fā)生于秋季,臨床將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危害性、傳播性等作為重點課題研究,傳播性主要體現(xiàn)其傳播渠道為含有病毒的糞便接觸傳播,也可由呼吸道等直接傳播,所以其傳播性較強。其中危害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其可引起病毒血癥、心肌病以及神經系統(tǒng)疾病等,嚴重威脅了患兒的生命安全[3]。
本次研究針對心肌酶學以及血清轉氨酶進行檢測。臨床上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導致心肌細胞受損可由心肌酶學檢測來發(fā)現(xiàn),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乳酸脫氫酶等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這是由于當輪狀病毒侵襲心肌組織,其受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乳酸脫氫酶等釋放入血中,尤其是肌酸激酶同工酶,因其只存在心肌組織中,所以其特異性最高。此外肝臟受損進而導致血清轉氨酶釋放入血清中,目前輪狀病毒導致肝臟受損的病理機制尚未完全探究清楚,臨床推測其可能是由于氧化應激損傷導致的,或者是由輪狀病毒直接損傷肝臟導致的[4]。
綜上所述,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者通常會發(fā)生血清轉氨酶和心肌酶譜異常。值得臨床重視。
參考文獻
[1] 陳治珍, 梁丹丹, 羅菲,等. 辨證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腸道微生態(tài)學研究[J]. 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8, 28(5):50-53+203.
[2] 胡亞美,江載芳,申昆玲,等.諸福堂實用兒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941-946.
[3] 崔艷芳. 中藥灌腸輔助喜炎平聯(lián)合西咪替丁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療效及對血清相關因子的影響[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7, 26(14):1573-1574.
[4] 傅洪瑞. 磷酸肌酸鈉聯(lián)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心肌損害的臨床效果及對患兒心肌酶譜水平的影響[J].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 2017, 34(8):741-744.
[5] 雷菊芳, 余麗萍. 炎琥寧注射液聯(lián)合雙歧三聯(lián)活菌膠囊對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心肌酶譜的影響[J]. 國際中醫(yī)中藥雜志, 2017, 39(2):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