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高銘竺
摘 要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青年工作,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關于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論述,蘊含了豐富的青年價值觀內(nèi)涵和特征,指出了新時代青年價值觀培育的指導思想,為我們探索新時代青年價值觀培育的內(nèi)容和路徑提供了根本遵循。
關鍵詞 新時代 青年價值觀 培育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37
Abstract I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has ideals, abil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e country will have a future and the nation will have hope. [1]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have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youth work, especiall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series of important expositions on the growth and growth of young students, which contains rich connot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youth values, points out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youth values cultiv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provides a fundamental follow for us to explore the content and path of youth values cultivation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the new era; youth values; cultivation
1新時代青年價值觀的特征
1.1 新時代新青年,要樹立新思想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作為新時代條件下成長的新青年,要求我們緊跟時代步伐,努力學習,追求進步,不斷用思想理論武裝我們的大腦,不斷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思維啟迪我們的靈魂,堅定理想信念、豐富人生閱歷、增強工作活力,奉獻個人的青春以及智慧,永做時代弄潮兒。新時代新青年要積極領會和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把思想理論落實到青年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去,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聽黨的話、跟黨走,樹立新思想,成就新青年。
1.2 新時代新青年,要牢記新使命
黨十九大報告中鮮明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xiàn)實的,又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成現(xiàn)實?!盵1]在那個救亡圖存的崢嶸歲月,大批志士青年緊握時代潮頭,流血犧牲、拼搏奮斗,只是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獨立和振興,隨著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革命的火種播撒在神州大地,中華民族的面貌和中國人民的面貌煥然一新。因此,青年要以新時代的強烈責任感和神圣使命感去牢記和踐行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緊緊把握時代際遇,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實現(xiàn)時代夢想。
1.3 新時代新青年,要走好新征程
黨的十九大報告莊嚴宣告“經(jīng)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征程,作為承前啟后和繼往開來的新時代,要求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昂首闊步踏入社會主義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之間勠力同心、拼搏奮斗、并肩創(chuàng)造美好幸福生活的時代,是我們逐步達到共同富裕文明和諧的時代;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國家正在經(jīng)歷從“站起來”“富起來”向“強起來”的飛躍,全國人民對實現(xiàn)全面小康,以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提出了更加期待的新需求。
2 新時代青年價值觀的內(nèi)涵
2.1 價值目標是青年大學生人生理想的最高追求
價值目標是人生理想實現(xiàn)的航標,支配并引領青年大學生揣測現(xiàn)實世界,感悟人生百態(tài),成就價值人生。價值目標屬于青年大學逐夢新時代的最高價值追求,展現(xiàn)了新時代我國青年大學生的人生閱歷、精神世界和理想追求,融入青年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全過程。青年大學生的價值目標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往往通過實現(xiàn)個別具體的價值目標形成總體目標,主流、健康、積極的價值目標有利于青年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建立科學、正確的價值評價體系。
2.2 價值評價是青年大學生進行價值分析的判斷結果
價值評價對象、價值評價內(nèi)容和價值評價標準是青年大學生價值評價的基本構成要素。評價標準作為評價體系的核心要素,是青年大學生開展價值下周五和判斷的標尺,指導并教育青年大學生分析評價對象所真正蘊含的價值內(nèi)容。青年大學生在進行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必須遵循價值評價的指導,依據(jù)價值內(nèi)容踐行價值理念。總之,新時代要有新氣象,價值評價必然對于青年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培育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
2.3 價值取向是青年大學生價值觀中最不穩(wěn)定的因素
價值取向同價值評價和價值目標有很大的不同點,具有不穩(wěn)定性和具體性的特點,在一般情況下,青年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往往同價值觀產(chǎn)生沖突和分歧,這就要求我們對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做出判斷時,僅僅從價值取向衡量是不完善的。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體系包含復雜的子系統(tǒng),價值目標不同、價值評價各異、價值取向分散,然而他們卻又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3 新時代青年價值觀培育的指導思想
3.1 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根本指導
“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盵2]具體要求就是:青年大學生價值觀的培育和養(yǎng)成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理論和實踐去推進青年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培育;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的理論和實踐去培育青年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社會意識。
3.2 結合中國共產(chǎn)黨的教育思想實踐
黨的教育思想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大學生的價值觀培育和養(yǎng)成離不開實踐基礎上的理論指導,精辟論述和解答了“如何培養(yǎng)人”的根本問題。[3] 一方面是青年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理論維度,另一方面是從黨的成長發(fā)展軌跡中探尋培養(yǎng)青年人才的方法和途徑;第三是在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培育中切實堅持“與時倶進”與“實事求是”結合、要實現(xiàn)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3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培育內(nèi)容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關于青年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做出了重要的講話,強調(diào)了青年應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盵4]落實到實踐中,就是要做到在課堂教學中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培養(yǎng)青年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塑造青年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理念。
4 新時代青年價值觀培育的主要內(nèi)容
4.1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意識
我國高校一直致力于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的教育和養(yǎng)成,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家國情懷,加深對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一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充分發(fā)揮高校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二是要充分挖掘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價值因素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拓寬教育資源,引導青年大學生為實現(xiàn)國家價值而努力奮斗。
4.2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意識
青年大學生作為公民的重要成員,有責任、有擔當、有義務為打造和諧文明的社會價值環(huán)境而奉獻青春。我國高校要充分運用思政課的理論優(yōu)勢,開展使命教育、法治教育和社會責任教育,讓青年大學生自覺抵制消極文化和思想的侵蝕,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緊緊圍繞核心價值觀開展主題教育,豐富理想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意義的理解,強化自身的社會意識。
4.3 “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公民意識
我國高校要把“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復制和鑲嵌到大學生的現(xiàn)實世界中,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在隱性和顯性教育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在接地氣的教育實踐中鼓勵大學生關注社會現(xiàn)實和國家發(fā)展,崇尚敬業(yè)精神,恪守誠信意識,尊敬師長、熱愛集體,將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樹立“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成長守則,提高全面發(fā)展能力。
5 新時代青年價值觀培育的路徑選擇
5.1 加強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以后,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關注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內(nèi)容。理想是行動的向?qū)?,理想信念是青年深層次的價值觀念,成為人們精神世界的支柱和人生成長的動力來源,理想信念教育和青年價值觀培育密不可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強調(diào):“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5]
5.2 加強青年的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有鮮活豐富的內(nèi)容,蘊含鮮明深刻的時代特征。愛國主義是一種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成熟性和持久性的思想體系,是意識形態(tài),是世界觀。[6]高校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強調(diào)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能夠激起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而且能夠提高青年學生的價值判斷,激發(fā)他們同不良的愛國主義思想和行為作斗爭。新時代青年學生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特殊使命和歷史任務,這就意味著青年的政治信仰會影響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發(fā)展,因此,在青年學生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并融入政治信仰將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是否后繼有人的根本問題。
5.3 加強青年的生命倫理教育
一段時期以來,“校園暴力”“校園自殺”事件頻頻出現(xiàn),部分青年學生輕視或者忽視生命的價值,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存在價值的輕視、忽視、甚至冷漠的扭曲生命觀急需加強和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倫理觀。一是要引導和培育青年學生感悟生命、重視生命的能力。生命是人一切生存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人的思想和意識來源于生命。二是要把生命倫理教育融入到青年學生認知世界和認知人的生命、了解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中去。珍惜和善待生命不僅能夠?qū)崿F(xiàn)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而且能夠增強青年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5.4 加強青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積極的心理素質(zhì)不僅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障,而且是引導青年學生培育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基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jīng)成為高校青年學生價值觀培育的重要重要手段。高校要組織科學、高效、便利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模式,善于將傳統(tǒng)教育模式和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融合起來,拉近師生心理距離,滿足青年學生中特殊群體的心理咨詢和教育需求,同時要把哲學的思維方式和邏輯運用到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通過哲學思維去塑造青年學生健康積極的心理素質(zhì),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吿[N].人民日報,2017-10-28.
[2]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K].光明日報,2016-12-09.
[3] 王瑩.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嬗變與培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博士畢業(yè)論文.
[4]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4-05-05.
[5] 趙愛玲.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17(05):23-24.
[6] 鄭漢華.弘揚理性的愛國主義精神——由列寧論述布列斯特和約所想到的[J].思想教育研究,2015(9):29-30.